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薩拉.奧克威爾-史密斯(Sarah Ockwell-Smith)
相關產品琳瑯滿目,從藥物到音樂、各種器具與用品裝飾著商店裡的貨架,
彷彿用一夜好眠的承諾來誘惑著疲倦的新手父母。
世界各地裡,數不盡的專業人士以父母睡眠不足的這項弱點與耗竭來謀生,
訓練嬰兒與幼兒「睡過夜」。
不僅如此,媒體也經常報導一些調查,宣稱嬰兒與幼兒晚上不睡覺將會導致關係的破裂,現在電視節目製作人也想來撈一點好處,有許多新的節目——例如令人詫異的可怕《睡眠時境秀》——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我們可以想像將還有更多類似的節目會出現。
在現代社會中,睡眠是一個重要議題,也是誘人的商機。然而,這是人類這個物種的缺陷嗎?為什麼我們必須在下一代出生後的頭三年裡,都處於瀕臨精神崩潰的邊緣?或者說,我們對嬰兒睡眠的強烈執著,其實反映出我們需要對人類的演化生物學有更多了解?
如果父母父母真正了解的嬰兒與兒童的正常睡眠行為,
破除了對於嬰兒能香甜地一口氣連睡十二小時的美好幻想,
取而代之地,吸收實際而有證據支持的資訊,
那麼一切便會有所不同了。
這將會改變我們與嬰兒與幼兒相處的方式,改變母職的價值,也改變我們對新生家庭所提供的幫助。
我不認為我這麼說言過其實,反而我認為這真的會改變世界。(延伸閱讀:寶寶不肯睡怎麼辦?怎麼幫助寶寶自行入睡? 專家告訴你4個令人大開眼界的嬰兒睡眠知識)
當今,我們的社會對新生家庭缺乏支援,僅在一個世紀以前,社會接受母親好好地當個母親,母職被正確地看作是重要的工作,現在,我們在成為父母時往往是離鄉背井的,脫離了原本支持網絡的庇蔭,我們被「擁有一切」的壓力包覆著,要當一個「溫柔可人」的媽媽,要擁有完美的身材、完美的房子、完美的衣服和完美的工作,然而,我們同時又要滿足嬰兒正常與自然需求,要達到這個理想是不可能的,這個關頭總得要做出取捨,令人難過的是,往往是孩子的需求會被犧牲掉。於是,我們對嬰兒進行睡眠訓練,讓他們更容易適應我們的現代生活,我們騙過自己,歸咎下一代有「睡眠問題」,而不是睜開眼睛正視真正的問題——孩子的原始需求與現代世界的期望之間並不同調。
誰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嬰兒與幼兒的睡眠與成人不同,
他們會醒來,而且會頻繁醒來,這是非常正常的。
當嬰兒還在子宮裡時,因為母親有晝夜節律的生理時鐘,褪黑激素會透過胎盤傳遞給嬰兒,然而,在出生之後,嬰兒便是獨立的個體,他的身體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像母親那樣運作。事實上,他至少需要四個月的時間,甚至更長,才能接近大人的狀態,也許要直到開始上學才能達到同樣的程度。(延伸閱讀:「嬰兒睡眠訓練真的有效嗎?(上)」—當你要寶寶自我安撫,其實嬰兒經驗到的是…)
除此之外,他們不僅缺乏成人的睡眠荷爾蒙調節器,
嬰兒的睡眠週期也大不相同,約莫僅是成人睡眠週期的一半,
這在生物學上是完全合理的,
如果出現獵食者、生命受到威脅,
這可以讓我們弱小的孩子更加警覺。
你可能還會想看…
「寶寶沒睡過夜真糟糕?!」—孩子的原始需求其實與社會期待並不同調(下)
「我都快累死了,小孩晚上還不肯睡…」—協助孩子面對睡覺前的焦慮和恐懼(上)
作者介紹
薩拉.奧克威爾-史密斯(Sarah Ockwell-Smith)是一位著名的育兒專家和受歡迎的育兒作家,她熱衷於撰寫關於育兒心理學和科學的著作。薩拉專門研究”溫和育兒”(她常被稱為這一運動的創始人),以及社會對兒童的無意識歧視現象。薩拉已經著有15本書籍,這些書籍已被譯成30多種語言,銷量超過50萬冊。她最新的作品《如何培養青少年》將於2024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