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澤爸(魏瑋志)
「當時真的太氣了,說了很過分的話,但心底真的好想讓孩子知道我愛他。」—親子關係修復的關鍵其實是?(上)
孩子的情緒差異
澤澤從小有了情緒,陪他哭或生氣,最多大概十分鐘,他的情緒會慢慢舒緩,能夠好好的對談。花寶兩歲之後,個人特質逐漸明顯,我才深切的體會到什麼叫作孩子之間的差異。三到六歲的花寶有了情緒,哭鬧三十至五十分鐘停不下來,還有數次超過一個多小時。而且在過程中,爆炸的程度高低起伏不定,時而低沉啜泣、時而大聲吼叫、回話為反而反,偶爾還會加上拉扯、碰撞、丟東西,以及言語上的激怒,我與老婆真的要有十足的耐性才能應對。(延伸閱讀:孩子的憤怒、發脾氣、情緒崩潰居然是一種保護機制?)
隨著我們找到方法,不斷地鍛鍊她情緒控管的能力,花寶現在(九歲)進步神速,時間長度與頻率都大幅下降之外,她自己還會用別的方式,像是看書、做手作、畫畫等,來抒發情緒試著讓心情穩定,她真的好棒,也很努力。
處理當下的情緒
當下覺得自己很糟糕的我,想起了在不久前參加了《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作者李崇建老師的工作坊,學習到了覺察與安頓情緒的方法。
我先請老婆來安撫花寶,
自個兒坐在客廳的沙發上,
先用深呼吸來緩和情緒,
待她稍稍冷靜了之後,先試著覺察情緒,
再安穩浮動的內在。
「我怎麼了?剛剛的情緒是什麼?」
「我覺察到我在生氣。」
覺察到「生氣」的情緒之後,再緩緩的大大深吸一口氣,接著,輕輕的、一絲絲的從口慢慢的吐出來。心情平靜之後,是羅寶鴻老師在書中親身感受然後對自己說:
「我真的好生氣。」
「我是可以生氣的。」
「我允許自己生氣。」
一次、二次、三次,重複同樣的動作,直到心中原本有如火山爆發的感受,漸漸轉化成風平浪靜的平穩。(延伸閱讀:「怎麼教出高EQ、情緒穩定的孩子?」—5個步驟強化孩子的情緒智商)
三A情緒急救
接著,在仿照蒙特梭利羅寶鴻老師的著作《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中,提到的處理自己當下情緒的「三A情緒急救」寫下:
-
我覺察(Aware)自己在生氣;
-
我承認(Admit)自己在生氣;
-
我允許(Allow)自己在生氣;
-
我願意陪伴自己的生氣。
「在這樣對自己說之後,我感覺到心裡的怒氣漸漸被關愛、被照顧了,彷彿找到一個出口,自然而然、慢慢的從我心裡釋放出去。」這是羅寶鴻老師在書中的體驗描述,而我也有著相同的感受。
李崇建老師與學思達團隊合著的《薩提爾的縱深對話》,從三A之後再延伸出另外三個A。
-
接受情緒(Accept);
-
轉化情緒(Action);
-
欣賞自己(Appreciate)。
與自己的內在連結
心情平靜之後,我走回房間裡,再次面對花寶。謝謝老婆已經安撫好她的情緒,我走了過去抱著她,跟花寶道歉,並獲得她的諒解。有了這次的懊悔經驗,讓我深知在衝突的當下,自身情緒穩定的重要性。
我們的力量比孩子大,是用來保護他們的;
我們的塊頭比孩子壯,是提供安全感給他們的;
我們握有的權比孩子多,是教養他們成為更好的人;
而不是拿來威脅或恐嚇孩子,讓他們感到恐懼與害怕的。
我們允許自己生氣嗎?允許自己自責嗎?允許自己
後悔嗎?是的,我是允許的。
我允許自己生氣、自責與後悔,發生了,
更願意把當下的情緒放置在眼前,
看著它、面對它、感受它、接受它,
靜靜的靠近情緒,
直到它對我們的影響逐漸變小。
如此,才是真正的接納。
衝突的當下,心中湧出的情緒被自己接納了,心情便能平穩。平穩了,才能用更好的方式來應對與處理,而非用力量、塊頭與權威來宣洩情緒,讓孩子感到害怕。
我們小的時候,比較沒有機會來學習如何處理情緒。有了孩子,當作另一種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一個讓自己能夠變得更好的契機。因為,孩子是我們最愛的人,值得我們用更好的方式來對待他。
本文摘自《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不說教的情商課,讓親子都被好好理解》
你可能還會想看…
「你那什麼態度?!」—當孩子回嘴、鬥嘴、不耐煩,記得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經驗情緒就像火車過隧道,除了通過別無他法。」—當你這麼做,有助培養孩子的情緒韌性。
「不是因為你很糟,只是小時候的你受了傷。」正視隱形的情緒虐待,跟自己的童年和解。
作者簡介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800x10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