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仕明
數字順序都會記錯?—可能是程序記憶困難
記憶可以被海馬迴固化後成為長期記憶的形式,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人事時地物等,
也有一些較為操作性的長期記憶,又稱為程序記憶。
例如走路時我們自然而然地知道怎麼走,
或者一旦學會游泳後就很難忘記。
我家附近的一家玩具大批發店家,店主父子的經歷讓我印象深刻,
老闆:「好久不見呢!距離上次你來好幾年了,又是幫外國朋友的孩子找玩具嗎?」老闆真是好記性,當初我還在歐洲工作,那些白人同事們,說想看看有沒有「東方味」的玩具,請我回台灣的時候買過去。
老闆:「好久不見呢!距離上次你來好幾年了,又是幫外國朋友的孩子找玩具嗎?」老闆真是好記性,當初我還在歐洲工作,那些白人同事們,說想看看有沒有「東方味」的玩具,請我回台灣的時候買過去。
我:「這次是幫我兒子問問新幹線的延伸軌道啦!」
「那個現在缺貨喔!我叫我兒子去地下室看看。」老闆一邊說一邊拿起無線電交代了幾句。
「那個小弟嗎?」我問。
「不小咧!統測的准考證好像都收到了!」
印象中個頭不高的小弟,原來已要上大學了!
隔了大約兩三分鐘,一位高大、皮膚黝黑的平頭男孩從地下室快步走上來,邊喊著:「老闆,還有一組,是這個吧?」他手上拿著我有點熟悉的盒子。
「不是跟你說編號473那組嗎?你怎麼又給我拿493?這個先生已經有493,他要的是延伸鐵道組!你就不能認真一點嗎?」
「底下的光線很昏暗啊!這兩盒有點像,我再去找一次。」
老闆一臉無奈,轉頭對我說:「我真拿他沒辦法,都幾歲了,每次數字都看錯,7跟9、3跟8,或是6跟9之類的,然後嘗試幾次幫我顧櫃台,連收銀機都打錯。我就要退休了,這家玩具行,看樣子以後是要找人頂,不然就要歇業了。」(延伸閱讀:如何培養聰明又熱愛學習的孩子?—專家指出:保持成長型思維是關鍵(上))
注音符號、英文字母、數字統統都搞混
經常計算錯誤或是認錯符號?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老闆後來侃侃而談告訴我,這孩子從小就令他擔心,特別是對數字辨識相當糟糕,注音符號或是英文也有類似狀況。但是將數字搞混最為明顯,記了又忘,忘了再記,彷彿永遠在打轉。
一開始老闆認為自己做生意太忙,疏忽教他數學造成,陸續請了幾個大學生家教,人家最後都不敢上門,說他兒子程度太差很難教。
老闆也時常收到導師的關切,導師認為他不笨,但數學就是無法開竅。
雖然沒機會幫他做檢測,但弟弟應該是某種程度的「程序記憶失調」。大腦中管理程序記憶的相關位置有額葉與基底核等,
主要就是把某些符號變成可以操作的自動模板,如此一來,只要有任何跟此類符號關聯的排列,就能產生「自動化」反應,
例如我們看到三位數自然就知道大約是幾百等。(延伸閱讀:整合分裂的左右腦,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上))
數學向來是不易理解的符號組合,若程序記憶有問題,不但會影響數感,考試也肯定只能亂猜了!
唐詩、桌遊卡牌,都可以訓練程序記憶!
小時候大家可能都背過唐詩三百首,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印象「低頭思故鄉」?還是「低頭吃便當」?(延伸閱讀:心理師陪你看「零到一歲」| Ep04.初學語言—怎麼教寶寶說話?嬰幼兒其實具備這個超強語言學習能力!)
唐詩雖然朗朗上口,但許多人皆不解其意,只是跟著文字的律動搭配音韻,就一股腦地把唐詩背出來,這就是一種類似反射動作的程序記憶。
包含我們記誦九九乘法表,都是同一種模式。而學齡前與低年級的孩子,諸如此類的訓練非常多,不妨可以試試以下幾種:
1. 唐詩:這是最容易找到的資源,而且連父母親通常都算熟悉。
2. 結合桌遊或是卡牌的文字遊戲:尤其是強調「幼小銜接」這個區段的,也經常能發現設計成練習注音符號的辨識遊戲,這些都可以試著操作。
當我們發現孩子真的無法有效完成程序記憶的相關訓練時,千萬別開啟所謂的「虎媽模式」,並非任何人都能無障礙地「熟能生巧」。
語言治療師是很好的諮詢對象,建議尋求專業協助,或能更早發現問題所在並早期介入治療。
本文摘自《爸媽別急,孩子只是慢慢學:兒童腦神經學博士啟動天賦的祕密》
作者:翁仕明
出版社:三采文化
你可能還會想看…
「第二外語到底要從小開始學?還是母語發展成熟後再學?」—從大腦發展的角度,心理師這樣建議(上)
作者介紹
翁仕明
兒童腦神經學博士
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學障專家/小兒神經科醫師沈淵瑤、趙文崇的弟子,台灣目前少數專門研究兒童學習障礙的腦神經醫師。
學歷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神經科學所博士
‧北醫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碩士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慕尼黑大學神經退化疾病中心記憶專題研究
‧奧地利科技大學神經科學所腦波專題研究
‧歐盟瑪莉居禮獎得主
現職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聽語所副教授
‧小兒神經次專科主治醫師
‧青少年醫學次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