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專業人員訓練
  • 會員中心
    • 會員登入
    • 會員註冊

連結你的孩子,從傾聽開始。

  • 登入
  • 註冊會員
  • 會員中心
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專業人員訓練
217
26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孩子的憤怒、發脾氣、情緒崩潰居然是一種保護機制?

  • 2019 年 11 月 3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Total
5
Shares
5
0
0
0
0
Like
Line
Tweet
Pin it
Share
Share
Like
文|莫娜.迪拉胡克 (Mona Delahooke) 博士

孩子的憤怒、情緒崩潰以及發脾氣往往都會得到莫須有的罪名,身為父母的我們會擔心這些行為所代表的是孩子自身對於不端行為的選擇,或者表示自己並非合格的父母。旁人投射過來的探究眼光只會徒增這種不安的想法,我們求助書本並嘗試用一些技巧、邏輯和推論來控制孩子的行為,但是行為暴躁的孩子並不會願意進行合理的談話,甚至可能不會聽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孩子的大腦在情緒崩潰的時候,會受到我口中「紅色路徑」的控制,他們的言行不太會反映出自己的思維,反而會反映出更原始的固有生存本能。(延伸閱讀:孩子愛搗蛋怎麼辦?試著找出孩子的焦慮:10種爸媽容易忽視的焦慮症狀)

研究腦科學讓我對這些挑釁的行為有了全新的看法,當我越瞭解腦部發育之後,就越感激憤怒、情緒崩潰以及發脾氣,因為這會保護孩子並使他們適應環境。

以下為我在研究自主神經系統的時候,從全球最受人景仰的其中一位神經科學家史蒂芬.伯格斯 (Stephen Porges) 博士瞭解到的:人類的大腦和身體生來就具有敏銳的危險偵測系統,這幫助人類存活了一百萬年以上,就把它想作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的私人特務,日夜不停地確保大家的安全。

當寶寶察覺到不對勁的地方時,偵測系統會立即採取行動,最後孩子就會哭叫,或是在偵測到危險的時候只是停擺並靜止不動。這些行為是在向照護者發出訊號,要他們餵飽或安撫孩子,或是用其他方式因應孩子急迫的需求,若嬰兒沒有這種求救訊號的能力,就會很難生存下去。

當幼兒進入兒童期和青春期時,這個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般的個人系統仍會很強大且有效。當孩子察覺到威脅時,腦中負責鎮定和探索的「綠色」路徑(亦作「社會互動系統」)會轉向專門確保人身安全的紅色路徑,進而引發挑釁的行為、發脾氣、情緒崩潰,甚至是侵略。當孩子察覺到危險時,大腦和身體的反應就是防衛性的「戰鬥或逃跑」行為。沒錯,戰鬥或逃跑行為是一種生理防護。(延伸閱讀:孩子情緒失控了嗎?以「積極介入法」(time in)取代「暫時隔離法」(Timeouts))

有時,孩子的大腦和身體會記錄父母可能沒注意到的威脅,任何東西都有可能觸發威脅偵測系統。有的孩子可能因為覺得身體累而在雜貨店徹底崩潰,有的孩子則可能在學校下車的時候,突然經歷分離焦慮的感覺,進而羞辱同學。這並不一定表示孩子有「問題」,只是表示孩子當時情緒復原的能力很弱或正處在培養階段。

疲勞、焦慮、不安全感或不適感等數百萬種潛在因子皆有可能讓孩子通往行為暴躁的紅色路徑。當這情形發生時,務必提醒自己:並非孩子本身選擇這麼做,而是他們的自主神經系統選的。簡單來說,發脾氣很少會是神智清醒時所做的選擇。(延伸閱讀:小孩生氣怎麼辦?10招教孩子管理生氣的情緒)

若孩子並沒有戰鬥或逃跑的路徑作為管理已偵測威脅的方式,則他們在察覺到危險時的替代方法就是靜止不動或是停擺。務必記得,對任何情況的反應都是靜止不動或是停擺的孩子正在遭受自主神經系統的痛苦,需要父母立即介入並給予幫助。

重點在於,情緒的崩潰以及發脾氣並非具有意圖的不端行為,這就是為何絕對不要針對這種行為施加懲罰或是給予負面結果的原因。孩子在當下需要的是安撫,而不是說教、推論或懲罰,這三者只會增加人體神經系統的痛苦而已。

我們得感激情緒的崩潰,因為這是一個訊號:孩子需要從父母身上或自己的世界中得到些什麼。父母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該如何反應呢?這得視造成孩子痛苦的成因而定。未來的文章將著重探討這點。

 

原文連結


作者介紹

莫娜.迪拉胡克博士(Dr. Mona Delahooke)是一名與兒童及家庭工作經驗三十餘年的臨床心理師。他也是Profectum基金會(一個致力於支持自閉症兒童、青少年及成人的組織)的資深教職會員。他同時也是洛杉磯心理衛生部門的講師。他是美國心理學協會的成員,作為一名反思實踐講師,他在加州嬰幼兒心理健康領域受到高度的認可。他也經常為家長、組織機構、學校和公部門提供演講、訓練及諮詢。莫娜.迪拉胡克博士的職涯致力於推廣為發展、行為、情緒和學習差異的孩子,提供同理性、關係取向式,以及神經發展觀點的治療介入。


 

Total
5
Shares
Like 5
Line 0
Tweet 0
Pin it 0
Share 0
Share 0
Like 0
Avatar
愛兒學編輯部

相關主題
  • 幼兒
  • 情緒崩潰
  • 情緒智商
  • 發脾氣
  • 育兒
Previous Article
孩子很黏人怎麼辦?有些孩子只要不抱他就會哭,或者一定要特定的人抱才能夠安撫,他需要大量的關注跟陪伴。我們對黏人的孩子常有一個錯誤的印象,以為黏人就代表比較軟弱或很需要被照顧。而身為父母,要離開一個哭著索求我們關注的孩子,也可能會讓我們很有罪惡感。但是這真的讓他們在我們眼中變成了那個很無助、可憐的孩子,也讓他們相信自己真的是如此。就像所有的孩子一樣,黏人的孩子需要被賦予權力來表達他們強烈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被溺愛和憐憫。但是該怎麼做呢?
  • 帶養難題
  • 幼兒

孩子很黏人怎麼辦?專家示範如何信心應對

  • 2019 年 10 月 30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Next Article
如何設立適當的界線又教會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孩子情緒失控時,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與同理,即便是在設立界線時也是如此。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 2019 年 11 月 7 日
  • 蘿拉.馬克罕 博士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我們常常聽到「家庭是最溫暖的避風港」,家庭似乎是一個提供安全與歸屬感的地方,但是長成大人的我們也知道,其實不少人是想要逃離自己的家庭的。於是「要如何建立和樂的家庭?」就變成一個重要的問題了,到底該怎麼做,我們才能夠營造和樂的家庭氣氛?讓家裡的每個人都享受待在一起的時光、甚至在艱困的時刻,可以把家庭當作避風港一般地停靠。
繼續閱讀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如何建立和樂的家庭?營造家庭文化讓家人之間更有凝聚力

  • 2019 年 11 月 24 日
  • 蘿拉.馬克罕 博士
如果你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孩子的話,會發現每個孩子都好不一樣。有些孩子天生擅長與人互動,遇到陌生人都會很大方地打招呼,很快地就能夠與人建立友好的關係;然而有些孩子生性害羞或比較慢熟,需要很多時間熱身,熟悉之後才有可能建立關係。如果你很擔心孩子在人際關係上的害羞或被動,不妨看看專家珍奈特怎麼說。
繼續閱讀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孩子老是很害羞怎麼辦?專家告訴我們如何鼓勵被動、害羞的小孩

  • 2019 年 11 月 21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男兒有淚不輕彈」、「要有男子氣概」等等對男孩子的描述,在我們的文化中相當常見。這導致許多長大了的男人們有苦難言,或是很難跟別人談一談他們的感覺,也很難承認自己會有需要求助的時候,但這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啊!「男孩子可以愛打架、老是跳上跳下、冒險玩火,但同時也擁有複雜的情感、在難過的時候需要你抱抱他。」或許是時候讓我們的孩子知道有男子氣概不一定等於不能有情緒或是不能有脆弱的時候了。
繼續閱讀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男兒有淚真的不能輕彈嗎?10件我們應該告訴兒子的事情

  • 2019 年 11 月 13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無論是對父母或孩子而言,童年皆是充滿挑戰的時期。當孩子正在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時,父母也正在學習如何幫助家中的小小孩。當孩子失控的時候,父母也同樣很難保持鎮定,更不用說還要想出一些話來幫助孩子度過這種情緒了。阿茲納.格拉夫博士提供我們3個技巧,協助我們幫助孩子培養情緒智商(情商),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情緒管理是需要練習的。
繼續閱讀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情緒失控了?培養孩子情緒智商的3個技巧

  • 2019 年 11 月 11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如何設立適當的界線又教會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孩子情緒失控時,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與同理,即便是在設立界線時也是如此。
繼續閱讀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 2019 年 11 月 7 日
  • 蘿拉.馬克罕 博士
我們可能老在想要怎麼讓孩子更好、要安排去哪裡玩、要幫他報名什麼課程,聽說什麼課程對孩子很有幫助、要買什麼玩具給他。但你可能沒有想到,比起以上的這些,他們更想要的或許是快樂的爸爸媽媽。你或許以為孩子還小、還不懂事,或許孩子真的還無法在認知上理解發生什麼事,然而孩子總是對於父母的情緒反應很敏感,而你的穩定和快樂則是孩子幸福的基底。
繼續閱讀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如何成為快樂的父母?4個好習慣讓你快樂育兒

  • 2019 年 10 月 20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小孩不聽話?20個有效金句讓你做優雅的爸媽

  • 2019 年 10 月 13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部熱門台灣電視劇是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作品,而這本書又是引用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詩作為題。外國作家安妮•雷諾(Annie Reneau)對紀伯倫的這首詩心有所感,寫下了眾多父母的可能會有的心聲。紀伯倫精闢地一語道破我們在養孩子時可能會有的迷思與投射,讀來既悲傷又深刻,同時也感受到身為父母應有的謙卑。
繼續閱讀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詩人紀伯倫早就告訴我們的道理

  • 2019 年 10 月 8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熱門主題
  • General
  • 你的童年
  • 哭泣
  • 嬰兒
  • 嬰兒照顧
  • 寫給爸爸
  • 帶養難題
  • 幼兒
  • 幼兒發展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手足感情
  • 正向教養
  • 母乳與餵食
  • 每周孕事
  • 睡眠
  • 親子關係
  • 親職看版
最新文章
  • 「陪伴」孩子,就是培養自己跟孩子同在
  • 親餵哺乳對媽媽的身體也有幫助?媽媽們可能不知道的7大好處
  • 嬰幼兒心智健康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 如何建立和樂的家庭?營造家庭文化讓家人之間更有凝聚力
  • 孩子老是很害羞怎麼辦?專家告訴我們如何鼓勵被動、害羞的小孩
人氣文章
  •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你知道要維持關係健康,每一個負向互動都需要額外五個正向互動來…
  • 哺乳應該間隔多久呢?研究指出「順應餵養」有助媽媽充足泌乳
    「順應餵養」(responsive feeding)是順應育…
  • 該讓孩子看電視嗎?父母必須知道的幾大研究
    父母之所以讓孩子看電視,必然有自己的原因,我在此無意評斷對錯…
  • 當孩子學壞,爸媽該怎麼辦?3個步驟引導孩子做出不同的選擇
    學齡前兒童經常一心只想得到他們所想要的、或達到他們的目的,不…
  • 感覺自己快爆炸了嗎?5個步驟,幫妳變身「溫和媽媽」
    要家長控制怒火談何容易啊!從我當上媽媽以來,我其實更容易發脾…

訂閱電子報

愛兒學
  • 關於我們
  • 合作專家
  • 會員中心
  • 客服信箱
  • 隱私權聲明
  • Facebook
  • Instagram

Love-Parenting Inc ©
Site BY IMAGINARY ZEBRA

填入關鍵字後請按Enter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