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好孕40週
  • 初生12個月
  • 專業選文
  • 會員中心
    • 會員登入
    • 會員註冊
  • 加入Line好友
  • 登入
  • 註冊會員
  • 會員中心
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每周孕事
    • 生產故事
  • 好孕
  • 初生
  • 專業選文
  • 影音課程
    • 嬰幼兒課程
    • 生產準備
  • .
  • .
  • .
  • 幼兒
  • 幼兒發展

「左耳進、右耳出」是不夠專注嗎?—兒童腦神經學博士:孩子聽覺記憶比較弱

  • 2025 年 3 月 5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Total
0
Shares
0
0
0
0
0
Like
Line
Tweet
Pin it
Share
Share
Like
文|翁仕明

「左耳進、右耳出」是不夠專注嗎?—可能是聽知覺困難

我在診間最常聽到的就是爸媽的抱怨:「醫師,我跟你說,他就是都這樣忘東忘西的!很多媽媽陳述這個現象時,
幾乎都同時吹鬍子瞪眼睛,有時還會補上一句:「到底是不是故意的?難道一定要惹我生氣嗎?」(延伸閱讀:「孩子表現這麼皮,會不會是過動兒?」—李佳燕醫師提醒,過動症從來就不是單純的醫療問題(上))

那次,均兒在媽媽說了同樣的話後,被媽媽「拽」來我的門診。

說來一點不誇張,均兒雖是個小女生,卻從小喜歡攀岩,跟著爸爸南征北討,練就一身矯捷的好功夫。媽媽要把她「拎」進門,談何容易?

第一次在我門診,見識了完全是「劍拔弩張」的對峙,均兒卡在門沿,媽媽用盡全身力氣,奮力才把她「扛」上小圓椅。

「我沒有調皮,為什麼我要看醫生?」均兒噘著嘴,大聲嚷嚷地說。

我立即回應道:「誰說妳是調皮才來看醫生的?我這裡又沒有『治』調皮的藥,妳不要太緊張啊!」

媽媽立刻補上:「還說不調皮?誰會像妳一樣把醫生的門當成攀岩練習場?醫師,她真的讓我很頭痛,才小三就這副德性!」

接著,媽媽在我面前數落了均兒一頓,包括均兒常會撒謊,老師交代的作業經常故意沒寫在聯絡簿,或是說沒記起來,直到老師跟媽媽通上電話,
才發現均兒都沒完成。從小到大,總是心不在焉,除了自己喜歡的登高攀岩外,其餘都敷衍帶過。(延伸閱讀:「我跟孩子說不行他都當耳邊風耶!?」—怎麼透過正向引導讓叛逆小孩跟你合作?)

均兒媽媽說,有一次讓她特別生氣,原本跟均兒坐電梯下樓,準備出門的時候,發現外面滂沱大雨必須撐傘,於是交代均兒回樓上拿傘,
順便把家裡的黃色購物袋帶下來。沒想到第一次傘沒拿,倒是背了個藍色背包下來;第二次帶了傘卻沒拿購物袋;
到了第三次,竟然兩手空空就回到樓下,還問媽媽到底缺什麼?

「由於這些誇張行徑,雖然我只有她一個女兒,附近鄰居都認得我的『河東獅吼』!」媽媽緊接著說:「我一天到晚都重複說著『到底要我講幾遍?』講實在的,真讓我灰心!」(延伸閱讀:「幫助」和「過度介入」有何不同?—這樣做培養自信,並強化親子之間的連結)

我回頭看了均兒一眼,扁著一張嘴,感覺對媽媽的陳述很不認同,又偷瞄我跟媽媽的討論,流露出好奇的眼神。
於是我請來治療師到門診間,對均兒說:「這個姊姊帶妳去玩聽力挑戰,妳如果贏過她,我就立刻讓媽媽帶妳回家,好嗎?」
小女孩的眼神由狐疑轉為堅定,當下點點頭,隨治療師快步走出診間。

果不其然,經過約半小時的測試,語言治療師告訴我:「均兒的語意理解還算可以,音韻辨識力也不差,但是最弱的部分要屬於聽覺記憶了!」
媽媽的神情似乎又開始焦躁起來,急忙地問:「聽覺記憶是什麼?」(延伸閱讀:孩子數字順序都會記錯?—用唐詩、桌遊卡牌訓練「長期記憶」!)

聽覺記憶很弱是真的

「聽覺記憶」,顧名思義,就是聽覺形成的記憶,也有人說「聽知覺」。

記憶形成的第一步,就是輸入並編碼,從五感傳入的信號,是最直截了當的訊息。

根據過往科學家的研究,學習過程中各種感官輸入的刺激,以視覺占最大宗,其次就是聽覺。

第二步則是將資料處理比對後,儲存在腦部的區域,如果是較為臨時的需求,如電話號碼等就只需形成短期記憶;若是較為長期的目的,則需經記憶固化歷程,將其長久儲存。

第三步就是所謂的提取驗證,一旦成為記憶,必定要能夠回復,才可以算成功。

均兒的聽覺不算差,聽音辨識度也不弱,所以日常溝通問題不大。
但當她需藉由聽覺輸入的信號,轉變成無論短期或長期記憶時,
就明顯產生困難,甚至會有缺漏的現象,
也就是均兒媽媽說的「有聽沒有懂」的感覺。
這種問題輕則會在課堂上表現不專心或放空,重則會干擾學習,
並遺漏重大信息。

當我們試著跟均兒媽媽解釋並釐清這種現象時,媽媽一直點頭並若有所思,彷彿她終於看懂均兒的內心!
藉由心理師的介入與溝通,均兒媽媽不再咄咄逼人,總要均兒完美回應,而是放慢腳步,學著理解均兒還有哪些沒成功「聽到且記得」。
(延伸閱讀:拆解情緒包袱,輔導老師帶你跟孩子一起練習非暴力溝通(上))

當然,均兒還是一樣有活力,每次到診都不停訴說她挑戰了哪些困難的岩場。
另外,她也不忘感謝治療師的「聽能復健課程」,並進階嘗試用更多感官體驗世界。用心聆聽,總是最美好的,不是嗎?

兒童腦神經學博士這樣說:利用按表操課來逐一完成日常事項

就將細節抄在黑板上,請就將細節抄在黑板上,
請就將細節抄在黑板上,請就將細節抄在黑板上,
請就將細節抄在黑板上,請他一條條認真閱讀,
並在抄寫過程中複誦,如此就可加強記憶效能。
(延伸閱讀:「所有的小事累積起來,會形成孩子對於家的記憶。」—理解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養分。)

圖像線索很重要!
光憑藉音韻或聲調的內容,他們搞混的機率會直線上升,
因此,把握重要資訊的圖像內容,
用圖形圖片或甚至影片資料,讓學習的內容更加容易吸收,
這就是利用視知覺輔助聽知覺的模式。

偶爾還是要練習聲音區辨力,這也是所謂的聲韻覺識。

不妨可以給他們一些近似音或是近似聲調的語詞或句子,讓他們漸漸習慣區辨並清楚說出對應的解答。
尤其是中文聲調的第二與第三聲,即使是一般孩子都容易搞混,這就是練習的重點了。

★ 孩子的學習表現讓你擔心嗎?測測看,找出孩子的學習困難在哪裡👉
https://tinyurl.com/2p8xhayn

※檢測結果僅供參考,無法取代專業醫師診斷。如需進一步資訊,建議可至醫療院所(小兒神經科或兒童心智科或復健科)進行檢測

本文摘自《爸媽別急,孩子只是慢慢學:兒童腦神經學博士啟動天賦的祕密》

作者:翁仕明

出版社:三采文化

 

 

 

 

 

 

 

 

 

 

 

 

 

 

 

 

 

 

 

 

 

 

 

 

你可能還會想看…

你那什麼態度?!」—當孩子回嘴、鬥嘴、不耐煩,記得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第二外語到底要從小開始學?還是母語發展成熟後再學?」—從大腦發展的角度,心理師這樣建議(上)

專業選文系列 | 「怎麼強化孩子理解自己情緒的腦迴路?」—與孩子的情緒對焦,是形塑大腦的重要方式。


作者介紹

翁仕明

兒童腦神經學博士
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

學障專家/小兒神經科醫師沈淵瑤、趙文崇的弟子,台灣目前少數專門研究兒童學習障礙的腦神經醫師。

學歷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神經科學所博士
‧北醫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碩士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慕尼黑大學神經退化疾病中心記憶專題研究
‧奧地利科技大學神經科學所腦波專題研究
‧歐盟瑪莉居禮獎得主

現職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聽語所副教授
‧小兒神經次專科主治醫師
‧青少年醫學次專科醫師

Total
0
Shares
Like 0
Line 0
Tweet 0
Pin it 0
Share 0
Share 0
Like 0
個人頭像
愛兒學編輯部

相關主題
  • 兒童發展
  • 兒童記憶力差
  • 兒童記憶力發展
  • 兒童記憶力遊戲
  • 兒童記憶力飲食
  • 學習能力
  • 小孩遊戲
  • 小朋友增強記憶力
  • 教育
  • 智能發展
  • 注意力
  • 聽覺記憶
  • 聽覺記憶訓練
Previous Article
  • 幼兒
  • 幼兒發展

孩子數字順序都會記錯?—用唐詩、桌遊卡牌訓練「長期記憶」!

  • 2025 年 3 月 3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Next Article
  • 幼兒
  • 幼兒發展

孩子說話不流暢?—發現「構音」問題,先評估聽覺是否有異!

  • 2025 年 3 月 11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 嬰兒
  • 幼兒
  • 睡眠

「拍睡戒不掉怎麼辦?」—好眠師給哄睡爸媽的四個小建議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30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30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難道我不是為了孩子好嗎?」—從一位母親帶養女兒的反思,看見孩子自由成長的力量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9 日
繼續閱讀
  • 你的童年
  • 帶養難題
  • 正向教養

Podcast|為什麼我總要控制一切?談女性的「控制慾」與無法接受幫助的孤單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7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是孩子控制力差?還是選擇性配合?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5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怎麼讓孩子學得深?」—探索和觀察,是孩子最好的學習起點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3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為什麼孩子就是不把食物吞下去?」—父母全心全意的關愛,在孩子眼中竟成了控制(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19 日
熱門主題
  • General
  • 你的童年
  • 哭泣
  • 單親家庭
  • 嬰兒
  • 嬰兒按摩
  • 嬰兒照顧
  • 嬰幼兒課程
  • 寫給爸爸
  • 專業選文
  • 帶養難題
  • 幼兒
  • 幼兒發展
  • 影音課程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手足感情
  • 正向教養
  • 母乳與餵食
  • 每周孕事
  • 準備懷孕
  • 溫柔生產
  • 熱門專題
  • 生產故事
  • 生產準備
  • 睡眠
  • 親子關係
  • 親職看版
最新文章
  • 「拍睡戒不掉怎麼辦?」—好眠師給哄睡爸媽的四個小建議
  •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下)
  •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上)
  • 「難道我不是為了孩子好嗎?」—從一位母親帶養女兒的反思,看見孩子自由成長的力量
  • Podcast|為什麼我總要控制一切?談女性的「控制慾」與無法接受幫助的孤單
人氣文章
  • 「我的小孩脾氣不太好…」別擔心!讓專家告訴你10招調節情緒小秘訣,輕鬆面對親子教養問題。
    生氣的情緒是有功能的,在我們恐懼、傷害、失望、痛苦或悲傷令我…
  • 哺乳應該間隔多久呢?研究指出「順應餵養」有助媽媽充足泌乳(上)
    「順應餵養」(responsive feeding)是順應育…
  •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你知道要維持關係健康,每一個負向互動都需要額外五個正向互動來…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如果我們老是容許小孩生氣,他們會有辦法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嬰幼兒心智健康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嬰幼兒心智健康跨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愛兒學|英國精神分析學…
愛兒學
  • 關於我們
  • 合作專家
  • 愛兒學推薦心理師
  • 會員中心
  • 客服信箱
  • 隱私權聲明
  • Facebook
  • Instagram

Love-Parenting Inc ©

Site BY IMAGINARY ZEBRA

加入好友

填入關鍵字後請按Enter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