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南美英
譯 | 施沛
擁有想像力,讓我們在看書時隨著劇情又哭又笑。雖然書中人物和自己沒有任何關聯,但透過想像力,我們可以和書中主角對話、討論意見、感受對方的悲傷及喜悅。
這就是代入式體驗,也可以稱作間接體驗。(延伸閱讀:心理師分享親子共讀繪本小技巧 —不只分享故事,更是創造親子情感的魔法(上))
想像力串聯起作者與讀者。作者運用想像力將自己想說的故事傳遞給讀者,讀者再透過想像力踏入作者建構的世界中。
想像力豐富的孩子們,擁有聞一知十的擴散性思考能力。
舉例來說,想像力豐富的孩子在學了「母親」這個詞後,能夠迅速掌握「字母、母女、父親、親戚」等使用了相同生字的詞彙。反之,
缺乏想像力的孩子無法進行擴散性思考,因此只會背下「母親」這個詞,不會延伸出其他詞彙,無法觸類旁通,讀書也會讀得比較辛苦。
另外,想像力豐富的孩子通常都很會提問,因為他們腦中源源不絕的想法會化為提問傾洩而出。
以下幾種閱讀方法,能豐富孩子的想像力,進而提升其提問力。(延伸閱讀:專業選文系列 | 別要求孩子活的順從乖巧,因為快樂的泉源來自活出富創造力的人生(上))
第一,請孩子一邊閱讀,一邊想像書中場景。
若在讀詩作或童話時,一邊想像書中描述的天氣、風景、氣味、聲音、香氣等等,能夠幫助理解,且更有趣。
利用這樣的原理引導孩子們邊讀邊想像,能讓孩子們打開感官想像書中情景,恍如身歷其境,並將自己在想像中遇到的疑惑都化為提問。
第二,運用偵探式閱讀法,培養推理想像能力。
偵探式閱讀法要求發揮想像力,運用已知的細碎資訊拼湊出完整事實。推理想像能力強的孩子,擁有能夠舉一反三的頭腦。
想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並不容易,必須由名為提問的力量推動。
家長可以透過以下問題,訓練孩子的推理想像能力。(延伸閱讀:「為什麼孩子都句點我?!」—封閉式提問與開放式提問)
①問「為什麼?」讓孩子想像事件的因果關係。
②問「所以呢?之後會如何?」讓孩子想像事件的後續發展。
③問「原因是什麼?」讓孩子想像事件發生的緣由。
④問「換作是我的話會怎麼做?」讓孩子想像解決問題的方法。
⑤問「如果選擇另一個的方法會如何?」讓孩子想像不同的狀況。
⑥問「文中省略的部分寫了些什麼?」讓孩子想像背後的意涵。
⑦問「如果是這樣的話呢?」讓孩子想像事件的結論。
第三,問「如果這樣的話?」
請孩子邊讀邊假設,培養孩子的創意想像能力。
有些孩子閱讀童話時,只停留在「表面劇情」的層次;而部分家長就算孩子只是看看故事也會給予稱讚。但這樣的行為和吃東西不咀嚼就直接吞嚥沒什麼兩樣。(延伸閱讀:「他以前都很乖,為什麼現在變得那麼愛頂嘴?」—當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如果白雪公主不漂亮而是醜八怪的話會怎麼樣?」
「如果沈清收到的貢米不是三百石而是四百石,而且把剩下的一百石留給父親後再離開的話,會怎麼樣呢?」
孩子的創意想像能力會隨著家長的提問愈發茁壯。不僅如此,孩子們還會發揮模仿的本能,自己想出「如果沈清帶爸爸去看眼科的話呢?」這類充滿創意的問題。
本文摘自:培養愛提問的孩子:從家長開始的閱讀課
作者:南美英
出版社:大塊文化
「人際互動的靈活度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孩子換位思考能力的發展及養成(上)
「當我需要做自己的事,孩子又黏著我怎麼辦?」—專家建議用這3個方法培養孩子獨立遊戲的能力。(下)
作者介紹
南美英
韓國閱讀教育開發院 KREDI 院長、閱讀教育學者、國語學者、童書作家。在成為小學教師期間,因獲得東亞日報新春文藝獎而成為童書作家。畢業於淑明女子大學國語國文學系,擁有兒童文學碩士學位和青少年文學博士學位。在教育人力資源部的韓國教育開發院擔任國語教育主管期間,研究小學至高中的國語教育課程、教科書和教學方法,發現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成正比,並首次開發了「閱讀能力診斷表」。目前擔任韓國閱讀教育開發院院長,持續研究閱讀和寫作的教育法、人格教育的新方法論。
獲得第一屆海松兒童文學獎、第三十四屆小泉兒童文學獎,並作為文化觀光部遊戲物等級委員會副委員長、首爾市精神健康守護大使、韓國地區社會協議會家長教育委員、韓國優秀書籍選定委員等活躍,也常常出現於KBS、EBS 等家長教育節目。目前在韓國和中國、台灣等地,進行以閱讀教育為基礎的提問教育對教師和家長的講座。
著有《閱讀技術》(독서 기술)、《完成學習頭腦的小學閱讀法》(공부머리를 완성하는 초등 독서법)、《完成學習頭腦的小學寫作》(공부머리를 완성하는초등 글쓰기)、《每日15 分鐘思考寫作》(하루 15분 생각쓰기)系列、《每天20 分鐘南美英的人格學校》(매일매일 20 분 남미영의 인성학교)系列,以及兒童繪本《淘氣熊孩子》(꾸러기 곰돌이)系列和描
繪分裂之痛的童話《少年兵與野菊花》(소년 병과들국화)。此外,還有閱讀隨筆《愛情的歷史》(사랑의 역사)和《古老的書開始說話》(오래 된 책이말을 걸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