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麗玲
透過正念練習,讓孩子學會「有力量的安靜」。(上)
許多科學研究證實,當人在壓力來襲時,透過專注呼吸,可以讓身體獲得更多的氧氣能量、活化並整合大腦,能夠更平靜看清問題,應付眼前的困難。
在一次又一次的呼吸之間,
情緒壓力能得到減緩與釋放,
副交感神經系統會調節因交感神經系統出現的緊張反應,
使激發程度過高的生理反應回歸到較穩定的狀態。
也就是說:呼吸像遙控器一樣,當你減緩呼吸速度(在一分鐘呼吸4至6次)或讓呼氣長於吸氣時(如 ― 呼吸法),可以調節迷走神經,接著調節身體或生理系統(例如:心跳慢下來、體溫降下來、肌肉臟器從緊繃到舒緩等,再反過來調節我們的大腦,關閉危險的警報。
於是血液可以流向大腦的各部分〔包括前額葉〕,發展或啟動思考,控制衝動,調節情緒,使我們能夠更清晰地 集中注意力,能夠真正思考事物,同時啟動大腦中與情緒智力和社會智力相關的運作 )。
「呼吸」就是在現在、當下發生!
不像頭腦的想法、念頭,常常跑離「現在」,漫遊於過去、未來或執念中。當你覺察呼吸的瞬間,注意力可以離開頭腦的紛亂,自然來到注意身體此刻一呼一吸的感覺。
呼吸之於我們就像錨之於船,可以使一艘船在茫茫大海定下位置。如果一艘船飄遠了,錨可以將它拉回來穩住。
當心思散亂,心神不寧,無法專注當下時,
可以透過這個錨― 呼吸覺察呼吸,
順勢溫柔地將注意力拉回到此時此刻。
好好讓孩子認識這個一輩子的好朋友(不用花錢、隨時在身邊),並善用它 來幫助自己,將會造福孩子的一生!
有哪些遊戲可以與孩子一起覺察自己的呼吸好朋友呢?
小肚肚呼吸法(適合年齡:幼兒)
請孩子找個小玩偶(或小書、小枕頭),將這個有點重量的東西放在肚子上(或手輕輕放在肚子上),躺下,將注意力放在肚子上,感受一吸一呼時,小玩偶的上下起伏。
透過打開一隻手的五根手指頭,先用另一隻手的食指碰觸大拇指根部,依續沿著大拇指到小指,從根部到指頭時吸氣,從指頭到根部時吐氣。就好像帶著手指爬上爬下另一隻手的五指山。這過程由於加入觸覺感官和算數,會讓孩童注意力較容易聚焦,感覺著自己的吸氣與吐氣。(延伸閱讀:「正念就是對小孩都很正向嗎?」、「正念教養到底是什麼?」—讓專家告訴您如何做到正念教養)
喝杯熱巧克力奶呼吸法(適合年齡:幼兒童)
用雙手當杯子,就像捧住一杯熱熱的巧克力奶,鼻子吸氣時,彷彿聞著香醇的巧克力奶,然後用力吐氣吹涼它。慢慢的吸氣,聞聞它,深深的吐氣,吹涼它。
蝴蝶呼吸法(適合年齡:幼兒)
全身四肢向外伸展時吸氣,全身四肢收回時吐氣,就像一隻蝴蝶般自由地張開、閉合。
練習呼吸覺察遊戲時,請將遊戲方法與孩子們的興趣和年齡狀態搭配。
當人們在嘆氣時,它會減緩呼吸的速度,如此一來會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 傳遞全身舒緩的信號,於是神經系統會關上戰鬥模式,開啟放鬆消化或友好反應的系統。(延伸閱讀:專業選文系列 | 「怎麼強化孩子理解自己情緒的腦迴路?」—與孩子的情緒對焦,是形塑大腦的重要方式。)
這就是為何當我們結束艱難的一天時,或者處於沮喪時,會下意識嘆息的原因,那是我們的身體在進行切換。
它在說:是時候重設呼吸了,
是時候重設身體了,是時候重設大腦了。
嘆息就是按下那個重設按鍵,如同你在經歷與孩 子相處或在一天工作、通勤交通忙碌後所發出的嘆息聲,我們的身體會聰明地尋求平衡。
只需帶著耐心和熱誠,一次又一次練習本章所介紹的遊戲,無論是輕鬆的專 注力、保持好奇開放的心、有力量的安靜、有覺察的呼吸,相信孩子「心在當下」的大腦迴路就會越來越強壯,並在需要的時候協助自己度過慌亂的時刻。
你可能還會想看…
暑假到底省事還費事?」—心理師建議這樣做,讓隔代教養取得最佳平衡。(上)
作者介紹
林麗玲〔MBPS正念教養系統創建者.幼兒/兒童/青少年家庭和教育機構特聘臨床工作督導〕
來自屏東萬巒,求學歷程一路從潮州、高雄北漂到台北,從喜愛唱民歌的小女孩成為女孩的母親,從幼兒到青少年各成長階段的家庭臨床社會工作、來到輔仁大學及實踐大學教授「遊戲治療」、「青少年與家庭」、「正念減壓」、「自我關懷的幸福課」等課程,擴展專業服務到華人地區超過30年,唯一不變的是如何透過「體驗遊戲」幫助人們好奇與投入,與幸福連繫。
為了兼顧陪伴孩子與自由地探索生命和人生的「幸福遊戲」,辭掉17年全職的臨床工作,以推廣愛(Love)、歡笑(Laugh)、生命力(Life)的3L幸福關係為志業,並創建正念教養系統(MBPS),為華人地區正念教養的先驅,也是將正念應用於遊戲、教養、教育和企業領導力的專業導師與知名諮詢顧問。
長期關注個人、家庭與企業幸福關係營造與發展,以溫暖、包容傳遞愛與支持,透過親子與家庭,學校與專業機構以及企業內的諮詢輔導工作,協助幼兒、兒童和青少年成長,親子與伴侶關係,教養教育及企業領導力相關訓練與顧問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