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蘿拉・馬克罕(Laura Markham)
譯|劉庭妤
編|王姿雅
「幫助孩子遠離情緒崩潰」—5個日常維護習慣(上)
3.抽空準備精心時刻
生活中總有各樣事物會讓我們和孩子漸漸失聯。每天花一點時間和孩子有一對一的相處,會是你最重要的連線秘訣。
這能幫孩子建立信任、培養自信,也讓他更有空間去消化那些內心強烈的情緒。記得把手機關機(對,真的要關掉!),讓孩子做主,看他想做什麼,而你就單純地享受和他相處的時光。
很多家長跟我說,當他們開始每天安排精心時刻後,不管是手足吵架、鬧脾氣、權力鬥爭還是頂撞反抗,原本的問題常常就大幅減少了。
(延伸閱讀:「今天在學校還好嗎?」—除了這樣問,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跟孩子聊聊在學校的狀況?(上))
4.建立固定的生活作息
你不需要死守行程表,但固定的生活作息,可以讓你不必一直當警察來管孩子,也會大大減少權力拉扯,讓孩子感覺更有安全感。
穩定的作息也比較能確保孩子的基本需求被照顧到,像是睡眠、吃東西以及自由時間。這些都能幫助孩子更有餘裕去應付各種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如果你在作息中加入一些增加彼此連結的機會,孩子不只會覺得自己被愛,整個過程也會更順利,因為他會更願意配合。
所以你可以安排每天早上給孩子一個擁抱、出門前全家來個擁抱加擊掌,或者晚餐時輪流說一件彼此感謝的事。
小提醒: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拍下進行日常作息的照片,做成圖表。這樣他可以開始練習自己掌握步驟,降低權力角力和反抗。畢竟,每個孩子都希望可以自己做主!(延伸閱讀:面對「未知」的恐懼,爸媽可以怎麼做?從替孩子建立生活常規開始。)
5.歡迎、接納情緒
情緒其實是一種訊息。一旦我們接收到了這個訊息,它們就會開始消散。如果我們試圖否認它們,雖然情緒會從我們的意識中消失,但它們仍然會存在在身體裡,等著我們注意到。
我把這個比喻成「情緒背包」,因為我們最終會一直背著這些情緒,直到找到一個安全的環境能夠感受並釋放它們。
有時候,我們的同理心已經足夠支持孩子讓他們注意到自己的情緒,並順利消化它們。
但仍有些時候,孩子會變得脾氣暴躁、無理取鬧、很難哄,感覺在故意頂嘴找架吵,雖然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但他們知道自己就是感覺不太好。而這其實就是孩子需要哭的信號。
所以,歡迎並接納孩子的眼淚吧,這是天然的療癒方式。如果你的孩子情緒暴躁、易怒或看起來不開心,不要只是嘆氣,期待她會自己好轉,
試著把這些早期的訊號當成儀表板上的紅燈。這就是該進行一些預日常維護的時刻,讓孩子有機會好好進行一場計劃中的情緒釋放。
(延伸閱讀:整合分裂的左右腦,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上))
【看更多實用的育兒文章,請見蘿拉博士的教養經典】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二部曲》
【購買情緒對焦1】
博客來: https://pse.is/QCWX5
TAAZE: https://pse.is/SPHS8
金石堂: https://pse.is/UPR3Z
心靈工坊: https://pse.is/RQ6UV
【購買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
博客來: https://pse.is/x3hr2
TAAZE: https://pse.is/txsey
金石堂 :https://pse.is/ts92y
心靈工坊: https://pse.is/wynz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