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蘿拉・馬克罕(Laura Markham)
譯|劉庭妤
編|王姿雅
「幫助孩子遠離情緒崩潰」—5個日常維護習慣(中)
什麼是計畫中的情緒釋放?
其實,就是孩子原本會在遊樂場或超市發生的那種情緒爆發,只是這次是你主動給他一個安全的空間,在家裡、沒有時間壓力、沒有人圍觀,你可以好好聽、好好陪他哭出來。
(延伸閱讀:小孩真的會「假哭」操控大人嗎?)
覺察自己的狀態
首先,請先覺察一下你對孩子的煩躁,並試著將自己轉換到一個更有同理心的狀態。這很重要,因為,
唯有當你能夠用同理的態度陪伴孩子,孩子才會覺得安全,進而願意從那些表面上的生氣和「失控」行為,走向更深層的不安或悲傷。
如果你當下覺得自己也快爆炸了,可以參考我們網站上分享如何幫助你冷靜下來的文章。(延伸閱讀:「小孩崩潰時,到底怎麼保持冷靜?」一位母親的現身說法!)
你的目標是幫助孩子把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
當然,大部分的孩子其實沒辦法用語言清楚說明,但如果你協助引導,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給你看。怎麼做呢?你可以對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設下一個溫柔的界線,像這樣:
「寶貝,你大吼大叫媽媽的耳朵會痛耶。你可不可以用小一點的聲音告訴我你想要什麼?」
如果他開始生氣,那就再添加多一點同理:
「喔,寶貝,我知道你真的很生氣……這真的很不容易。」
陪孩子面對盔甲下的心情
你溫暖的陪伴會讓孩子感到安全,以至於敢去面對那些藏在生氣背後、不舒服的眼淚和害怕。
如果你能持續給予足夠的同理(這對多數爸媽來說都是不容易的挑戰),他覺得夠安全後便會願意放下憤怒的自我保護盔甲,將底下的受傷展現給你看。
有時候,他能用語言說出來,但更多時候,他只需要好好哭一場。哭過之後,他會感覺好些—也表現得好多了。
(延伸閱讀:「怎麼教出高EQ、情緒穩定的孩子?」—5個步驟強化孩子的情緒智商)
請記得,真正有療癒效果的不是「發脾氣」本身,而是他能夠向你表達出那些之所以讓他感到憤怒的脆弱情緒。
這也是為什麼當孩子挑釁、想要吵架時,我們不用對抗的方式回應,而是創造一個讓他能安心表達情緒的空間。
孩子需要有人在場、陪他面對那些被壓在心底的受傷、孤單、無力感和恐懼。當他哭過一場後,他就會再次回到平時乖巧的樣貌,也會覺得跟你更親近。而且,
因為你讓這場情緒風暴在一個你可以專心陪伴的時間點釋放了出來,等於你剛剛逃過了一場原本可能會發生在「要去接姊姊」那種緊急時刻的大崩潰。
(延伸閱讀:孩子的憤怒、發脾氣、情緒崩潰居然是一種保護機制?)
結語
以上就是幫助你的家庭遠離崩潰的五個日常維護習慣:同理心、帶有肢體互動的玩耍、精心時刻、規律的日常作息、還有接納情緒。
你會發現,這些事雖然一開始要花點時間投入,但其實反而為你省下更多時間。
因為在同理心、帶有肢體互動的玩耍、精心時刻、規律的日常作息、還有接納情緒陪伴下長大的孩子,會更有能力調節自己的情緒,自然也更能管理自己的行為。
這樣,你和整個家庭就能擁有更多歡笑、彼此連結的時間,減少那些崩潰、衝突的時刻。
【看更多實用的育兒文章,請見蘿拉博士的教養經典】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二部曲》
【購買情緒對焦1】
博客來: https://pse.is/QCWX5
TAAZE: https://pse.is/SPHS8
金石堂: https://pse.is/UPR3Z
心靈工坊: https://pse.is/RQ6UV
【購買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
博客來: https://pse.is/x3hr2
TAAZE: https://pse.is/txsey
金石堂 :https://pse.is/ts92y
心靈工坊: https://pse.is/wynz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