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好孕40週
  • 初生12個月
  • 專業選文
  • 會員中心
    • 會員登入
    • 會員註冊
  • 加入Line好友
  • 登入
  • 註冊會員
  • 會員中心
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每周孕事
    • 生產故事
  • 好孕
  • 初生
  • 專業選文
  • 影音課程
    • 嬰幼兒課程
    • 生產準備
  • .
  • .
  • .
  • 正向教養
  • 親子關係
  • 親職看版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 2019 年 4 月 6 日
  • 蘿拉.馬克罕 博士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這10種好習慣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Total
75
Shares
75
0
0
0
0
Like
Line
Tweet
Pin it
Share
Share
Like
文\ 蘿拉.馬克罕博士 (Laura Markham Ph.D.)
譯\怡瑋
「我開始把重心放在增進關係之後,
和女兒的關係好轉得難以置信。」
-柔依

我們都渴望融化人心的親子時光。心心相繫的感受對我們跟孩子來說都很重要,當親子間的關係越緊密,就感覺越甜蜜,感受得到我們的付出是有回饋的。這就是為何犧牲一切照顧孩子,卻仍然覺得值得的原因。

親子關係緊密亦是讓孩子能心甘情願遵守家長規定的不二法則。孩子要是跟父母關係緊密,就會願意盡量配合父母。(延伸閱讀: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和平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10個和平育兒不處罰的小訣竅)

但無論如何他們仍是孩子,前額葉皮質尚未發育完整,因此情緒還是會偶爾爆發。但是當孩子相信我們瞭解他並會為他設想,就會願意讓我們帶領他。

每一個負向互動都需要額外五個正向互動彌補。

研究者提醒我們,要維持關係健康,每一個負向互動都需要額外五個正向互動彌補。由於我們花太多時間引導孩子(或該說是糾正、提醒、責罵、批評、嘮叨、還有大聲吼叫)上,所以確保有五倍的正向互動是很重要的。

但我們只是凡人。有時候我們能做的就只是維持孩子的基本需求。有個時候只要給孩子吃東西、幫他們洗澡、用鼓勵的口吻跟他們說話、半夜以前上床睡覺,都會覺得自己已經像個英雄,好不容易結束了一天,只為了隔天一切再度重來一次。

雖然照顧孩子是我們最艱難的工作(但我們通常在下班後才會照顧到小孩,因為白天都不會有時間跟他們相處),和小孩保持緊密關係的方法就是要在每天的生活習慣中建立情感。

10種好習慣讓你跟孩子感情更好

以下10點不會佔用到你的其他時間,但會讓你跟孩子的關係更緊密,甚至可能改變你的生活:

1. 每天至少擁抱12下(或是肢體接觸)

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爾 (Virginia Satir)的經典名言:「我們每天需要四個擁抱才能存活;八個擁抱才能維持健康;十二個擁抱才能有所精進。」

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先用幾分鐘抱抱你的小孩,睡前再重複一次。告別時可以擁抱,重逢時可以擁抱,平時也可以擁抱。揉揉頭髮,拍拍背,輕碰肩膀。跟孩子眼神接觸,笑一個,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接觸。假如快到青春期的孩子在進門後,斷然推開你想擁抱的手,你需瞭解靠近大孩子要放慢腳步。取而代之,你可以在孩子進門後先給他一杯冰涼飲料,幫他揉揉腳,順便和他聊聊。(覺得這樣太超過了嗎?若是想要聽聽他們每天的生活,這是最簡單的辦法。只要你把親子時間放在生活中的首位,你會慶幸自己這麼做的。)

2. 好好玩耍

和孩子一起嘻笑打鬧可以刺激你們分泌安多芬跟催產素,拉近親子關係。每天養成大笑的習慣,可以幫助孩子發洩焦慮和沮喪情緒,藉此避免親子關係疏離及促發行為問題。而玩耍也可以讓孩子更想要跟你合作。聽聽看以下的對話,哪一句話效果比較好?「現在馬上給我過來吃早餐!」或是「小猴子,來吃早餐囉!你看!你的麥片裡面有蟲蟲跟香蕉欸。」

3. 跟孩子相處時,關掉手機或電腦

你的小孩在長大後會記得,爸媽會關掉手機認真聽他們說話。儘管是在車內關掉音樂這種小動作,都可以是願意聆聽的表現。因為在車內不用眼神接觸,會比較沒有壓力,所以孩子(或是成人)都會比較願意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延伸閱讀:「陪伴學齡前孩子安心探索世界。」—從艾瑞克森社會心理發展論看育兒之道)

4. 在孩子得去適應變化前建立關係

孩子比較困難面對事物變化,像是離開家裡、去不熟悉的地方等等。假如你看著他的眼睛,溫柔地叫他的名字,你們的關係自然就會搭起來,之後逗笑孩子。藉此你可以確保他們內心裝滿能量,足以度過轉變。

5. 安排與孩子的一對一時間

盡你所能為每個孩子排出15分鐘的時間,一對一,記得要每天都做。你和孩子可以每天輪流決定你們想做的事。在孩子主導的那一天,就讓他感受到滿滿的愛意,讓他決定怎麼做。在你主導的那一天,必須忍著點,不要把時間都塞滿活動,而是要試著玩一些能讓孩子大笑的肢體活動或遊戲。(延伸閱讀:如何培養聰明又熱愛學習的孩子?—專家指出:保持成長型思維是關鍵)

6. 對孩子的情緒展開雙臂

沒錯,這在給自己找麻煩。但你的孩子需要適時發洩情緒,才不會做出失控行為。同時,這也是個幫助你解決孩子痛苦的好機會,如此會讓你們的關係更緊密。喚醒你的慈悲心,不要被孩子的怒氣觸動,並接納藏在生氣面具後的恐懼和眼淚。你要記得你是他們最值得信任、最可以訴苦的對象。要接受每一種情緒的發洩,並讓他們知道你懂他們的痛苦。之後,孩子就會更配合你、更信任你,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會更緊密。(這當然不是很簡單的事。看到孩子痛苦時,要控制好臉上的表情和內心的情緒,這是跟小孩相處時最難的事之一,但不代表我們不需嘗試。)

7. 聆聽孩子、展現同理心

緊密關係始於傾聽。除了「哇!我懂了。」「是真的嗎?」「那你感覺怎樣?」「你繼續說。」這種鼓勵孩子繼續表達的句子,其餘的就吞回肚裡,不要多發表意見吧。

養成習慣從孩子的觀點看事情,就可以讓你好好尊重孩子,而且找出雙贏之道。這也會幫你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真正原因而不直接抓狂,幫你調節情緒,下次當情緒被引爆而進入最原始的「戰或逃」反應時,你就會發現事情沒這麼糟,也比較不容易把孩子當作敵人。(延伸閱讀:經營幼兒親子關係小秘訣—讓「家」成為真正的避風港!)

8. 慢慢來,品味共處時刻

你不能為了要有多一些睡前談心時間,就不斷催促孩子按照你排的行程走。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時刻都可以跟孩子培養關係。把速度放慢,一起享受共處的時光,像是在你打果汁前,先拿著草莓讓孩子聞聞味道;或是幫他洗手時,也把自己的手放在水龍頭下,一起享受沁涼的水劃過彼此手心。你可以聞聞孩子的頭髮,聽聽他的笑聲,看看他的眼睛,用心體會彼此,分享你們之間深厚的愛。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邊享受當下的美好一邊增進情感──其實這也是增進感情的唯一辦法。(對大部份家長來說,只要懂得這個祕訣,就能不斷重複陪孩子玩一樣的遊戲。)

9. 睡前彼此依偎談心

試著把孩子的睡覺時間往前挪一點,才可以花點時間在熄燈後和他在床上談心。睡前談心是彼此充分相伴又富安全感的時光,不管是在學校發生的事,或是你早上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有點兇,或是他在擔心明天的校外教學……家長可以利用這點時間察覺孩子內心在糾結什麼。但你需要馬上幫他解決問題嗎?其實不用,只要傾聽,讓他知道你瞭解他的心情,並保證你明天會跟他一起解決他擔心的事,隔天也記得一定要處理。一旦這麼做,你會很訝異親子關係急遽加深。就算孩子大了也不要放棄這個習慣,深夜是青少年唯一會敞開心房的時機。(延伸閱讀:「為什麼孩子都句點我?!」—封閉式提問與開放式提問)

10. 專心陪伴孩子

我們大部份都只用一半的精力在注意當下。但你的孩子大約900個星期後就會長大,離開家裡。等你意識到時,他其實已經準備要離開了。試著這麼做看看:跟你的孩子互動時,你就100%專心在他身上,享受當下,忘掉其他事情。當然我們不能無時無刻這樣心無旁騖,但要是你習慣每天都花時間這麼做個幾次,你會由於和孩子創造出更多融化人心的美好時光,而變得越來越能活在當下。

原文連結

【看更多實用的育兒文章,請見蘿拉博士的教養經典】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二部曲》

【購買情緒對焦1】

博客來: https://pse.is/QCWX5

TAAZE: https://pse.is/SPHS8

金石堂: https://pse.is/UPR3Z

誠品: https://eslite.me/UG2WE

心靈工坊: https://pse.is/RQ6UV

【購買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

博客來: https://pse.is/x3hr2

TAAZE: https://pse.is/txsey

金石堂 :https://pse.is/ts92y

誠 品 :https://eslite.me/urtsr

心靈工坊: https://pse.is/wynz2

你可能還會想看…

0歲~1歲:只需要給他最溫暖的擁抱

專家指出:「不要用木匠思維雕塑孩子,要用園丁思維養育孩子」

從全能幻想到現實感的落差—陪伴孩子面對挫折與成長的必修課

Total
75
Shares
Like 75
Line 0
Tweet 0
Pin it 0
Share 0
Share 0
Like 0
蘿拉.馬克罕 博士
蘿拉.馬克罕 博士

蘿拉.馬克罕博士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其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著有三本寫給父母的書籍,並為在世界各地無數家庭提供過育兒訓練。超過13萬位父母親透過email訂閱蘿拉博士每週的免費訓練文章。你可以在他的網站(Ahaparenting.com)註冊,這個網站為從嬰兒期至青少年期的父母提供許多發人深省的文章。蘿拉博士的期望是改變世界,藉由支持父母的方式,一次改變一個孩子。他同時也是兩位孩子的母親,他的孩子如今已是青年,在蘿拉博士平和的教養方式下長大,現今與丈夫定居紐約。

相關主題
  • 媽媽
  • 教養
  • 爸媽
  • 爸媽自己的情緒照顧
  • 爸爸
  • 蘿拉博士
  • 親子關係
Previous Article
覺得自己快爆炸了嗎?以下五個步驟幫你成為心平氣和的媽媽,在快生氣的時候,試試看這幾種方法。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感覺自己快爆炸了嗎?5個步驟,幫妳變身「溫和媽媽」

  • 2019 年 4 月 5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Next Article
與孩子好好聊天可以促進其腦部及語言發展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花點時間跟孩子好好聊天吧!研究指出與孩子聊天可以促進其腦部及語言發展

  • 2019 年 4 月 7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我的孩子「疑似」有ADHD?—別急著貼標籤,從評估與互動中思考孩子真實的需要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4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我只是想讓他少走一點彎路…」—等待,不是撒手不管:陪孩子在嘗試中長出自己的力量(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1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我只是想讓他少走一點彎路…」—等待,不是撒手不管:陪孩子在嘗試中長出自己的力量(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1 日
繼續閱讀
  • 你的童年
  • 幼兒
  • 正向教養
  • 親子關係

「他不跟我玩了!」──關係攻擊是什麼?從幼兒的互動看見隱形的權力遊戲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9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孩子非要我陪玩,怎麼辦?」—讓孩子安心玩、爸媽也能喘口氣的實用指南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8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怎麼重寫我和孩子之間的劇本?」—解套親子矛盾: 找回彈性、溝通與和解(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4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怎麼重寫我和孩子之間的劇本?」—解套親子矛盾: 找回彈性、溝通與和解(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4 日
繼續閱讀
  • 你的童年
  • 帶養難題
  • 正向教養

Podcast|為什麼我們這麼怕「不夠好」?談優生焦慮與「不完美」的女人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3 日
熱門主題
  • General
  • 你的童年
  • 哭泣
  • 單親家庭
  • 嬰兒
  • 嬰兒按摩
  • 嬰兒照顧
  • 嬰幼兒課程
  • 寫給爸爸
  • 專業選文
  • 帶養難題
  • 幼兒
  • 幼兒發展
  • 影音課程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手足感情
  • 正向教養
  • 母乳與餵食
  • 每周孕事
  • 準備懷孕
  • 溫柔生產
  • 熱門專題
  • 生產故事
  • 生產準備
  • 睡眠
  • 親子關係
  • 親職看版
最新文章
  • 當孩子在餐廳吵鬧時:我在不同文化中感受到的眼光與寬容(下)
  • 當孩子在餐廳吵鬧時:我在不同文化中感受到的眼光與寬容(上)
  • 我的孩子「疑似」有ADHD?—別急著貼標籤,從評估與互動中思考孩子真實的需要
  • 「我只是想讓他少走一點彎路…」—等待,不是撒手不管:陪孩子在嘗試中長出自己的力量(下)
  • 「我只是想讓他少走一點彎路…」—等待,不是撒手不管:陪孩子在嘗試中長出自己的力量(上)
人氣文章
  • 「我的小孩脾氣不太好…」別擔心!讓專家告訴你10招調節情緒小秘訣,輕鬆面對親子教養問題。
    生氣的情緒是有功能的,在我們恐懼、傷害、失望、痛苦或悲傷令我…
  • 哺乳應該間隔多久呢?研究指出「順應餵養」有助媽媽充足泌乳(上)
    「順應餵養」(responsive feeding)是順應育…
  •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你知道要維持關係健康,每一個負向互動都需要額外五個正向互動來…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如果我們老是容許小孩生氣,他們會有辦法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嬰幼兒心智健康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嬰幼兒心智健康跨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愛兒學|英國精神分析學…
愛兒學
  • 關於我們
  • 合作專家
  • 愛兒學推薦心理師
  • 會員中心
  • 客服信箱
  • 隱私權聲明
  • Facebook
  • Instagram

Love-Parenting Inc ©

Site BY IMAGINARY ZEBRA

加入好友

填入關鍵字後請按Enter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