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雅舒 諮商心理師
玩遊戲是件再自然不過的事,因為玩遊戲本身就令人滿足。在「孩子的遊戲表達其實大有深意?」—心理師告訴你為什麼要觀察孩子玩遊戲。一文中,我們理解遊戲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也發現在遊戲的體驗中,蘊藏了許多豐富又複雜的心理狀態。然而,僅管知道遊戲對孩子的益處,到底要如何在日常的情境中「玩」出來呢?
Watch Me Play!是由英國倫敦塔維斯托克中心研發,陪伴孩子玩出好品質遊戲的一種模式。透過事前準備以及4個重要的提示,協助家長或照顧者陪伴孩子一起玩耍,一同成長!(引自Watch Me Play! Manual )
盡可能與孩子約定一個定期的「特別遊戲時間」,找一個安靜的空間和時間,
準備適合孩子年齡的玩具和媒材,讓你跟你的孩子專注地一起玩20分鐘。
若是有困難,即便是5到10分鐘也是很有價值的,
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與結束。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你可以這樣做:
1.發展孩子主導的遊戲:讓你的孩子帶頭,允許他們自由發揮,選擇他們要做的事情,而你可以等待被邀請加入遊戲。
2.專注觀察孩子的遊戲:試著放下手機或關掉電視,在這段時間全心地關注你的孩子。
3.跟孩子說說他們的遊戲:用簡單的方式跟孩子說說你看到他正在做什麼。這能讓孩子感覺放心,因為你和他在一起,分享他有興趣的事物。
4.與其他大人討論孩子的遊戲:這可以幫助你更留心孩子,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樂趣。與他們分享當孩子在玩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也會很有助益。
這四點提示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不見得容易。
你可能會開始思考下列的常見問題:
1.為什麼要由孩子主導遊戲?
遊戲是孩子的溝通方式,也是我們瞭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渠道。(延伸閱讀:「陪小孩玩到快沒招了嗎?」—掌握讓孩子自得其樂的6訣竅,做個安靜陪伴的大人)讓孩子自由玩耍,你會發現孩子的遊戲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及功能。有時是在分辨現實跟想象間的差異,有時是在角色扮演和轉換身份認同,有時候是在宣洩情緒,調節內在感受。
也就是說,「遊戲」是孩子
面對及處理不同生活經驗的方式。
孩子大多沒辦法掌握自己的生活,這時由孩子主導的遊戲,可以讓孩子重拾對生活的某種控制感。舉例來說:有的孩子熱衷扮演警察或超人來消滅壞蛋,藉以安頓內心世界的不安全感;有的孩子喜歡擔任醫生,除了消弭對生病受傷的無助感受,能夠治療疾病或修復傷口,讓他們對可以照顧所愛的人還有自己更有信心。
如果他一直玩重複的遊戲,或只是在扔玩具,難道我不需要教他不同的方式嗎?
孩子的遊戲經常以同樣的形式反覆進行,有時會有一點變化,有時則是完全相同。
重複可能是孩子在學習他們能做什麼,
以及理解事物如何運作的一種方式。
就像是著名的壓舌板遊戲,當孩子不經意讓東西掉落,若你撿回交還給他,他可能會再一次失手,甚至故意扔下去。這個反覆失去,又重新得到的經驗,其實跟孩子百玩不厭的躲貓貓遊戲相似,因為這樣的遊戲可以表達出他們對分離和失去的焦慮,他們透過再度找到這個人,重拾對自我跟世界的掌握感。
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
教孩子要怎麼玩,
怎麼做比較好,
等於是關閉了孩子溝通的渠道。
那麼當孩子難以表達內在感受的同時,也就無法透過遊戲來調節這些內在的經驗。(延伸閱讀:「隔離在家帶小孩心好累!」5個小建議讓孩子學會獨自玩耍)
除此之外,「遊戲」是創造力的發源地,孩子從中發掘新的經驗,以及源源不絕的靈感。所以最好的遊戲是自發的,而不是順從或勉強的,過度教導或指引孩子的遊戲,意味著限制或破壞小孩子的創造潛力。
2.「看」孩子的遊戲有什麼好玩的?
開啟一場新的冒險,需要大人的隨侍在側。一般來說,孩子會需要先觀察或徵詢大人對新事物的反應,再回過頭來繼續探索與遊戲。所以得到你的充分關注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哪怕只是專心地「看」著孩子玩,都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協助孩子安心的探索世界。
此外,觀看孩子遊戲,還能幫助他培養獨處的能力。溫尼考特(1965)強調「獨處的能力,是情感發展成熟的重要表徵」,以及重視「嬰幼兒於母親在場的情況下獨處的經驗」。也就是說,獨處的能力是源自於嬰兒對母親的在場和關愛的回應而來。
有一個既可靠
又不過度要求的大人相伴,
享受一段有限時間的獨處,
將有助孩子在心中保存這些穩定的、
品質好的體驗,
並延續到未來的生活當中。
孩子自己玩得很開心,我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看電視、滑手機)真的有關係嗎?
就算是很短的時間,暫時關閉電視與放下手機,也可以大幅提升孩子遊戲的品質。因為擁有一個完整的經驗,可以讓孩子對時間有掌握感。
當遊戲的開始跟結束
可以被確立下來,
不被干擾或打斷,
孩子就可以好好享受遊戲的過程。
更何況在安靜的時刻與孩子互動,才能慢慢發現他們心中的想法。孩子往往需要一些時間,用一種輕鬆的方式,來消化與理解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種種事情。
你可能還會想看…
「孩子在家也能玩出好品質!」—掌握4要點,了解觀察兒童遊戲的訣竅(下)
作者介紹
張雅舒 諮商心理師,服務於昱捷診所。關注兒童、青少年發展、親子教養、創傷與失落議題。相信在關係中能夠感動,並將心中感動漫延的孩子,會長成可愛一點的大人。是以陪伴孩子在心室裏嬉戲,以藝術涵容心事,致力守護讓創傷可以修復,心靈得以自由成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