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眠師 姜珮(Peggy)
很多爸媽在出發前最焦慮的不是時差,也不是行李,而是寶寶在飛機上會不會一直哭、睡不著,或吵到其他乘客。(延伸閱讀:「寶寶沒睡過夜真糟糕?!」—孩子的原始需求其實與社會期待並不同調(上))
首先,想先請你安心。
你可能已經在腦中模擬了一百次飛行地獄場景,但寶寶通常在飛機上睡得比你想像中還要好。
以下是幾個好眠師親測有效的飛行睡眠策略,幫助眠友們卸下焦慮,也讓寶寶睡得更安心。
調整期待值:
你的任務是提供睡眠機會,不是保證入睡
飛機上的環境不穩定,包括氣壓變化、燈光、機上廣播和其他乘客的聲音。這些因素都可能讓寶寶入睡變得困難。(延伸閱讀:放假放到睡眠也放飛?—重新找回好睡的孩子!)
如果寶寶平常在家能自己入睡,但這次需要抱著、哄著、甚至哭一下才能睡著,這都是正常的狀況。
我們能做的,是配合寶寶的生理時鐘,提供熟悉的節奏。
例如使用背巾輕拍,或讓他帶著熟悉的安撫物。儘可能製造容易入睡的狀態,但不是非得睡覺不可。
迷你版的睡眠儀式
即使在飛機上,也可以維持「現在是準備睡覺了」的暗示。例如用濕巾清潔手腳、換上睡衣或包巾、餵奶、說晚安語,這些步驟能幫助寶寶進入熟悉的狀態。場地關係不需要完整複製家裡的儀式,只要重複平常的順序和語氣,就足以讓寶寶的大腦理解「現在是休息時間」。(延伸閱讀:「要怎麼讓孩子知道該睡覺了?」—幫助寶寶建立睡前的儀式跟習慣(上))
請注意儘可能在預計睡覺的時段前就讓寶寶進入安撫模式,等到他累垮才開始哄睡,通常情緒會激動很多。
打造「熟悉的睡眠環境」
雖然飛機上無法還原房間的寧靜,但你可以盡可能減少外在干擾。
飛機的引擎聲原本就是天然的白噪音,最需要注意的是「光線」,比方說用圍巾或毯子遮光,避免燈光直射。
另外,由於飛機是陌生環境,孩子有可能因此感到新奇好玩,或者害怕焦慮。小月齡的寶寶如果能準備嬰兒背巾,可以阻隔外在環境的干擾,某種程度也限制寶寶任意移動。
應該選晚班還是白天班機?
關鍵在寶寶的「睡眠特質」
很多爸媽會問好眠師:「到底要選晚上飛的紅眼班機,還是白天飛的比較好?」答案沒有絕對,而是要看你的寶寶平常的睡眠特質,以及你們自己能不能也跟著睡。(延伸閱讀:「寶寶睡眠時間不固定怎麼辦?」—規律作息,會比固定作息來得適合多數家庭。)
適合紅眼班機的情況:
- 寶寶平常很能接受睡眠環境變化
- 熟悉背巾入睡或大人懷裡入睡,對安撫有反應
- 家長能在機上也稍微休息,不會太緊張的性格
適合白天班機的情況:
- 寶寶只能在特定情境下入睡
- 容易夜醒,或醒來後很難安撫
- 家長對飛行壓力大,易緊張焦慮
若寶寶對陌生環境適應較慢,或你們是第一次搭長程機,選擇白天班機會比較有餘裕。
你可能還會想看…
寶寶睡不好,不是爸媽的問題,而是沒有人告訴你:「好好睡覺,是一種習慣」(上)
「我都快累死了,小孩晚上還不肯睡…」—協助孩子面對睡覺前的焦慮和恐懼(上)
作者介紹
好眠師 姜珮(Peggy)為美國家庭睡眠學會(FSI) 修業完成及獲得認證之合格寶寶睡眠顧問,是台灣第一位由該學會推薦的FSI會員/ 國際睡眠顧問學會(IACSC)認證會員 / 好眠線上學苑 創辦人。好眠師提供正確且科學性的睡眠知識,改善並解決嬰幼兒長期夜醒、睡不夠等睡眠問題,已透過諮詢、課程協助上百位家庭建立健康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