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莎琳・蒙格瑞奇(Rosalind Muggeridge)
譯 | 傅雅群諮商心理師
不只學齡前兒童需要自由時間
上篇我們討論了替孩子安排行程的好處與壞處「你跟孩子過度負荷了嗎?」—當孩子出現這些表現,其實是過度負荷的警訊(上),現在我們來思考休息時間的重要。
寇潘哈佛博士認為,休閒時間對所有年齡的孩子來說都是有益的,對兩歲到五歲的孩子來說,非結構化的自由遊戲有助於促進想像力與合作,也可以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休息與充電,而避免變得過度刺激與暴躁。此外,自由時間也對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有著特別的益處,
「在學齡兒童身上,
沒有特定規劃的休閒時間
可以讓他們更深入探索自己的喜好、
發展自己的才能。」
「有些孩子培養起對閱讀的熱忱,有些孩子發現自己喜歡在公園裡玩耍,有些孩子則變得喜歡與家人一起煮飯做菜。」她補充道,在青少年階段,休閒時間有助於減緩壓力、增進睡眠的時間與品質。
找到正確的平衡
由於我們知道課外活動與休閒時間會帶來的益處,我們應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呢?以下是幾點建議,可以讓你的孩子既可以擁有豐富的課外活動,又可以擁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打造一個適合你們家庭的行程表,由於許多孩子花太多時間在用手機和看電視上。(延伸閱讀:「不同年齡的小孩,分別可以使用多久時間的電子產品? 」—關於5-9歲的3C使用管理建議)
美國兒科協會建議
每天至少要有一個小時的運動時間,
並將使用3C產品的時間
限制在兩個小時以內。
在南坡兒科執業的梅蘭尼・威爾森—泰勒(Melanie Wilson-Taylor)博士說道「通常父母忙於工作、或照顧較年幼的孩子,要讓孩子有事情可以做變成是一份壓力。」許多父母常常會覺得需要到處比較,確保自己的孩子有機會參加到每一項課外活動,好讓孩子成為下一屆學校的最佳模範生。」
仔細想一想哪些活動適合你的孩子,威爾森—泰勒博士建議父母問問看孩子是否喜歡這項活動,並思考這項活動是否真的有益處——對學業、人際社交、個人發展等。需要評估活動的類型適不適合孩子的性格。
思考什麼是適合孩子做的活動
例如,父母應該考量到自己的孩子喜歡團體活動或個人活動,或者孩子是否會因為最後要上台演出或發表而感到太過焦慮。(延伸閱讀: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更焦慮、更憂鬱?專家認為起因是玩樂時間銳減)
「父母也應該注意到課外活動
如何影響行為與自我價值感,」
威爾森—泰勒博士說道,「如果孩子總是很執著最終的輸贏,並根據自己在活動中的成功與能力來評價自己,那麼家長應該重新評估這個活動適不適合孩子。」(延伸閱讀:孩子玩遊戲很好勝、輸不起?專家教你如何應對)她告訴她的病患一個好的經驗法則:
由於注意力有限,
為六歲以下的孩子安排特定活動的時間
應該維持在每次三十分鐘以內,
年紀稍大一點的孩子
則可以持續進行一到兩個小時的活動。
留意孩子變得不對勁的警訊
威爾森—泰勒博士說,在判斷一個孩子的生活是否被排得太滿時,氣質和年齡是很重要的因素。有些孩子喜歡參加學校以外的活動、或在週末做各種事情,並在各種活動中成長茁壯,另一些孩子則是宅男或喜歡無結構的活動。她提醒道「如果孩子的行程太滿了,他們往往在活動前會較有脾氣,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準備,甚至直接說他們不去了。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想到隔天要參加活動,在前一天晚上便睡不好。他們也可能會因為總是在『忙東忙西』而顯得與朋友或家人更加孤立。」
如果父小孩變得比較黏人、
學業表現退步、
只能擠在不同活動之間的空檔
或通勤時間來完成作業、
孩子經常在上學前早早醒來,
這些跡象都代表的
父母應該開始更加留意。
「年幼的孩子會透過上述這些方式表達他們的不舒服,亮起警訊。可能是透過在學校的表現,或者在家裡鬧脾氣。」(延伸閱讀:孩子愛搗蛋怎麼辦?試著找出孩子的焦慮:10種爸媽容易忽視的焦慮症狀)
生理症狀也是一種警訊
孩子們也可能會出現由壓力引起的生理症狀,其中一些症狀可能會與真正的身體疾病如出一轍,「當孩子生活裡的每分每秒都被安排好時,他們會變得緊張不安,有時候會出現這種壓力導致的身體症狀,」寇潘哈佛博士說道:
「胃痛、頭痛與疲勞
是孩子到我診間就診時的常見症狀,
而問題有時候是時間被排得太滿,
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在她的臨床工作中,她也見過許多抱怨疲勞的青少年,並經常發現他們因為繁忙的學業與課後安排,每天睡不到五個小時。
相信你的直覺吧!
彼得絲說「所有跟養育孩子有關的事情都是一樣的,這個問題對每個家庭還說都是非常獨一無二的。」最終,唯有父母最了解他們的孩子,由於每個孩子的狀況都不相同,父母必須依靠他們的直覺來決定孩子何時需要怎麼調整,判斷孩子是否需要減少課後活動並增加個人的自由時間。(延伸閱讀:「孩子在家也能玩出好品質!」—掌握4要點,了解觀察兒童遊戲的訣竅(上))
也許你不太擔心孩子的時間被安排得太滿,或者他們參加的活動數量會對他產生負面的影響,不過,個人的自由時間依然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且在孩子的發展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確保在孩子的生活中定期安排一些沒有明確計畫的自由時間。
你可能也會想看…
「陪小孩玩到快沒招了嗎?」—掌握讓孩子自得其樂的6訣竅,做個安靜陪伴的大人
「太危險了!快下來!」—為什麼小孩總喜歡玩一些刺激又危險的遊戲?(上)
作者介紹
羅莎琳・蒙格瑞奇(Rosalind Muggeridge)是一位自由作家,目前與丈夫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住在 Prospect Heights。 她曾是 NYMetroParents.com 的總編輯,撰寫了許多有關家庭跟育兒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