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映淳 臨床心理師
而母親是嬰兒的全世界,在很基礎的眼神對視、
肌膚相親、溫柔呵護裡,確認了彼此的存在,從而雙方也都心滿意足。
然而在往後的日子裡,兩人的濃情蜜意,隨著嬰兒的成長,調和了其他人事物的參與,學會了發乎情、止乎禮的約束,各自忙碌於生活裡的庸庸碌碌。(延伸閱讀:「爸爸們,別小看你們的力量!」-伴侶支持是成功親餵的重要因素)
我是值得被愛的嗎?
這段過程裡,每位女兒都在母親身上、和母親的關係裡,認識著自己,想要知道:『我是值得被愛的嗎?我的存在讓人喜悅嗎?身為女人是怎麼回事呢?我會喜歡嗎?』不停地在這些疑問中探索著自己。
然而,人生卻不總是甜美、明亮。
並非每個母親都有心力全心呵護寶寶、也並非每個母親都足夠強壯到能夠祝福寶寶成長、投入母親無法參與的世界。因此,不是每位女兒都帶著祝福來到世上、並且在探索的路上都擁有溫柔的守護。(延伸閱讀:媽媽寶寶專欄 | 「知道自己懷孕時,其實心情很複雜…」一封心理師寫給孕媽咪們的信
母親或許受苦於自己的婚姻之中、或許為自己身為女性而惱悶、又或者更想生的是個男孩。儘管女兒們,來到世上時-如同每位嬰兒一樣,都渴望著能夠被全心歡迎,遺憾的是,面對母親的煩憂,不管女兒們多努力,卻很難感覺到自己-作為女嬰本身,能夠讓自己的母親露出笑容。或者也因為如此,她們以為自己少了什麼,而在往後的人生裡,加倍地努力著-或許更用功讀書、賺錢,或許更討好,做盡能逗樂母親的事!
花上大半輩子,努力地為自己加很多分,想成為一個好女兒,忘卻了自己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被疼惜,越努力,卻越迷失,越發以為自己的價值建築在拼命得來得獎牌、賺來的金錢、買來的禮物!
隨著母親節的腳步漸進,媒體、廣告播放起各式母親節的企劃、那些幸福家庭的企劃—買個蛋糕、一趟旅行、溫馨聚餐。對幸福的母女來說,透過一份簡單的禮物,喚醒了兩個人心底那段幸福的時光,將心底對關係的理解重新演繹,再創造一次滿足與被滿足的契合。
然而未被幸福光暈籠罩的女兒們,
卻可能在努力著爭取母親的微笑的同時、
忘不了母親留給她的陰冷、
飢渴著想要被疼惜卻總失落。
不知如何平復的焦躁中,將五月過得嚷嚷紛亂。
該如何改寫女人為難女人的故事?
身為女人,從母親那兒接收了的女人樣貌,如果是一份妳不太滿意的版本,該如何改變這個宿命?若是從未被歡喜接受,何來餘裕能探索自己?若是從未被祝福成為自己,又如何能勇敢拒絕他人的刻板要求?(延伸閱讀:努力求子,但有孩子後,人生就完整了嗎?(上))
承認母親曾讓妳受傷其實沒關係
親愛的女兒們,承認和母親的關係讓妳受傷、承認妳無法令母親滿足,其實沒有關係!未來的日子裡,無需將光陰耗費在不可能修補的任務!少了母親提供的養份,確實令人遺憾。然而人生的長路中,仍會有許多溫暖友善的人們,他們樂意關心妳,而妳毋需討好。或許妳無法取悅母親,但妳仍可以學習成為一位懂得尊重自己、愛人與被愛的成熟女性。(延伸閱讀:「我不是沒意見…只是不想吵架」—負面親子關係對女孩們的5種破壞性影響(上))
一段成熟的關係裡,要教會人們的,
是雙方能夠帶著善意給予和接納,
並在分離的那刻,
認知到彼此曾經的失誤,
放下過去,而祝福彼此前行。
放下,才能擁抱更多
希望在這個五月,康乃馨不再是妳背不起的十字架,練習拒絕困住妳的傳統嚮往,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感謝滋養妳的環境、接受四周的支持與善意-用妳自己的方式感受愛與被愛、滿足與被滿足。
擁抱自己的慾望、捍衛自己的選擇,
才能抽身離開委屈、忽略的輪迴。
你可能也會想看…
「為什麼母女關係這麼難?」—從關係覺察到修復的女性之旅(上)
需要被療癒的童年創傷症候群—帶孩子前,先好好照顧你內心的孩子
作者介紹
王映淳臨床心理師,長年在精神分析薰陶下,和兒童與成人工作,協助不同階段的人們適應不同階段的心理掙扎。在愛兒學支持下,我們正在發展協助媽媽與寶寶的團體方案,致力於支持家長度過育兒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