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蘇菲.波斯威爾、莎拉.瓊斯、麗莎.米
看到摯愛的人一路跌跌撞撞過來可以是非常令人窩心的,有時又有點搞笑,有時是非常折騰人的,全視情況而定。有時也視父母忍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我們有多少程度允許自己——而不只是寶寶——就只是個有喜怒哀樂的平凡人。
看著寶寶經歷勝利和屈辱,無論父母心裡有多少掙扎,寶寶需要父母非常敏銳和細心的照顧。(延伸閱讀:不被育兒理論逼死,也能成為孩子最好的爸媽(上))
提供寶寶偶爾可以掌控的環境
從寶寶一出生,父母其中的一個角色就是提供他偶爾可以掌控的環境。當他哭泣時就有東西吃,隨手就可拿到玩具,這會讓他覺得自己很厲害,甚至有時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寶寶從一出生就非常需要這類的經驗,這樣他們才能建立自己的能力和信心。
舉例來說,三個月大的寶寶如果可以在喝奶或喝完奶時把玩乳頭或奶嘴,讓他們在嘴巴一會兒進一會兒出,證明他們有辦法讓乳頭和奶嘴進出自如,這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樂趣。對大部分的媽媽來說,這些也是相當珍貴和令人感動的時刻。我們憑本能就知道寶寶需要這些經歷而無法一次面對太多的挫折或是無助。(延伸閱讀:從全能幻想到現實感的落差—陪伴孩子面對挫折與成長的必修課)
不能讓寶寶覺得他可以無法無天
但當寶寶自以為是,誤以為自己真的無所不能時,他也需要知道大人們不可能讓他無法無天,無論他如何挑戰極限都一樣。
傑克在十一個月大時想要把手放在電視機上,他帶著期待的眼神看著媽媽,心裡正等著她會說:「不可以!」當媽媽這麼說時,他會很興奮地一直笑,整個人高興得手舞足蹈,幾分鐘後他又會把手伸出去,期待同樣的反應。就像大部分的遊戲一樣,至少部分的樂趣在於知道遊戲規則是什麼,每次看到預期中的反應,就可以使緊張的氣氛稍微舒緩。(延伸閱讀:「小孩會踢人咬人,不想以暴制暴也不想縱容該怎麼處理?」—幼兒踢打咬全武行怎麼治(上))
貼心小叮嚀:父母可以提供寶寶安全的範圍去探索他狂野的感覺和衝動,而當寶寶太離譜時則要加以制止。
或許傑克就跟許多其他同年齡的寶寶一樣,也喜歡證明媽媽是值得信賴的對象,可以為他設立界限和遊戲規則,使他有安全感。雖然寶寶就跟幼兒和青少年一樣也會抗議,不斷挑戰底限,當界限守住時,他們會有鬆一口氣的感覺。
父母應該認真看待寶寶的憤怒和氣憤。但當我們協助寶寶在自己脆弱的感情方面設立界限時,我們也會讓他們知道無論多麼生氣,或覺得自己有多棒,我們都不會讓他們騎到頭上去。
作為發號司令的老大在當下感覺很好,但如果寶寶開始覺得自己可以指使我們的話,那麼他可能很快就會踢到鐵板。我們可以提供寶寶安全的範圍去探索他狂野的感覺和衝動,確認如果寶寶太離譜時要加以制止。
本文摘自:0-2歲寶寶想表達什麼?
出版社:心靈工坊
博客來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44915?sloc=main
你可能還會想看…
「面對寶寶的跌跌撞撞, 父母該怎麼做?」—在界限與探索之間,陪伴 0-2 歲寶寶(中)
Podcast|「當媽媽喚醒了童年哭泣的自己」:母親憂鬱的根源與療癒的起點
「當我不再快樂,孩子也失去了笑容」—我如何幫自己跟孩子重拾快樂(上)
作者介紹
蘇菲.波斯威爾 Sophie Boswell
牛津大學學士(Oxon),學士後研究,為心理治療組織(MACP)的會員,擔任兒童心理治療師,曾在倫敦的塔維斯托克診所受訓,現居住在倫敦,有兩個小孩。
莎拉.瓊斯 Sarah Gustavus Jones
擁有碩士學位,為心理治療組織的會員,於大奧蒙德街醫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擔任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師,為倫敦的塔維斯托克診所客座講師與座談會領袖。她曾在學校擔任青少年諮詢,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五歲兒以下和他們父母的短期諮商。她有兩個幼兒。
麗莎.米勒 Lisa Miller
為牛津大學學士,為心理治療組織的會員,是幼兒諮商專家和青少年心理治療師,曾擔任倫敦塔維斯托克診所幼兒及家庭部門的主席。她也擔任《嬰兒觀察國際日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ant Observation)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