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粘慧美 醫師、王映淳 臨床心理師
親愛的爸爸和準爸爸們:
在和伴侶一同的親職生涯裡,你過得好嗎?
承擔起照顧寶寶的責任,不管你選擇要不要留在家中照顧寶寶,成為父親是一份不輕的責任,會帶來不小的壓力,挑戰著你職業生涯的規劃以及家庭生活分工的改變。當然,回家時看到可愛的寶寶、歡迎你的另一半,或許會讓你感到內心澎湃,也想參與照顧寶寶的活動,也想讓太太輕鬆一些。
然而,有時你不大確定,這個家歡不歡迎你?
特別是當寶寶哭哭找媽媽、不要你抱抱時。或者你也憤慨,為什麼只有女性擁有懷孕、哺乳的神秘一手經驗?你不甘只是在旁聽著、看著,想要直接的參與,能夠回應寶寶的一顰一笑,回應太太的一嗔一蹙。只是有些時候,太太的一皺眉、一陣數落,就拉開了好大一個鴻溝:彼此關於怎麼照顧寶寶、怎麼分工當父母,想法和期待可能是天差地遠般的不同。(延伸閱讀:「爸爸跟孩子之間的親密感要怎麼培養?」—原來心理師爸爸是這樣做的!)
新成員的到來,
擾動了夫妻原本兩個人的愛情關係。
小寶寶存在的強烈程度,很難被忽略。當你初次懷抱軟綿綿的嬰兒,握緊他/她的小手,你甚至不大確定你的堅毅是不是能夠轉為呵護小生命的溫柔,適切地、足夠地守護這個家。你理解太太總是為了嬰兒忙得團團轉,卻也時不時感受到一種湊合不上的困窘與失落。(延伸閱讀:新手爸爸攻略(上)-當爸爸提供孩子這樣的陪伴時,CP值最高!)
在家卻像個外人的感覺確實不大好受,
但插手母親和嬰兒之間,
需要的可能不僅是技術、還得要懂藝術。
該如何讓太太信任你多一些呢?
是的,贏得信任一點也不簡單,即便你相當清楚你愛寶寶的心一點兒也沒有比較少。你試著提議讓太太放輕鬆一些,卻得到咆嘯:「你以為輕鬆很簡單嗎?」,你嘗試接下一些任務,卻換回不滿:「你會不會太隨便阿?」有時你躲到角落喘一口氣,卻被譏諷:「你過得太爽了吧?」又或者寶寶和你相處愉快,你卻被攻擊:「你帶都比較輕鬆啦!」或許你很洩氣,在和太太、寶寶的三人關係中,進退兩難。你帶著一份真心誠意,想要做想要學,卻總是動輒得咎,有時恨不得逃回工作中、或者其他人的溫柔裡,得到慰藉。不過,育兒從來不是競賽,也不為了證明誰做得好就可以講話大聲。(延伸閱讀:當男人變成爸爸。—心理師建議:「跳脫必須完美的框架,才能從經驗摸索出自己的路。」(上))
父親與母親肩上分擔的,
本就是不一樣的責任與能力,而且缺一不可。
母親的挑惕或者不滿,在表達的,或許並不是要排除你的嫌惡,不過是慌張的母親在求助的訊號。面對初生嬰兒的脆弱與哭喊,父母在想要「做好」的壓力下,得要花不少心思去的聆聽,才有機會注意到自己心裡受傷的感覺。
不是寶寶最想要的那個人,
常常讓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覺得挫折。
看到太太變成了孩子的最愛,不免有些氣短。育兒的壓力,如果父母之中有任何一方,覺得被冷落、排擠了,那麼怨懟的感覺可能會將夫妻雙方越推越遠。或者,為了努力被愛、被關注,而忘了自己本身就很有價值、已經做出很多貢獻。相對的,如果父母都同意育兒是一份兩人需要手牽手去完成的任務,沒有人應該缺席,那麼這個階段特有的同甘共苦,也許會讓你們體會到更深一層的親密感。
照顧小嬰兒的這個階段裡,母親也常疲憊地需要呵護,甚至時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個失職的母親,這份壓力時常差點壓垮一位母親。而身為父親與丈夫的你,伸出的援手,就像英雄般地,能拯救妻子與孩子免於災難。
因為和寶寶共頻的母親,總是那麼貼近嬰兒的需求,
而忘了登出母職,忘了與「成人自己」平衡。
也因此,她很需要伴侶介入她和寶寶之間,協助她維繫和外在世界的連結,記起自己身為太太、女兒、姊妹等等的社會角色。再加上,接受第三方觀點總是那麼的難,特別是兩方意見頻頻分歧的時候。你的太太—寶寶的媽,需要你的友善支持、愛心、耐心,協助她走出母親的壓力,找回和你的伴侶關係。(延伸閱讀:新手爸爸要知道的事—從研究結論談「爸爸學」與「爸爸效應」)
我們了解現代社會沒那麼鼓勵男性發表脆弱的心情,但是我們很希望在你害怕時、挫敗時,能找到你信任的對象談一談。我們也很歡迎你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粘慧美 醫師/王映淳 臨床心理師
合筆
你可能還會想看…
媽媽寶寶專欄 | 「從伴侶變成新手爸媽,那些難以言說的心情。」—媽媽篇
媽媽寶寶專欄 | 嬰兒也能參加團體嗎?嬰兒居然早早就有團體社交能力
夫妻關係中真正重要的是:「丈夫在情緒上願意努力理解妻子,妻子也能夠體諒丈夫的努力。」
作者介紹
粘慧美醫師和王映淳臨床心理師,長年在精神分析薰陶下,和兒童與成人工作,協助不同階段的人們適應不同階段的心理掙扎。在愛兒學支持下,我們正在發展協助媽媽與寶寶的團體方案,致力於支持家長度過育兒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