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好孕40週
  • 初生12個月
  • 專業選文
  • 會員中心
    • 會員登入
    • 會員註冊
  • 加入Line好友
  • 登入
  • 註冊會員
  • 會員中心
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每周孕事
    • 生產故事
  • 好孕
  • 初生
  • 專業選文
  • 影音課程
    • 嬰幼兒課程
    • 生產準備
  • .
  • .
  • .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從閱讀、提問到情緒表達:打造孩子自信學習的關鍵能力

  • 2025 年 11 月 24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Photo by Arthur Tseng on Unsplash
Total
0
Shares
0
0
0
0
0
Like
Line
Tweet
Pin it
Share
Share
Like
文 |  趙知恩

每年三月的第一個星期四是「世界閱讀日(World Book Day)」。這天,喜愛閱讀的人們會分享對書籍的熱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定的「世界圖書與版權日」是四月二十三日,但英國和愛爾蘭會在三月的第一個星期四舉辦「世界閱讀日」慈善活動)。學校舉辦很多活動,老師們都會積極參與。

那天,我們家孩子的學校校長還扮成貓咪在校門口跳舞迎接學生,這是為了鼓勵孩子們閱讀的活動之一。孩子們也會為了響應老師,積極分享自己閱讀的書籍和閱讀心得。孩子們在感到自在和愉悅的時候,就會願意大方表達出來,因此,若想提升表達能力,老師和家長需要站在和孩子們相同的視角,形成可以分享快樂的文化。(延伸閱讀:心理師分享親子共讀繪本小技巧 —不只分享故事,更是創造親子情感的魔法(上))

尊重與自由對話:孩子表達能力的起點

英國的孩子很早就開始與學校老師等大人互動。因為無法要求孩子配合大人的思維,因此必須由大人先配合孩子的節奏。但是在壓抑的亞洲國家,孩子們只能單方面接受老師或家長說的話,這種文化有很大的問題,因為這阻擋了孩子表達的欲望。我剛開始來英國留學時,也曾因為這種習慣,很難和教授或其他同學對話。(延伸閱讀:凡事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如何學習社會規範?—與其要孩子聽話,不如讓教他獨立思考。)

我們應該教導孩子在自由對話的同時,保持對他人尊敬的態度,而非在壓抑他們的同時,要求他們尊敬大人。

在國外,亞洲學生經常因為不敢提問而遭到誤會,而在英國大學的教室裡,學生們在上課途中也會自由舉手發問,就連一些被認為過於基礎、沒有必要問的問題,他們也不會在意他人眼光,盡情提問。然而,那些問題會透過教授的回答、其他學生的參與,進一步擴展成另一個層次的討論。

如果把對問題的好奇心憋在心裡,就失去了經由他人統整自己想法的機會。

在提問過程中,想法很可能得到發展或產生新的方向,不僅賦予他人靈感,自己也獲得新啟發,甚至學習到一開始沒預料過的東西,自己的思維也能有所成長,這對學業表現和內在成就感都有很大的影響。(延伸閱讀:花點時間跟孩子好好聊天吧!研究指出與孩子聊天可以促進其腦部及語言發展)

情緒也需要被看見

對孩子們來說,表達內在情緒和邏輯性表達意見,是同等重要的。

如果孩子沒有機會表達情緒,在學習過程始終懷抱著不安,很難得到健康的學習效果。

無論孩子的情緒是正面還是負面,都需要讓他們練習仔細觀察自己,並表達出來,最後則練習管理情緒。孩子沒有細膩表達出來的情緒,會不知不覺凝聚在一塊,可能會引起情緒爆發。孩子沒有及時被表達並壓抑在心裡的情緒,可能會引發負面行為。如果孩子年紀還小,很難透過話語表達,也可以利用情緒卡片來引導。(延伸閱讀:認識自己的身心地圖—學習辨識情緒與身體感受)

家長需要教導孩子如何適當分享並應對情緒,而不是將悲傷等情緒藏起來。我家孩子的爺爺和外公,在她們小時候就去世了,我們夫妻倆告訴孩子們爺爺生病了,並在爺爺去世前一天,讓孩子們和爺爺做了最後的道別。孩子們會透過家長面對負面情緒的成熟態度,學習管理情緒的方法。

【立刻和孩子一起練習】學習感UP!

  • 讓孩子盡情提問吧。提問是學習的開始,提問能夠讓孩子多加思考與成長,不要讓孩子壓抑自己天生的好奇心。
  • 請觀察看看孩子是怎麼玩耍的。孩子為什麼喜歡玩那個遊戲?孩子有什麼樣的情緒?馬上問問孩子,傾聽他們觀察世界的方式吧。(延伸閱讀:「怎麼讓孩子學得深?」—探索和觀察,是孩子最好的學習起點)
  • 孩子的自主性與家長的嘮叨度成反比。請給孩子充裕的時間嘗試和犯錯。常聽家長叨念的孩子容易害怕挑戰。孩子失敗的時候,更需要的是支持和鼓勵。
  • 請不要對孩子說「你錯了」;也請不要對孩子說「你連這個都不知道嗎?」而是應該說「原來你是那麼想的。」不要讓孩子害怕向家長表達意見。
  • 禁止使用威脅式的語言。「我跟你說過什麼?我有叫你不要做吧!你又不聽話去玩遊戲了?真受不了你!」威脅式溝通會讓孩子害怕家長。如果有要傳達的訊息,在家長和孩子的情緒都緩和下來時,再冷靜地溝通吧。(延伸閱讀:「我數到三是威脅」—給孩子有限時間選擇結束上一回合(上))
  • 以孩子們想做的事為核心,以一季為單位來擬訂計畫。以小時為單位的時間表太過緊密了,會讓孩子感到焦急。因此,請以更大的單位來擬訂計畫,例如:今天想做的事、這個週末想做的事、這次寒暑假想做的事等。
  • 想想什麼樣的禮物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藉此點燃孩子的學習感吧!(延伸閱讀:感覺統合基礎的三大陪伴原則(上))
  • 請讓孩子體驗大自然。孩子們就像海綿一樣,會吸收周圍環境的刺激。去公園郊遊,或者露營、農場等,去哪裡都可以,安排讓孩子體驗大自然的機會吧。
  • 千萬別和鄰居家的小孩相比較。比較不是在給予孩子刺激,而是在給予傷害。請理解孩子們都想成為爸媽眼裡第一名的心理。(延伸閱讀:「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得到,你卻不行?」—要靠比較,才能知道夠好?)

本文摘自:AI世代的牛津式新五感教養:擺脫標準化,喚醒學習感覺!牛津教授帶你和孩子一起快樂學習

作者:趙知恩

出版社:台灣廣廈

博客來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09421?srsltid=AfmBOorcjEw2ZPzi8fBwe5mxMzlSVXMYF4d7Hbp35Pf9koJoAqa5Ic3U

 

你可能還會想看…

「怎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從動起來開始!—0~6歲孩子專注力的關鍵養成(上)

「親愛的,讓我們好好吵架吧。」—別讓伴侶間的四騎士,影響親子關係(上)

高敏感專欄|孩子為什麼這麼黏?與高敏兒相處的指引(上)


作者介紹

趙知恩 博士(Jieun Kiaer)

牛津大學招生主任。主修牛津大學東方研究和語言學系教授和研究韓國語言學級、兒童學和語言學。畢業於首爾大學兒童與家庭研究系,首爾大學語言學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語言學博士。

成為雙語孩子的母親後,專注於學習雙語相關的研究和寫作。趙知恩博士曾擔任牛津大學東方學院招生主任,近期正在研究人工智能時代的語言教育。並有約30本英文著作,包括《語言之子》和《英語之子》。

Total
0
Shares
Like 0
Line 0
Tweet 0
Pin it 0
Share 0
Share 0
Like 0
個人頭像
愛兒學編輯部

相關主題
  • 兒童互動遊戲
  • 兒童遊戲
  • 和平育兒
  • 如何讓孩子喜歡學習
  • 學習如何學習
  • 對孩子學習的期望
  • 引導孩子
  • 感官刺激
  • 提升兒童學習動機
  • 教養策略
  • 社會互動
Previous Article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原來你眼中的我是這樣。」—親子共演的角色互換遊戲:換位一下下,親密大升級!

  • 2025 年 11 月 21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Next Article
  • 帶養難題
  • 幼兒
  • 熱門專題

「小小孩小責任,大孩子大責任」—從適齡任務開始,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上)

  • 2025 年 11 月 24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 帶養難題
  • 幼兒
  • 熱門專題

「小小孩小責任,大孩子大責任」—從適齡任務開始,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24 日
繼續閱讀
  • 帶養難題
  • 幼兒
  • 熱門專題

「小小孩小責任,大孩子大責任」—從適齡任務開始,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24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原來你眼中的我是這樣。」—親子共演的角色互換遊戲:換位一下下,親密大升級!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21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親愛的,讓我們好好吵架吧。」—別讓伴侶間的四騎士,影響親子關係(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8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親愛的,讓我們好好吵架吧。」—別讓伴侶間的四騎士,影響親子關係(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8 日
繼續閱讀
  • 帶養難題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熱門專題

當孩子在餐廳吵鬧時:我在不同文化中感受到的眼光與寬容(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5 日
繼續閱讀
  • 帶養難題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熱門專題

當孩子在餐廳吵鬧時:我在不同文化中感受到的眼光與寬容(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5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我的孩子「疑似」有ADHD?—別急著貼標籤,從評估與互動中思考孩子真實的需要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4 日
熱門主題
  • General
  • 你的童年
  • 哭泣
  • 單親家庭
  • 嬰兒
  • 嬰兒按摩
  • 嬰兒照顧
  • 嬰幼兒課程
  • 寫給爸爸
  • 專業選文
  • 帶養難題
  • 幼兒
  • 幼兒發展
  • 影音課程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手足感情
  • 正向教養
  • 母乳與餵食
  • 每周孕事
  • 準備懷孕
  • 溫柔生產
  • 熱門專題
  • 生產故事
  • 生產準備
  • 睡眠
  • 親子關係
  • 親職看版
最新文章
  • 「小小孩小責任,大孩子大責任」—從適齡任務開始,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下)
  • 「小小孩小責任,大孩子大責任」—從適齡任務開始,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上)
  • 從閱讀、提問到情緒表達:打造孩子自信學習的關鍵能力
  • 「原來你眼中的我是這樣。」—親子共演的角色互換遊戲:換位一下下,親密大升級!
  • 「親愛的,讓我們好好吵架吧。」—別讓伴侶間的四騎士,影響親子關係(下)
人氣文章
  • 「我的小孩脾氣不太好…」別擔心!讓專家告訴你10招調節情緒小秘訣,輕鬆面對親子教養問題。
    生氣的情緒是有功能的,在我們恐懼、傷害、失望、痛苦或悲傷令我…
  • 哺乳應該間隔多久呢?研究指出「順應餵養」有助媽媽充足泌乳(上)
    「順應餵養」(responsive feeding)是順應育…
  •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你知道要維持關係健康,每一個負向互動都需要額外五個正向互動來…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如果我們老是容許小孩生氣,他們會有辦法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嬰幼兒心智健康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嬰幼兒心智健康跨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愛兒學|英國精神分析學…
愛兒學
  • 關於我們
  • 合作專家
  • 愛兒學推薦心理師
  • 會員中心
  • 客服信箱
  • 隱私權聲明
  • Facebook
  • Instagram

Love-Parenting Inc ©

Site BY IMAGINARY ZEBRA

加入好友

填入關鍵字後請按Enter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