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眠師 姜珮(Peggy)
出門旅行,是家人一起創造回憶的時光。但自從有了寶寶,旅行不再只是打包行李那麼簡單。你腦中浮現的,可能是飛機上的哭聲、作息大亂的夜晚,還有那段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穩定睡眠節奏,會不會一夕之間全毀了?(延伸閱讀:放假放到睡眠也放飛?—重新找回好睡的孩子!)
一位眠友曾跟我說:「我們好不容易撐過那段七個月幾乎沒睡的日子,最近兩個月終於順了。旅行真的有必要嗎?還是乾脆取消算了?」
我的建議是:你不用急著取消,也不需要勉強自己出發。我們可以用一些方法,讓這趟旅程更安心,也更符合全家人的節奏。
好睡的寶寶,從行前開始…
旅行前的幾天有時候會很混亂,可能有很多事情要收尾、跑腿、還要打包行李,這些都會干擾孩子的睡眠。
我們儘可能在旅行前保護寶寶的睡眠時間,避免在還沒出發前就已經睡眠不足。
帶著疲憊開始旅程,會讓旅途中入睡更加困難,也會讓一切更失控。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大到可以溝通,可以提前預告我們的行程,並且和孩子約定好注意事項。
當孩子知道自己是旅程的一份子,而不是被大人「拖著走」,他們更容易配合、更願意投入,也提前適應變化。
技巧一:慎選住宿地點和環境
住宿的選擇,會直接影響旅程的節奏與品質。一天結束後,是回到一個安穩的休息空間,還是拖著疲憊的身體還得轉車、走遠路、安撫哭鬧的孩子?(延伸閱讀:了解孩子的氣質,找到適合他的教養與睡眠方式(上))
好眠師一家每次出遊前,都會花不少時間研究住宿選項,以下是我們會特別留意的幾個重點:
1. 地點與交通:衡量移動的便利性
- 優先考量當日行程與住宿點的距離與交通方式,避免行程結束後還要舟車勞頓。
- 若是自駕,可以考慮選擇郊區、空間大但較遠的飯店,換取睡得舒服、活動空間大的住宿品質。
- 若仰賴大眾運輸,建議選擇靠近地鐵、火車站、巴士站的地點。孩子累外加拖著一堆行李時,你會很感謝那個「提前規劃的自己」。
- 如果行程需要多次移動,也可以考慮中途安排一晚交通方便、但舒適度較高的住宿點,讓全家喘口氣。
2. 設備與親子友善度:讓孩子好睡、大人好放鬆
- 是否能提供獨立嬰兒床、可移動的床圍,或適合寶寶安全睡眠的空間?
- 有沒有微波爐、熱水壺、冰箱等對照顧小小孩特別重要的基本設備?
- 若孩子一歲以上,有簡單的親子設施(如遊戲角落、滑梯、草地),爸媽在關鍵時刻也能稍微喘口氣。(延伸閱讀:從遊戲提升孩子的適應力—學齡前階段,促進孩子感覺統合的好處和方式(上))
- 若是多人共睡的安排,房間大小與床鋪配置也要列入考量。
3. 安全與安靜度:睡得安心,才是真的有休息到
- 地點是否位於治安良好的區域?特別在國外旅行,不同區域的安全狀況可能差異很大(如歐洲城市的「好壞區」)。
- 附近是否為鬧區、夜生活熱點或大型工地?我有遇過附近正在辦慶典的住宿地,整個夜晚都無法入眠,真的會花轟。
- 可參考訂房網站的評論,搜尋「noise」、「quiet」、「隔音」等關鍵字,看看是否有住客反應噪音問題。
- 如果你或孩子對聲音敏感,可以優先考慮標榜隔音或位於高樓層、內側房型的選擇。(延伸閱讀:高敏感專欄|為什麼會有高敏感兒童?一次解答你常見的疑問(上))
技巧二:打包一份「旅行好眠包」
在旅行中帶著一個固定的「好眠包」,這些物品能讓寶寶即使身處陌生環境,也能透過氣味、聲音和觸感找到熟悉感。熟悉感,是孩子在陌生地點放鬆的關鍵。好眠師針對飛行、旅行中的準備物品,提供一份完整檔案,歡迎透過此連結下載。(延伸閱讀:幫助你的幼兒學會自己入睡(上))
你可能還會想看…
作者介紹
好眠師 姜珮(Peggy)為美國家庭睡眠學會(FSI) 修業完成及獲得認證之合格寶寶睡眠顧問,是台灣第一位由該學會推薦的FSI會員/ 國際睡眠顧問學會(IACSC)認證會員 / 好眠線上學苑 創辦人。好眠師提供正確且科學性的睡眠知識,改善並解決嬰幼兒長期夜醒、睡不夠等睡眠問題,已透過諮詢、課程協助上百位家庭建立健康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