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怡璇
感覺統合基礎的三大陪伴原則(上)
3、發現孩子的五感問題,主動提供適合的感官刺激與遊戲
有的孩子動作不夠協調,需要你給他更多的肢體空間和練習時間。
有的孩子語言比較少,需要你給他更多的語言解碼和來回互動。
有的孩子情緒比較固執,需要你給他更多的耐心和適度的挑戰。
有的孩子比較坐不住,需要你給他更多的活動時間和學習等待。
以上有這些狀況,可能是孩子大腦天生的狀態與家長給的環境不夠均衡導致。
有些家長給得太少,讓孩子發展較慢;有些家長給的太多,也讓孩子發展受阻礙;還有些孩子,是真正面臨了兒童發展疾病;
因此,家長需要跟隨自己的孩子,耐心去觀察,孩子需要家長適度陪伴,也需要適度放手讓孩子去挑戰探索。(延伸閱讀:如何培養聰明又熱愛學習的孩子?—專家指出:保持成長型思維是關鍵(上))
若孩子的問題,用陪伴已經無法改善,像是文章中提到各種發展問題的孩子,或自閉症、注意力缺損過動症等兒童發展疾病,他們不但有各項發展遲緩問題也會有感覺統合失調的狀況。
這時,家長要能勇敢去尋求醫療專業,接受早期篩檢評估,跨專業的早期療育,可能才是發展孩子大腦最有利的方法!(延伸閱讀:「老師建議帶孩子去評估,我的孩子真的有問題嗎?」—給父母的支持與建議(上))
治療師雙寶阿木悄悄話
在孩子的世界裡,平凡的事情他們都很好奇;因此,
孩子的學習就在生活細節裡,孩子的遊戲也在生活探索裡。
只要大人願意停下來陪伴,就能發現自己孩子大腦需要的刺激,讓孩子大腦發展更健全。(延伸閱讀:「陪伴學齡前孩子安心探索世界。」—從艾瑞克森社會心理發展論看3-5歲的育兒之道(上))
再次提醒家長:
當你發現孩子的動作較遲鈍,請先檢視自己給孩子的探索空間是否足夠?
當你發現孩子的語言偏慢,請先檢視自己給孩子語言互動是否足夠?
當你發現孩子的互動不佳,請先檢視自己給孩子的社交機會是否足夠?
當你發現孩子的好動、專注力不足,請先檢視自己給孩子的活動時間是否足夠?
當你發現孩子面臨發展問題,除了尋求專業評估治療,我們更在臨床兒童治療的過程發現,
唯有孩子家庭環境願意改變,孩子的狀態才會明顯的獲得改善。
檢視給孩子的環境,當個跟隨孩子探索的照顧者,孩子的大腦發展,是由父母給的生活環境來決定!(延伸閱讀:「陪小孩玩到快沒招了嗎?」—掌握讓孩子自得其樂的6訣竅,做個安靜陪伴的大人)
本文摘自:孩子,陪就對了!: 兒童職能治療師雙寶阿木親授,0-6歲有效陪伴法!科學育兒X感統遊戲x情緒教養,用心養出小孩好情商、好專注、好聰明!
作者:吳怡璇
出版社:台灣廣廈
博客來連結:https://reurl.cc/qnKqaq
「天氣熱爆不想出門,又不知道要帶孩子玩什麼…」—你知道嗎?其實「無聊」對孩子是有益的
作者介紹
吳怡璇
有十多年經驗的兒童職能治療師,《親子天下》、《媽媽寶寶》、《媽媽經》專欄作家。
「教養別用說的!」曾辭職4年,全職照顧龍鳳胞的雙寶阿木,孩子在沒有保母、國小沒安親的日子,徹底實踐育兒理念。他秉持著在醫學院所學兒童發展理念,臨床經驗與育兒實驗精神,雞婆的想和當跟所有爸媽分享育兒知識和實際的有效方法!
作者有上百場的演講經驗,主要對象涵蓋全台保母、教職人員及家長等親職講座,並擔任專業溝通諮詢顧問。
節目曝光:GoodTV+「愛+好醫師」、東森超視「媽媽好神」等專家來賓
部落格:wu681012.pixnet.net/blog
臉書粉絲團:雙寶vs治療師阿木育兒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