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蘿菈‧馬克罕博士(Dr. Laura Markham)
譯|傅雅群 諮商心理師
「當我設立限制,他就發脾氣!」
你也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嗎?
當你拒絕給孩子喝飲料、抓住他不讓他打人、阻止他丟東西發脾氣,小孩的反應卻很抓狂,讓你不知所措?(延伸閱讀:「小孩崩潰時,到底怎麼保持冷靜?」一位母親的現身說法!)
孩子可以擁有自己的感覺,
當被爸媽限制,
他會感覺生氣和失望
是很自然的情緒反應,
我們的目標是去
接受這些感受,
並表示我們愛他。
身為爸媽,當我們越能做到這點,他的感覺就越不會那麼擊垮他,往後他也將越少發脾氣。
如果我們不能容忍他的憤怒與傷心,換句話說,當爸媽他對限制的情緒反應,孩子無法得到同理,這會讓他覺得自己的某個部分不被接受,並因而有種羞恥感,同時,他會經驗到一種全然的孤獨。因為這種種不能被認可的情緒,使孩子的憤怒和悲傷永遠不會消散,它們埋藏心底,並在心底不斷滋長,醞釀成了憂鬱的種子。
「所以我們設立限制,並同理小孩並不喜歡被限制?」
完全正確,如果父母可以提供情緒上的「抱持性環境」(holding environment),同時也堅持住限制,小孩可以自由地對此抱怨、哭泣、進行哀悼,最終可以接受它、並邁向下一步。
邁向下一步包括放棄這條路,找到另一條可以被接受的路,舉例而言,「我現在不能跟瑪姬玩,不過等到明天我還是會遇到她。」
帶有同理而堅定的限制
讓小孩可以
全然經驗自己的情緒反應,
並能看見
自己所擁有的其他選擇。
小孩學會世界總是會有阻礙、他不可能滿足所有的慾望,但他並不只能一直挑戰這點(如果限制未被明確地堅持住,小孩便會一直想要挑戰),他會能夠哀悼這個遺憾,並邁向下一步,尋找其他可以讓他感覺好一點的方式。
他也不會被留在無望與憂鬱的心情裡,但是如果他受到的限制過於權威,就讓他感覺自己是個糟糕的壞小孩。
他將學會事情不會永遠照他的意思發生,但他擁有更美好的事物—有個人如實地認識他真實的樣子,並依然愛著他、接納他。
這份無條件的正向關注
形成他無可撼動的自尊、
以及穩固幸福感的核心。
他也將學會,他有能力可以忍耐憤怒與悲慘的感受,並將會感覺好起來,當他能思考整件事情的過程,我們便於此看見心理韌力的萌生。例如小孩可能可以想「我不能在馬戲團園裡辦生日派對,因為那太貴了,昨天我為此哭了一整天。但爸爸媽媽能理解我,說不定他們會幫我設計一場公園裡的足球派對,然後讓我在好朋友家玩過夜。」
理想上,爸媽應該給孩子多少限制?
「所以,意思是越多挫折越好嗎?」
不,首先,你需要與小孩擁有夠強的情緒連結,小孩才能夠接收到你的同理。(延伸閱讀: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和平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10個和平育兒不處罰的小訣竅)
如果他覺得你給他的限制既令他挫折,又專斷、不公平,只是為了破壞他的快樂,他便不可能接收到你同理他的心意,畢竟,你明明有權力滿足他的慾望,卻一直不願意這麼做。
再者,在小孩的生活裡,不用等你創造,便已經充斥夠多挫折了。
「上述這些也同樣是用於嬰兒嗎?」
大部分都可以應用於嬰兒,有時候你需要堅持住限制。例如你不讓他把手指伸進插座孔裡,但你同理他的失望,嬰兒所能承受的挫折較小,他們尚未學會如何處理自己的感受。
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嬰兒時期的情緒狀態將會奠基日後人生的情緒習慣,因此最好盡量減少嬰兒情緒不好的時間。如果他習慣心情不好,他將會認為這是常態、並終其一生盡力重新創造類似的狀態。因此,我們最好可以盡力減少嬰兒的挫折。
「但我的寶寶開始會爬了之後,開始對每一樣東西都有興趣!」
當然,你不能拿給他任何他想要的東西,但幸運的是,嬰兒很容易被轉移注意力,你可以給他嬰兒安全商品,並動作總是早寶寶一步,隨著寶寶從嬰兒到學步期、到學齡前,你將會發現自己逐漸增進限制的設立,因為,適當的行為要求越來越清晰,他也越來越能夠處理應對。別忘了:他並不是故意要惹毛你,他擁有渴望並不是壞事,即便他想要得到的不是他可以拿的東西,這也沒關係。當你對寶寶說不的時候,他需要的是你的同理。(延伸閱讀:親子關係衝突讓你快崩潰了嗎?記得家中幼兒只是個小小孩…)
【看更多實用的育兒文章,請見蘿拉博士的教養經典】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二部曲》

【購買情緒對焦1】
博客來: https://pse.is/QCWX5
TAAZE: https://pse.is/SPHS8
金石堂: https://pse.is/UPR3Z
誠品: https://eslite.me/UG2WE
心靈工坊: https://pse.is/RQ6UV

【購買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博客來: https://pse.is/x3hr2
TAAZE: https://pse.is/txsey
金石堂 :https://pse.is/ts92y
誠 品 :https://eslite.me/urtsr
心靈工坊: https://pse.is/wynz2
你可能還會想看…
怎麼有效的引導小孩內化爸媽的教導?找出放縱與權威之間的平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