文|艾曼達.摩根 (Amanda Morgan)
編|連芯
跟孩子說話可以很容易,他們腦中有無數個想法和故事,有看待世界的獨特觀點,也會問一整個下午都可能回答不完的問題。但是有時候,要找到合適的話語回應孩子很困難,當你在選擇該如何回應牆上的麥克筆塗鴉、孩子看似永遠問不完的「我為什麼不能」問題,或單純只是要與不想說話的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時,找到適當的話語並非易事。(延伸閱讀:你的孩子很固執、很難溝通嗎?12個秘訣讓你和平教養意志堅決的孩子)
在棘手的情形下,我們似乎會不斷感到挫敗且不知所措,以至於原本完整的話都說得顛三倒四。壓力已經湧現了,我們又得「說自己的話」,但我們最後發出的卻只有類似低吼、又類似唉聲嘆氣的聲音。
我發現,在這類非常棘手的情形下,若家長腦中有些熟悉的有效用語,會對情況會很有幫助。這些用語是在一時失去理智之前就先精挑細選過的。(延伸閱讀:感覺自己快爆炸了嗎?5個步驟,幫妳變身「溫和媽媽」)
我最喜歡的12個育兒用語…
1.「可是同時……」
當談話張力一觸即發時,用到「但」這個字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複雜,因為這個字經常會給人全盤否定的感覺,可能會讓對方感到困惑或受傷。「我愛你,但……」或「我很抱歉,但……」這類話語會演變成「我愛你,但沒那麼愛」或「我很抱歉,但我不是真心的」。
因此,最好使用「可是同時」這個詞,可以使文句中的因果並存:
「我愛你,可是同時,我不能讓你傷害其他人。」
「我很抱歉讓你心煩,可是同時,逃避是不好的。」
2.「我要你……/你必須……」
當我們把要求說得像是提供選項的問題時,就會製造其中一個助長權力爭奪的最大誘因,我們會說類似「你準備好吃午餐了嗎?」、「不如我們幫你穿好衣服?」或「你想要撿起你的玩具嗎?」等話語。
若我們真的想讓孩子自己選擇的話,這些話會很適合,但若我們不想,就必須說得更明白,好比:「我要你過來吃午餐。請現在過來。」、「我要你自己穿好衣服。」、「你必須撿起你的玩具。請做到。」
3.「我看到……」
「我看到兩個都想要同一個玩具的孩子。」
「我看到你很不開心……」
當你遇到問題時,陳述眼前的景況能防止你胡亂怪罪或預設立場,大家也會更樂於解決問題,因為你是在試著釐清問題,而不是怪罪或責備他人。
就從不帶任何偏見地陳述眼前的景況開始吧,接著請孩子協助你釐清其他的狀況。
4.「跟我說說……」
這句話與第三句話很像,重點就是不要預設立場。無論你是試著要釐清朋友之間的紛爭,或是對孩子正在創作的畫作或積木架構感到好奇,比起直接下定論,最好還是問問孩子的看法。
「跟我說說你的圖畫……」會比「多可愛的一隻熊呀!」來得更好(尤其當那隻熊其實是一條狗的時候),「跟我說說發生了什麼事……」會比直接說「我不敢相信你竟然打她!」來得更好(尤其當孩子連續兩個小時都在嘲弄和毆打對方)。
5.「我喜歡看你……」
這句話很適合用在日常生活中,能促進建立良好關係,而且當情況惡化時,總是能順利化解。我是從友人瑞秋身上學到這句話的,而且已用過無數次。
只要讓孩子知道你有在觀察他們並且樂在其中,他們就會慢慢建立良好的自我知覺。有時,鼓勵善行以及建立良好關係的最佳方式,其實就只是去注意到早已存在的美好事物。
「我喜歡看你和兄弟們玩耍。」、「我喜歡聽你彈鋼琴。」、「我喜歡看你疊樂高玩具。」
這一句簡單的話就能讓孩子知道大人有在注意他們,同時,大人也得提醒自己要放慢腳步當個觀察者。
6.「你覺得你可以做什麼……」
善於解決問題的大人會很想要直接切入問題核心,並有效解決問題,但有一點很重要,務必多讓孩子練習自己解決問題。
「你覺得你可以做什麼讓妹妹心情變好?」、「你覺得你可以做什麼跟朋友和好?」、「你覺得你可以做什麼讓大家都有輪到?」、「你覺得你可以做什麼處理這灑出來的東西?」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不僅是在試圖想出可行的解決方法,同時也是掌管情況的人。因為這句話是:「你覺得你可以做什麼……」
7.「我可以如何幫忙……」
同理可證,有時孩子很明顯需要大人的幫忙,此時,大人要確保的是有幫上忙,而不是提供救援,大人在幫助孩子的同時,也要建立孩子的責任感。「我可以如何幫你處理這些碎玻璃?」、「我可以如何幫你打掃房間?」、「我可以如何幫你理解功課?」(延伸閱讀:「幫助」和「過度介入」有何不同?)
8.「我知道的是……」
有時,孩子跟大人說的話很明顯不是真的,但若大人直接說「這是謊話!」,通常孩子就會封閉自我或是產生防禦心。
不論是謊話、奇想或是徹底的誤解,我們都可以藉由冷靜釐清已知的情況,來避免爭執或過度的反應。(延伸閱讀:孩子說謊時不要怕!這其實是一個正向訊息)
「我知道的是,在我離開之前,盤子上有四塊餅乾。」、「我知道的是,玩具不會憑空消失。」、「我知道的是,傑西的媽媽今天不在家。」
9.「幫我弄清楚……」
同理可證,請孩子幫助你瞭解事情的始末,會比「你自己說清楚」這句充滿指責的話來得好,因為你是在告訴孩子你不瞭解,但是想知道發生什麼情況。
「幫我弄清楚這是怎麼發生的。」、「幫我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10.「對不起……」
在棘手的狀況下,孩子並不是唯一會犯錯的人。有時,大人的不完美會是學習重要教訓的最佳契機。
當大人為了自身的缺點而道歉時,會以身作則向孩子示範合宜的道歉方式,同時教育孩子人人都會犯錯。當孩子看見大人承認錯誤並道歉,就會學起來,此外,當大人去修補與孩子的關係時,彼此的關係會更堅韌。(延伸閱讀:身為父母的我們犯錯時怎麼辦?讓我們跟孩子一起從錯誤中學習)
11.「謝謝你……」
即便面對種種不好處理的情況,我們仍必須注意發生的好事,甚至是難熬的一天當中僅有的幾件好事。我們每天都希望自己認真的工作態度能獲得讚賞,孩子也會想知道我們有注意到他們的努力。
「謝謝你今天早上準備自己的午餐。」、「謝謝你這麼尊重別人、傾聽別人說話」、「謝謝你幫助妹妹。」,甚至是「謝謝你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我知道你想先做其他事(言下之意是:因為你在那之前發了好大一頓脾氣),我真的很感激你仍願意去做這些事,即便這對你來說很困難。」
12.「我愛你……」
在所有詞彙中,「我愛你」這三個字經常很容易就能被說出口。家長可以藉由言語和行動讓孩子知道,在任何情況下,家長都是愛他們的。
我發現在我接觸過的兒童發展相關書籍和研究中,總是會回到這兩個事實:
1. 所有的學習行為及發展都跟人類的情感息息相關。
2. 健康的人際關係,尤其是親情,都是建立在無條件的愛。
當我們和孩子相處出現棘手情形之前、當下及之後,都應該讓他們知道,不論發生什麼事,我們都會一直愛他們並保護他們安全。
愛可以彌補各種養育上的錯誤,即便我們找不到恰當的用詞或者是言不由衷。若我們以愛為出發點說話,並且不斷明確地傳遞愛的訊息,一定能跟孩子重修舊好。(延伸閱讀: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你可能還會想看…
如何跟小小孩說話(0-6歲)
21個句型和孩子好好說話
跟小小孩說話8技巧
改變「說話方式」能讓孩子覺得幸福:父母的五大NG習慣
作者簡介
艾曼達.摩根(Amanda Morgan)擁有小學和幼教學系之學士學位,以及家庭和人類發展學系之碩士學位。然而,讓他受到最可貴的訓練的是他那四個吵吵鬧鬧的兒子。艾曼達有意識地就整個兒童發展為主題地在撰寫文章、演講和諮詢,同時也是「不只是可愛」(Not Just Cute)部落格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