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蘿拉・馬克罕(Laura Markham)
譯|林愛媛
編|王姿雅
11個理由,讓你願意為生活慢下來(上)
7. 讓孩子常常覺得「做不完」
總是被催促的生活,會讓孩子產生「怎麼做都不夠好」的感覺,
進而偷走他們應有的成就感與自信心。(延伸閱讀:「自我肯定跟接納需要從小練習。」—6個親子互動小訣竅增強孩子的自我悅納能力(上))
8. 讓孩子忽略自己的情緒
當整天都在趕行程,孩子沒時間消化自己的情緒,這些未處理的情感會悄悄堆積,最後可能透過爆炸的情緒釋放出來。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養成一些日常的小上癮,像是依賴零食或螢幕來轉移注意力,避免接觸內心那些沒有機會被消化的情緒。(延伸閱讀:「幫助孩子遠離情緒崩潰」—5個日常維護習慣(上))
9. 打斷他們探索世界的節奏
孩子需要時間觀察、提問與想像。如果總是被催促著前進,會漸漸失去對世界的好奇心。
10. 把他們從「當下」拉走
在匆忙的節奏中,孩子總是不停的在追趕,這會產生焦躁和混亂的感受,也會因此越來越難靜下來,無法專注的活在當下。(延伸閱讀:「陪伴學齡前孩子安心探索世界。」—從艾瑞克森社會心理發展論看3-5歲的育兒之道(上))
11. 剝奪孩子「我自己來」的本能
當我們為了快一點而幫孩子做完一切,孩子就失去了自己動手嘗試的機會,也錯過了培養能力與信心的重要時刻。(延伸閱讀:「幫助」和「過度介入」有何不同?—這樣做培養自信,並強化親子之間的連結)
這些匆忙的時刻也讓我們這些父母深深地受到影響。
當我們自己壓力爆棚,就難以真正享受與孩子相處的時光,容易變得沒有耐心,也很難對自己的教養感到滿意。
這份清單提醒我們:若不刻意放慢腳步,這些影響會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與孩子身上。
有位媽媽寫信告訴我,她發現孩子一直無法自己穿衣服,部分原因竟是因為她總在趕時間,乾脆直接幫孩子穿好,結果反而剝奪了孩子學習與成長的機會。另一位媽媽則說,她和女兒爭吵後才驚覺,自己這段時間太分心、太忙碌,忘了慢下來,溫柔對待自己的孩子。(延伸閱讀:「當時真的太氣了,說了很過分的話,但心底真的好想讓孩子知道我愛他。」—親子關係修復的關鍵其實是?(上))
試著去感受:為了維持緊湊的生活,付出了什麼代價?
然後,問問自己:
- 我能不能在日常生活的小轉換裡,多預留一點時間,讓節奏不這麼緊湊?
- 有沒有什麼「大方向」可以改變,讓整體生活放慢下來?
- 我們的家庭能否建立一些「日常儀式」作為生活的解藥?像是每天說一句感謝的話、擁抱彼此,或是出門前一起做幾下深呼吸。
當你為生活創造一點點「空白」,你會發現,孩子也跟著變得更放鬆、更願意配合。
而這份空間,不只是為了孩子。
我更希望,你也能在這之中,找回那個更當下、更放鬆、更自在的自己。
因為,當爸媽真的很不容易。
你,真的值得過一個不那麼趕、不那麼累的生活。
【看更多實用的育兒文章,請見蘿拉博士的教養經典】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二部曲》
【購買情緒對焦1】
博客來: https://pse.is/QCWX5
TAAZE: https://pse.is/SPHS8
金石堂: https://pse.is/UPR3Z
心靈工坊: https://pse.is/RQ6UV
【購買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
博客來: https://pse.is/x3hr2
TAAZE: https://pse.is/txsey
金石堂 :https://pse.is/ts92y
心靈工坊: https://pse.is/wynz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