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 幼兒 手足感情 親子關係 「媽媽很痛齁,忍耐一下喔。」—親密感的基石是有能力站在你的位置體會你的感覺。 成為父母,很容易用自己的感受去覆蓋孩子的感覺。 當孩子哭泣傷心時,父母和他說:「羞羞臉,這麼大了還在哭」。這時被看見的不是孩子的悲傷,是父母自己的羞愧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沒辦法透過父母這面鏡子去看到自己的感受,也就更難看見其他人的情緒。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手足感情 親子關係 孕期也可以很「性」福—護理師寫給孕媽咪的性生活守則。 「性」在懷孕期間多數夫妻都會覺得要避免或甚至需要禁慾,尤其是在初期懷孕以及懷孕末期時,加上台灣的社會民風偏向保守,但隨著身體意識逐漸開明以及越來越多人提出疑問,因此中以下文章分為三個階段,大致上給予懷孕時期的夫妻們一些可以參考的方向與內容以維持夫妻之間性福的感受。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手足感情 親子關係 「上學路上雨超大,接送孩子好痛苦。」—練習把自己的感受跟孩子的感受分開。 能夠不要把大人的怕麻煩壓制孩子在生活中遊玩的熱情,我想才是讓孩子感受到他的喜好是被允許,被肯定的!正向教養中,如何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就是從玩、從喜好中去發展他自己,而這些過程,和父母的需要與念頭,常常是綑綁在一起的。如果爸媽可以有機會沈澱心情,好好地釐清我們的想法,區分我們自己和孩子,孩子也就更有機會成為他自己。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手足感情 親子關係 一打二的生存日記—避免分化的語言,防止負面觀點的惡性循環。 我大概算是一打二界的老手,在這樣的日子裡,通常畫面不會是想像中的兩個自己玩,更不用說是兄友弟恭,通常就是兩個人會一直和媽媽講不一樣的事情,或是偏偏要作不同的選擇。這時我心裡面不時會飄起一些話語:「又來了。」「好啊,帶你們出門還作怪,早知道就不要啊。」因為對這些阿飄話語有所覺察,我行有餘力時就懂得對這些思緒繞道而行,因為知道這些話會引領我邁向理智線斷裂的大道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手足感情 熱門專題 親子關係 「什麼時候生?」—當生小孩的話題成為家族關注的焦點,有哪些表達方式?伴侶間又該怎麼彼此支持? 過年過節大家最怕來自長輩的問候,出了社會被問什麼時候要結婚、結了婚又要被問要不要生小孩,有小孩再被問要不要生第二個,根本沒完沒了,這時伴侶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成為對方最穩固的靠山呢?備孕夫妻在雙重壓力下,想要平靜自己的心,好好聽彼此說話,其實並不容易,但在迎接寶寶的同時,備孕夫妻也要在這個時刻學會聆聽、學會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並學會體會對方的感受。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手足感情 親子關係 男孩天生比較皮?—曾心怡心理師:「男孩媽也可以很幸福」! 我有兩個男寶,他們差了一歲。因此帶出門都會被說雙胞胎。或許是因為他們目前逐漸進化成知書達禮(?)的男孩,所以我開始覺得男孩媽也有很多長命百歲的可能。怎麼帶這兩個男孩呢?我歸納了幾點方式是我覺得很重要的。用很直接的方式讓他們知道媽媽很愛你們,一些期刊的提到深刻的情感互動時,例如擁抱,催產素(Oxytocin)會增加,也促進了孩子的腦部發展。 Share
繼續閱讀 幼兒 手足感情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弟弟妹妹要出生了,怎麼幫助孩子準備好當哥哥姊姊? 對老大來說,老二的出生改變了他「獨子」的身份地位,讓他感覺爸媽被弟弟或妹妹搶走,讓他失去鎂光燈焦點。這種不習慣、被剝奪感可能造成對老二的敵意或嫉妒,甚至出現退化行為來爭寵、爭取重要他人的注意力。一般來說,手足競爭很難避免,但若父母能有所準備、留心老大的反應,給予老大愛的保證與陪伴,也多給老大一些寬容與時間;逐漸地,老大會越來越適應弟弟妹妹的到來,手足競爭便能減緩,兩個孩子也能開心玩在一起。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手足感情 親子關係 「自我肯定跟接納需要從小練習。」—6個親子互動小訣竅增強孩子的自我悅納能力(下) 當孩子逐漸長大,記得要盡可能地讓她在課外活動上為自己做選擇,這樣能鼓勵她保有自己的感覺和想法。不強加自己的喜好在小孩身上,並且當他們完成時要允許他們可以不必再繼續。當我們等待讓孩子自己產生想法時,如此能確保這項興趣是來自她自己的,不是我們的,要讓他們可以依照自己想要的興趣去探索嘗試。 Share
繼續閱讀 帶養難題 幼兒 手足感情 親子關係 「自我肯定跟接納需要從小練習。」—6個親子互動小訣竅增強孩子的自我悅納能力(上) 家長對小孩的自信、安全感和對自我的感受有著極大的影響。好的親子關係能夠幫助孩子做自己、保有主見以及激發他們的內在動機。我們鼓勵孩子去認識自己、依循自己的性向、天賦和渴望。雖然孩子的天性無法改變,但我們卻能幫助他們成為真實的自己,或是能否自我接納。以下提供幾種建立孩子安全感及正向自我感受的方法: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