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茱麗葉•維琪(Juliette Virzi)
編 | Leah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遇到困境全都是因為自己很糟,能力不足。
我們可能因此常常沒有自信,缺乏安全感。
然而再更深入的了解自己以後,我們通常會發現「不是因為你很糟,只是小時候的你受了傷。」
透過正視童年受到的隱形情緒虐,才能跟自己的童年和解。
我們常說童年的情緒虐待是「隱形」的,因為沒有任何身體傷痕。但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是,成長過程中經歷情緒虐待,可能會造成一生的影響,這是我們必須好好討論的。(延伸閱讀:「原來我是這樣長大的。」—14個關鍵問題,回溯自己的童年經驗跟依附風格)
不幸的是,童年情緒虐待的影響不僅僅在兒時。這些影響往往會伴隨我們進入青春期和成人時期,會影響自我印象、世界觀和人際關係。許多在童年經歷創傷的人,心理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我們想知道童年情緒虐待會造成什麼影響,因此邀請了心理衛生社群的夥伴,來分享他們成長過程中,因為情緒虐待而潛意識出現的行為。
以下是他們分享的:
1.
「我會為別人的行為道歉、找理由,或試著去解釋他們的行為。我把別人的錯怪到自己身上。我父母會嘲笑我,使我產生嚴重的社交恐懼症,我害怕人群。我對別人的目光或批評有難以言喻的恐懼。對我而言,最可怕的事是出糗。我在家裡被嚴重的霸凌,導致我在別人面前出糗會讓我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都忘不了。我毫無自信。」— 約瑟芬•J.(Josephine J.)
2.
「我會想太多。我每件事都想太多,分析別人的每句話、每個動作。我必須把所有可能都想過一遍,做好準備,因為我小時候從來沒有準備好……我總是被欺負。這絕不會再發生了。」— 茱莉•J.(Julie J.)
3.
「我給自己很大的壓力,當我無法承受時就會崩潰。我覺得自己應該要完美,雖然根本不可能。我不能忍受別人吵架,我會感到恐慌、噁心,然後趕快逃離。如果太多事出錯,我會想要自殘,用一些方式傷害自己。真的很悲慘。」— 尚妲•P.(Shonda P.)
4.
「我對自己的問題和掙扎輕描淡寫,因為我想要去幫助別人、解決他們的問題,卻說服自己我的問題沒那麼嚴重或重要。」— 安琪拉•V.(Angela V.)
5.
「我壓抑情緒,從來不尋求幫助,因為我覺得自己是一個累贅。我和別人聊天時,如果他們打斷我說其他事情,之後問我原本在說什麼,我會說『我不記得』來掩飾自己的受傷。這讓我覺得自己講話不夠有趣,因為他們沒有讓我說完……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話不多。」— 傑拉德•S.(Gerad S.)
6.
「我總是不停道歉。我害怕做任何事,因為我覺得不論怎麼嘗試,我都會搞砸,讓別人失望。」— Laurie B.
7.
「現在長大後,我發現我有很多的憤怒,來自於小時候父母給我的怒氣和虐待。」— 安德拉•V.(Andrea V.)
8.
「我會裝得很強悍,假裝自己沒有任何問題。當我裝出強悍的樣子,就能騙過自己,覺得現在的我這麼堅強,彷彿過去的情緒虐待沒有發生過。但是夜深人靜時,我又被打回現實,陷入低潮,覺得沒有人會瞭解真正的我。」— 艾蜜莉•E.(Emily E.)
9.
「被別人觸碰,或有人尖叫時,我會很害怕。小時候,我會躲起來,長大後則是馬上離開。我也會一直數數字。我的右手手指會輪流彎起來,一邊同時眨眼睛。這是強迫性特徵,我有強迫症。這些行為模式很累人,卻能讓我安心。」— 凱特琳•K.(Kaytlyn K.)
10.
「我會嘲笑自己的情緒、我如果變得情緒化,就會辱罵自己、責備自己、總是在道歉、被吼的時候會恐慌、被質問的時候會生氣大哭、把情緒隱藏起來、聽到別人大聲爭執時會恐慌發作。」— 萊莉•M.(Riley M.)
11.
「我很害怕心愛的人去世。這變成了執著。我害怕他們終將離開我,我會是一個人。認識新的人時,我會先把他們推開,以免他們先離開我。我很在乎家人,以至於我把自己擺在最後一位。這讓我身心都感到精疲力竭。」— 艾胥莉•G.(Ashley G.)
12.
「我總是說『好』,因為如果我說『不』,就感覺自己是壞孩子。你不能對爸媽說『不』。說了就會被罵、被打,或是更慘。這只是小事,對我來說卻是很大的障礙。」— 蘿拉•V.(Laura V.)
13.
「我做決定時,即使是換牙膏牌子這種小事,也會恐慌,因為我不知道自己的決定對不對,原因是我從來不相信自己。所有事都是我父母說了算。」— 艾薇塔•R.(Evita R.)
14.
「別人開始提高嗓門時,我的大腦就會立刻當機。非常丟臉。因為這個狀況,讓我經常充滿憤怒。」— 安娜•F.(Ana F.)
15.
「我和剛認識的人見面時會過於小心和安靜,會讓他們覺得我對他們沒興趣,不然就是很自大。有時候我則會過度熱情,好讓他們不會發現我的焦慮。」— 瑪莉莎•N.(Marisa N.)
16.
「若發生任何質疑,我都會立刻屈服。只要有人提高嗓門,我就會失去所有自信和勇氣,好像被逼到角落一樣。」— 昆恩•M.(Quinn M.)
17.
「我會一直去替自己辯護,講話非常快,因為我不管說什麼,總是被說服或是受到嘲笑。被觸摸時,我肩膀會縮起來;如果男人吼我,我會情緒失控。」— 拉塔莎•T.(Latasha T.)
18.
「我覺得人生好寂寞,因為我覺得很少人接受我,有數不清的人嘲笑我和背叛我。我表面上假裝孤單沒什麼了不起,但大多時候我其實是努力隱藏自己有多寂寞,被孤立有多痛苦。」— 戴柏拉•K.(Deb K.)
19.
「我很沉默。小時候,我學到說出自己的感受只會帶來更多痛苦。長大後,我很難表達自己的感覺,因為我害怕別人會反駁、攻擊或忽略我。我寧願保持沉默,讓別人覺得我沒事,也不要讓任何人有機會傷害我。」— 羅比•K.(Robi K.)
20.
「我對掌權者很害怕。我總是害怕自己沒做什麼就『惹上麻煩』。現在我是大人,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已經不會再『惹上麻煩』。但我一跟上司談話,就感覺自己好像害怕被懲罰的小孩。」
以上的心聲,是否讓你有共鳴呢?
若你發現自己總是在相似的劇情中反覆經歷相似的感受,總是得到一樣的結果,脫離不了這樣的影響,深受困擾、又想要改變,建議您尋求專業的心理健康評估與協助。
你可能還會想看…
心理師分享親子共讀繪本小技巧 —不只分享故事,更是創造親子情感的魔法
作者介紹
茱麗葉•維琪(Juliette Virzi)是一名心理健康文字工作者,在The Mighty任職。他相信故事能夠提升人們對心理健康及創傷的覺察,他總是會被勇敢的受創者觸動,因而更有勇氣分享自己創傷跟心理健康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