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懷孕第37週 ♥





懷孕第37週♥
第三孕期
胎動不會減少
即便現在肚子裡的空間更少,
並不代表寶寶會減少的踢腿的次數,
因此如果你發現寶寶踢腿的次數減少,
請致電您的醫生或是助產士。
生產的跡象
當您的宮縮變得越來越強,越來越久,越來越頻繁時,
可能代表快要生了。即使有個體性的差異,
但一般來說生產仍會依循著「從弱到強」的步調前進
第一產程(子宮頸口未開到全開的過程),會經歷一段較久的時間,
長則數天、短則數小時。
這段期間我們的感覺常是下腹部的痙攣痛。
安裝汽車安全座椅
開車去醫院生產前就需要把安全座椅安裝好,
小寶寶才能安全地回家。
倒數3週囉!
胎兒發展
母親的身體
疲勞
到了本週,疲勞感可能會再次襲來,
儘管現在想睡的程度可能沒有像第一孕期一樣那麼誇張,
但是考慮到妳所承受的身體壓力、半夜頻繁的想尿尿、
還有輾轉反側,試圖找到可以睡著的姿勢,
現在您感覺疲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陰道分泌物或出血
您可能會注意到白帶增多。
如果妳在上廁所時或是貼身衣物上看到一些“出血的狀況”
(例如分泌物沾有少量血液),可能代表再過幾天你要生了,
如果發現出血的狀況更嚴重,
請立即致電你的醫生或助產士。
寶寶的活動
繼續監測寶寶的動作,如果發現寶寶的活動減少,
請立即告知您的醫生或助產士。
因為即便您的寶寶的房間變得擁擠,
但他仍應該要像以前一樣活躍。

你知道嗎?
文 | 愛樂分工作室創辦人 Doula 黃筱雯
您是否有走在海邊聽著海浪聲看著夕陽覺得心情很放鬆的經驗呢?
大自然的環境讓您放鬆,這樣的感覺好療癒。
在生產待產時,是否可以塑造出這樣的環境氛圍呢? 可以的!
我們知道,待產時產婦需要放鬆讓催產素自然地大量分泌
以促進產程順利的進行。
在台灣,多數媽媽選擇醫院生產,
醫院的環境氛圍給人的印象總是緊張和冰冷的,
要讓媽媽感到放鬆,我們需要做好預先準備。
您可以在生產前與您的接生者(助產師或醫師)
溝通關於您的生產計畫,
以下幾點建議是您在產前可以好好想想 ,好好準備的方向哦
- 待產環境:
需要視覺圖像療癒的您,可以準備美好的生產畫面或是大自然浩瀚的景象,
將圖片佈置在您生產待產的環境中;
也可以視需要調整燈光昏暗讓自己感覺是安全又放鬆的。
需要聽覺享受的您,可以準備大自然的真實聲音,
例如蟲鳴鳥叫、溪流海浪聲,或是輕音樂,讓您進入放鬆的音頻中。
需要嗅覺療癒的您,可以準備喜歡精油香氛,
讓香氣帶領您的身體和心靈一起放鬆 - 正向支持:
在孕期找的可以在待產時支持您的人,
他可以是您的伴侶、您的家人、您的醫師 、您的助產師或您的陪產員,
在產前和他們溝通,於待產時給予正向的話語和溫暖的支持。 - 主動取代被動:
當進入產程待產時,宮縮來臨感到不適,
除了被動地躺在床上接受外我們還能做什麼?
1. 下床走動改變姿勢
2. 搖擺骨盆跳輕漫舞
3. 直立坐姿,坐瑜伽球
4. 溫水淋浴、泡澡
5.調節呼吸,將呼吸緩慢拉長
以上待產時協助放鬆的方式,建議您可以在孕期事先和
接生者與陪伴者進行充分的溝通和討論哦!
(延伸閱讀:好孕40週相關資源 | 就要生產了!分娩產程4階段,需要特別注意那些事情?)
這週的自我照護-買束待開的花
買一束待開的鮮花放在家裡,像是百合、玫瑰、蘭花、鬱金香、蓮花等,
藉由觀察花朵綻放的過程,
想像自己的產道放鬆,展開,讓寶寶順利生產。
情緒與養生:
此時即將跟寶寶見面了,媽媽需要保持心情平和正向,並且維持謹慎 。
盡量讓自己維持在情緒平穩安全的狀態,不要過度恐慌。
食法:
媽媽須注意水分的補充跟調節 ,建議可以選擇補腎跟利尿的食物,
因為這可以緩解懷孕晚期的水腫,
譬如可以食用黑大豆、紫菜、木耳、黑棗等食材。
孕期第10個月

助產師給媽媽的一封信
高嘉霙 助產師
從平凡簡單的生活開始
一路走向助產師之路
也從女人逐漸轉變成母親
體會懷孕的各種感受,深嚐生產育兒的衝擊
路途上,感謝一切的滋養
讓自己持續成熟,朝著信念前進
期許自己能夠一本初心
帶著一路走來所汲取的知能及歷練
陪伴家庭們經歷重要的人生階段
「一開始我以為是吃壞肚子而腹痛,去廁所卻又上不出來…」
「我媽媽說她生我的時候肚子痛了三天,好不容易把我生下…」
「生小孩到後面沒有力氣了也吃不下,都不知道怎麼度過的…」
親愛的,接近產期的妳,是否有時候會聽到別的媽媽、或是自己的家人朋友,
向妳提到有關生產的感覺與經驗呢?
每位母親、每位寶寶的生產都是獨一無二的,無論妳從外界接收到的是什麼,
請永遠相信自己的信念及初衷。
即使有個體性的差異,但一般來說生產仍會依循著「從弱到強」的步調前進;
在這裡想讓大家認識的是產程的分期,包括不同產程的感覺、原因及因應的方式。
第一產程:規則宮縮時,子宮頸口未開到全開的過程。
第二產程:子宮頸口全開後到寶寶整個生出的過程。
第三產程:寶寶出生後到胎盤生出的過程。
第四產程:母親恢復及與寶寶初次接觸的過程。
通常第一產程會經歷一段較久的時間,長則數天、短則數小時。
這段期間我們的感覺常是下腹部的痙攣痛(類似強烈的經痛感),
這是因為子宮收縮造成子宮頸口逐漸打開的緣故;隨著產程進展,感覺也從輕微而越趨強烈。
鼓勵準爸媽們在陣痛初期能盡量保持體力,能睡則睡、能吃則吃;
在後續若需要長時間努力時,較能有足夠的精力應對。
到了第二產程,若胎兒位置已下降,我們會有很想要使力、解硬大便的感覺,
在宮縮來臨時感覺尤其強烈。
這段期間若能維持上半身直立的姿勢來順著宮縮使力(例如跪趴、坐姿),
將能事半功倍,並讓胎頭以適合的方向及位置出生。
第二產程常是產婦意志最容易變薄弱的時刻,因為產程已經歷許多時間,
每次宮縮又非常強烈;本身抱持的信念以及身邊陪產者的正向支持,
都是相當重要的力量。
第三及第四產程,則是胎盤娩出以及母嬰的產後恢復期。
剛生完寶寶的母親,總算可以鬆一口氣,可以與甫出生的寶寶親密接觸,
或是讓自己好好休息一番。
協助接生的醫療人員,這時候會密切注意產婦及新生兒的情形,維持母嬰的安康。
不同的產程階段,代表著不同的意義;我們越去了解它,
就越能在真正來臨的那天,好好去面對它。
鼓勵大家,無論在產程的何種階段,我們能做、也需要去做的,
就是有意識地讓自己放鬆、慢慢的呼吸,再放鬆、再放慢呼吸…
去感受我們的身體變化,去接受她的到來。


你們的任務
現在肚子這麼大了,睡眠很難安穩,也很難一次吃下足夠份量的餐點。
她晚上通常無法充分休息,白天盡量鼓勵她睡個午覺,維持體力。
然後準備各種營養的點心,例如堅果,水果,海苔等等,
讓她可以隨時小量補充養份。
生產日快到了,但是醫生認定要到39週寶寶才「足月」。
寶寶接下來還會在子宮內度過兩個星期,
這段時間可以使寶寶的大腦和肺部完全成熟。
因此,例如,如果妳打算進行剖腹產,
醫生會將其安排在39週, 除非有必須提早的原因。
無論在產程的何種階段,
我們能做、也需要去做的, 就是有意識地讓自己放鬆、
慢慢的呼吸, 再放鬆、再放慢呼吸…
去感受我們的身體變化,去迎接寶寶的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