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珍奈特.蘭絲柏芮(Janet Lansbury)
譯|愛兒學編輯部
為避免打斷自主玩耍,我們應該在何時回應?
我們只需簡單捕捉孩子的線索,信任孩子會尋求我們的幫助,他們通常會用眼神、語言來傳達。接著,我們再以描述、「體育新聞播報法」簡潔回應即可。(延伸閱讀:「當我需要做自己的事,孩子又黏著我怎麼辦?」—專家建議用這3個方法培養孩子獨立遊戲的能力。(上))
舉例來說,假設孩子在堆積木,但積木倒塌了,如果她沒有看向我們,這時最好不要說什麼,或假設這一定會是問題。若她確實看向我們,或聽到她的抱怨聲,我們可以去描述(或用像「體育新聞播報」的語氣):「我看到了。你試著把紅積木放到最上面,然後綠色和藍色的積木掉了下來。」
若孩子出聲求助,該怎麼辦?
永遠不要拒絕孩子的求助,
但可以多問問題評估,
盡可能在協助時把干涉降到最低。
以堆積木舉例,你可以靠近孩子並問她:
「我想堆一座高塔」
「這裡有一堆藍色和黃色積木,妳接下來會用哪個?」
「那個」
「好,我們來看看妳會怎麼把綠色積木放到黃色積木上面…」
通常,孩子需要的協助就是如此。
2.用信心、誠實及尊重設立界限
「我感覺自己在管教上越來越嚴厲,也許有天我得強加『獨立玩樂時間』,才能讓他學會如何獨自玩耍。」
讓孩子獨自玩耍中若帶有強迫,
將會讓一切失去意義,
玩樂之所以有趣,是因為有所選擇。
這需要我們卸下去取悅孩子的擔子,處理好個人議題等,而我絕不認為這是「嚴厲的愛」。那個抱怨「媽媽陪我玩,媽媽妳何時能玩」的孩子只是做他該做的。(延伸閱讀:「小孩崩潰時,到底怎麼保持冷靜?」一位母親的現身說法!)
孩子問只是在尋求直接明瞭的解答,
好讓他明白大人的界限在哪。
因此,我們的角色要做到的是:
- 描述清晰:「我會在廚房忙些事情」(記住,除非大人對分離是安心的,否則孩子絕對不會感受到)。
- 可能的話,給予一個選擇:「你想要在廚房幫我去掉玉米的殼,還是想在房間玩?」
- 理解感受與渴望:「噢,我知道你希望我能一直陪你玩,我看到你很沮喪。晚餐後我們就能再一起玩了」
- 發展出規律的獨立玩樂時間,讓孩子更能接受與你分離的時刻。
- 為你的孩子提供完全安全的空間及開放性的玩具。
3.盡可能鼓勵活絡思考的活動。
孩子停留在被動接收模式越久,獨立玩樂時就越難感到安適(延伸閱讀:「不同年齡的小孩,分別可以使用多久時間的電子產品? 」—關於2-5歲的3C使用管理建議),因此…
- 避免使用螢幕,或將其保持在最低限度
- 提供簡單的玩具和物品,讓孩子在玩耍時能更加主動、具有創意
- 與其為孩子指定活動,不如等孩子發明自己的遊戲。
- 不害怕無聊
- 孩子去做,或不做,都是「足夠好」的
記住這些教養的黃金原則:
你(或透過玩具)做得越多,
孩子自己做的越少,
孩子越覺得他需要我們(或玩具)為他做。
孩子感到越少自信、能力、創意和滿足感。
你可能還會想看…
「高需求、超敏感的小孩好難帶!」—當你感覺孩子固執又情緒化,可能來自以下原因
「孩子的遊戲表達其實大有深意?」—心理師告訴你為什麼要觀察孩子玩遊戲。
防疫宅在家,孩子工作兩頭燒爸媽好抓狂?(下)—居家隔離期間搞定孩子的8個妙方
作者介紹
珍奈特.蘭絲柏芮(Janet Lansbury)曾是一名演員和模特兒,她對親職教育的熱情是從她成為一位母親後,向嬰兒專家瑪格達·戈貝爾尋求指導時便開始了。她深受瑪格達的啟發,也相當感激她,於是她開始跟著瑪格達接受專業訓練。在過去的20年裡,珍奈特在洛杉磯教授RIE的育兒課程,在許多兒童早期研討會上擔任演講嘉賓,也撰寫育兒文章,並在嬰幼兒教育資源理事會(RIE)任職。 她鼓勵父母和與兒童工作的專業人員把嬰兒看作是獨特的、有能力的人,具有自然的學習能力,不需要特別教就能學會、也能發展運動和認知技巧、溝通、面對該年齡會有的挣扎、發起和指導獨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