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好孕40週
  • 初生12個月
  • 專業選文
  • 會員中心
    • 會員登入
    • 會員註冊
  • 加入Line好友
  • 登入
  • 註冊會員
  • 會員中心
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每周孕事
    • 生產故事
  • 好孕
  • 初生
  • 專業選文
  • 影音課程
    • 嬰幼兒課程
    • 生產準備
  • .
  • .
  • .
  • 幼兒
  • 親子關係

經營幼兒親子關係小秘訣—讓「家」成為真正的避風港!

  • 2020 年 3 月 31 日
  • 蘿拉.馬克罕 博士
Total
15
Shares
15
0
0
0
0
Like
Line
Tweet
Pin it
Share
Share
Like
文|蘿拉.馬克罕博士(Dr. Laura Markham)
譯|傅雅群 諮商心理師
編|Leah

身為爸媽,我們深知家庭對孩子的重要。
家是我們的避風港,

然而現代忙碌的生活步調,
家庭對大多數人而言,恐怕不再如此安穩。

一回到家,信件、帳單、電話留言等各種雜務排山倒海而來,
手機、通訊軟體和email讓外在世界持續聯繫著我們,
同時打擾了我們與家人的相處時間。

在某些家庭中,電視永遠是開著的,
不停地播報著令人難過的、聳動的新聞事件。
家似乎失去了原本令人感覺到放鬆、歸屬、休息的意義。

 

為了在生命中有更好的發揮,
不論是生理或心理層面上,
我們都需要有一個安全的家可以回去
。

如果要孩子把心力投入成長上,他們都會需要一個安全穩固的家,好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保護的。不論多大,孩子都需要感受到爸媽可以確保他們的安全,讓他們免於霸凌、遭遇危險或受到攻擊。

 

不論孩子在外追尋自己的興趣時多麼獨立,
他們都需要知道,
回到家,
爸媽會永遠在那裏等著他。

小孩長大的過程中,會有好長一段時間喜歡跟你黏在一起,想跟你一起去做任何事情。即便他們開始在朋友家過夜、或是沉迷於馬拉松式的棒球比賽,一旦他們回到家裡,就會有兩個需求:一個安全的地方好讓他們可以全然放心地做自己;以及跟家人擁有深度的、舒適且有趣的連結。如果你的孩子看起來只想盯著螢幕看,這其實反映了在更深的層次,他具有渴望、並需要被滿足。

 

提供孩子一個避風港,
是一份莫大的禮物。
這讓孩子得以踏出家門、在外在世界奮鬥,
並且可以再回家後好好充電
。

把家裡打造成舒適溫馨的小窩,是一個家庭要茁壯的必要條件。
事實上,研究顯示,那些有心把家裡裝點得溫馨美好的成人,擁有比較好的情緒與較少的生活壓力。

在這個匆忙的世界裡,你可以怎麼做讓「家」變成避風港呢?

 

1. 有意識的放慢腳步,幫助自己減壓。

我們都喜歡刺激,然而壓力則會毀掉一切。不誇張,壓力會腐蝕我們的耐心、破壞我們為孩子全力以赴的能力、也毀掉我們的健康。如果我們對自己夠誠實,我們往往可以看見自己壓根兒不願意選擇讓生活的步調慢下來,不去面對自己是怎麼把生活搞得過於緊繃,遠超過正常所需的程度。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有較好的表現,從放慢生活步調開始吧,不要讓自己活得庸庸碌碌。

 

2. 對你的小孩來說,家就是他的避風港。

這意味著,每一個家庭成員都互相尊重,絕不允許使用任何肢體或言語上的暴力,就連在孩子彼此之間亦是如此。

 

3. 在家的時光,試著別太嚴格的按表操課!

在家的時光應該是沒有壓力的、不用特意追求表現的。
當然,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負責一些家務,但是,他們同樣需要許多放鬆的時間。
試著別丟一堆作業、雜務、練琴、讀經等等任務,讓孩子忙都忙不完。

 

4. 讓孩子可以當孩子: 接納寶貝的「嬰兒自我」(Baby Self)

所謂的「嬰兒自我」,是指孩子內在的一個部份。

有時候當孩子表現「退化」(意指小孩出現出更多幼兒般的行為),他內在的嬰兒自我便會突然冒出來,特別是當他被賦予過多「長大」的要求時
。

當小孩一整天待在學校,他們已經緊緊地抓牢這個「長大」的自己,當你出現在他面前,單就因為你是他的爸媽,便會喚起他的嬰兒自我。他內心微微地崩潰瓦解了,可能會開始哭鬧、或是出現一些幼稚的舉止。

這時,爸媽應該訓斥他們、要求他們乖乖的嗎?

想想看,當你已經被過量的情緒淹沒、煩躁不耐,而你的伴侶或朋友要求你成熟一點,你做何感想?

每個孩子都需要一些重回嬰兒狀態的機會,越年幼的孩子,就需要越多時間浮現其嬰兒自我。當孩子有此需求的時候(例如在一個舒適的時刻、睡前、或他們累了的時候),就讓他們當個小嬰兒吧,這麼做會減低他在不適切時間點崩潰的機率(例如與爺爺奶奶共進晚餐時、或在超商排隊的時候)。

我會建議在家時,可以讓年幼的孩子盡情沉浸在他們的「嬰兒自我」中。爸媽可以讓自己有心理準備,當小孩好不容易從幼稚園放學回家、第一次在外過夜後、在某一次他精心準備的表演後、或僅僅是過完了充滿壓力一週的星期五下午,小孩都難免會鬧場脾氣、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每個孩子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會努力求表現,例如要求自己好好坐定在位子上,或是與朋友在棒球球場上協調戰術等等。因此,孩子都很需要有機會可以讓「嬰兒自我」浮現,而不會被奚落或責罵。(延伸閱讀:「我要穿綠色的!」-談幼兒不合理的情緒)

 

5. 提供足夠的規律性,讓孩子可以預期自己的日常作息。

孩子需要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想像你自己正在執行某項計畫,這時你的另一半突然告訴你現在要去拜訪某位親戚。就像這樣,孩子經常感覺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沒什麼掌控權,他們的行程突然被變動,更會加劇這種無法掌控的感覺。在這種狀況下,他們會抗拒也是情有可原的。
此外,生活的結構也會讓事情更有條理,省掉了每次在出門前最後一刻才在找東西的壓力。
(延伸閱讀:面對「未知」的恐懼,爸媽可以怎麼做?從替孩子建立生活常規開始。)

 

6. 限制3C產品的使用時間。

當個好榜樣吧,把電腦和手機關掉,下午的時間就好好花在與家人的相處上,例如把「週六不碰科技產品」變成家裡的規則。
面對這個規則你是否感到手足無措呢?這是一個徵兆,代表你家裡需要一個清楚的時間表,明訂哪些時間固定不能使用3C產品。你可以把這件事當成一個挑戰,在家裡試試看。
剛開始執行的時候,家人之間會一下子多出許多相處時間,難免會感覺怪怪的:「嘿,原來你住這裡喔?」——然而,彼此之間的連結將會讓你無比驚喜,試過你就會「回不去」了。

(延伸閱讀:科技成癮是什麼?腦部顯影告訴你為什麼孩子衝動易怒、難以專注)

 

7. 小心「噪音」造成的影響!

一位我認識的腫瘤科醫師,在他家裡的每一個房間都播放著寧靜的音樂、或瀑布聲,他引用了數篇研究來證明舒緩的聲音將會對免疫系統有益,同時也能滋養靈魂。

電視噪音嘎嘎作響、播放看了就難過的新聞、暴露在交通噪音中,這則是完全相反的極端。

提到交通與通勤,你會發現特別的是,那些住在城市中的導盲犬往往壽命較短,正是因為身處高度焦慮的噪音環境。所以,盡可能將交通噪音降到最低吧,這麼做可以保護你家人的生理或情緒狀態。

 

8. 營造一個支持性的家庭文化。

爸媽要如何營造家庭認同與文化,讓家人可以團結、不論風雨都一起共度?請見下文的八個做法:如何建立和樂家庭促進親子關係?「營造家庭文化」是好方法。

原文連結

【看更多實用的育兒文章,請見蘿拉博士的教養經典】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二部曲》

【購買情緒對焦1】

博客來: https://pse.is/QCWX5

TAAZE: https://pse.is/SPHS8

金石堂: https://pse.is/UPR3Z

誠品: https://eslite.me/UG2WE

心靈工坊: https://pse.is/RQ6UV

 

 

 

【購買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

博客來: https://pse.is/x3hr2

TAAZE: https://pse.is/txsey

金石堂 :https://pse.is/ts92y

誠 品 :https://eslite.me/urtsr

心靈工坊: https://pse.is/wynz2

 

 

 

 

 

 

你可能還會想看…

不想再跟孩子「纏鬥」了嗎?讓親子關係理論解救你! 掌握關鍵90秒,與孩子停戰和好。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爸媽要如何跟小孩說「不」又不傷感情?教育專家說「父母效能訓練」是最佳起點!

 

 

Total
15
Shares
Like 15
Line 0
Tweet 0
Pin it 0
Share 0
Share 0
Like 0
蘿拉.馬克罕 博士
蘿拉.馬克罕 博士

蘿拉.馬克罕博士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其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著有三本寫給父母的書籍,並為在世界各地無數家庭提供過育兒訓練。超過13萬位父母親透過email訂閱蘿拉博士每週的免費訓練文章。你可以在他的網站(Ahaparenting.com)註冊,這個網站為從嬰兒期至青少年期的父母提供許多發人深省的文章。蘿拉博士的期望是改變世界,藉由支持父母的方式,一次改變一個孩子。他同時也是兩位孩子的母親,他的孩子如今已是青年,在蘿拉博士平和的教養方式下長大,現今與丈夫定居紐約。

相關主題
  • 促進親子關係
  • 兒童節親子關係系列
  • 凝聚力
  • 團結
  • 孩子
  • 家庭和樂
  • 家庭文化
  • 家族
  • 家族文化
  • 幼兒園大小事
  • 幼兒親子關係
  • 育兒
  • 蘿拉博士
  • 親子時光
  • 親子時間
Previous Article
  • 幼兒
  • 幼兒發展

「陪我玩演戲的遊戲! 」角色扮演遊戲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

  • 2020 年 3 月 30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Next Article
你今天開懷大笑了嗎?不誇張---「笑」真的是兒童發展的必經之路
  • 嬰兒
  • 幼兒
  • 幼兒發展

你今天開懷大笑了嗎?不誇張—「笑」真的是兒童發展的必經之路

  • 2020 年 4 月 1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30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30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難道我不是為了孩子好嗎?」—從一位母親帶養女兒的反思,看見孩子自由成長的力量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9 日
繼續閱讀
  • 你的童年
  • 帶養難題
  • 正向教養

Podcast|為什麼我總要控制一切?談女性的「控制慾」與無法接受幫助的孤單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7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是孩子控制力差?還是選擇性配合?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5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怎麼讓孩子學得深?」—探索和觀察,是孩子最好的學習起點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3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為什麼孩子就是不把食物吞下去?」—父母全心全意的關愛,在孩子眼中竟成了控制(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19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為什麼孩子就是不把食物吞下去?」—父母全心全意的關愛,在孩子眼中竟成了控制(中)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19 日
熱門主題
  • General
  • 你的童年
  • 哭泣
  • 單親家庭
  • 嬰兒
  • 嬰兒按摩
  • 嬰兒照顧
  • 嬰幼兒課程
  • 寫給爸爸
  • 專業選文
  • 帶養難題
  • 幼兒
  • 幼兒發展
  • 影音課程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手足感情
  • 正向教養
  • 母乳與餵食
  • 每周孕事
  • 準備懷孕
  • 溫柔生產
  • 熱門專題
  • 生產故事
  • 生產準備
  • 睡眠
  • 親子關係
  • 親職看版
最新文章
  •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下)
  •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上)
  • 「難道我不是為了孩子好嗎?」—從一位母親帶養女兒的反思,看見孩子自由成長的力量
  • Podcast|為什麼我總要控制一切?談女性的「控制慾」與無法接受幫助的孤單
  • 是孩子控制力差?還是選擇性配合?
人氣文章
  • 「我的小孩脾氣不太好…」別擔心!讓專家告訴你10招調節情緒小秘訣,輕鬆面對親子教養問題。
    生氣的情緒是有功能的,在我們恐懼、傷害、失望、痛苦或悲傷令我…
  • 哺乳應該間隔多久呢?研究指出「順應餵養」有助媽媽充足泌乳(上)
    「順應餵養」(responsive feeding)是順應育…
  •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你知道要維持關係健康,每一個負向互動都需要額外五個正向互動來…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如果我們老是容許小孩生氣,他們會有辦法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嬰幼兒心智健康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嬰幼兒心智健康跨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愛兒學|英國精神分析學…
愛兒學
  • 關於我們
  • 合作專家
  • 愛兒學推薦心理師
  • 會員中心
  • 客服信箱
  • 隱私權聲明
  • Facebook
  • Instagram

Love-Parenting Inc ©

Site BY IMAGINARY ZEBRA

加入好友

填入關鍵字後請按Enter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