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好孕40週
  • 初生12個月
  • 專業選文
  • 會員中心
    • 會員登入
    • 會員註冊
  • 加入Line好友
  • 登入
  • 註冊會員
  • 會員中心
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每周孕事
    • 生產故事
  • 好孕
  • 初生
  • 專業選文
  • 影音課程
    • 嬰幼兒課程
    • 生產準備
  • .
  • .
  • .

好孕40週-第24週

♥ 懷孕第24週 ♥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 週
week 24 文旦柚

懷孕第24週 ♥

第二孕期

選擇適合自己的生產方式
雖然大部分的寶寶都在醫院出生,但其實還是有其他選項。
做些深入的研究才知道什麼樣的生產方式最適合你。
( 推薦閱讀|在家也能生孩子? 未曾消失的助產專業 )

對妊娠糖尿病篩檢感到擔心嗎?
如果你的檢測呈陽性,
則需要進行更長的,更決定性的測試,
以確保你到底有沒有罹患妊娠糖尿病。

留意早產的跡象
如果您有異常陰道分泌物,陰道流血,
腹部絞痛,骨盆壓力,腰痛或漏液,
請讓醫生幫你檢查是否有風險。

(相關資源:愛兒學線上課程|懷孕生產大哉問-10堂課解答孕產疑問)

倒數16週囉!

胎兒發展

寶寶的模樣

現在寶寶體重約800-1000公克,
皮膚佈滿皺紋,但是已經轉成帶血色的紅色皮膚,
上下眼皮已經能區分,
全身覆蓋著一層柔軟的胎毛。

 

 

準備開始呼吸

在嬰兒肺部最小分支的末端,呼吸囊正在生長與逐漸發展,
一旦寶寶出生,呼吸囊就會增加表面積,
以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

仍然很瘦,但快要長胖了

在這個階段您的寶寶仍是非常苗條纖細,
但是他的身體正按比例成長,
很快他就會開始變得豐滿。
現在他的皮膚仍然是薄薄半透明的,
但是這種情況也將開始改變。

 

母親的身體

子宮正在變大

現在你的子宮頂部已經超過肚臍,
大約是一個足球的大小。

擔心是正常的

身為孕婦,偶爾會有些擔心是正常的,
尤其是這是妳的第一胎的話。
請試著把焦點放回照顧自己和寶寶,
補充相關資訊能夠減輕未知帶來的恐慌,
並相信你的身體天生就知道怎麼生小孩。

注意早產的跡象

發現不良的徵兆請立即與您的醫生或助產士聯繫。
早產徵兆包括:

  • 恥骨上方出現近似經痛的情況。
  • 骨盆、大腿或腹股溝感到受壓或疼痛
  • 腰背隱隱作痛,或背部感到壓力
  • 腸臟絞痛或腹瀉 陰道分泌物增加
  • 陰道流出水狀、粉紅或啡色液體或血液

如果您出現以上任何徵狀,或一小時內有超過四次宮縮,請即求醫。

did_you_know_retinav3

你知道嗎?

靜脈曲張怎麼辦?

懷孕期間子宮漸漸長大,壓迫到右側身上的大靜脈,
也讓腿上的靜脈受到更大的壓力。
孕期間增加的血液量讓靜脈的負擔增加,
而上升的黃體素讓靜脈血管壁較為鬆弛。
種種因素讓靜脈曲張容易出現。
孕婦身上常見的痔瘡也是肛門周圍的靜脈曲張所帶來的困擾。
如果懷孕前就有靜脈曲張的現象,懷孕期間問題會更明顯。
如果家族中有人有靜脈曲張,也會更容易出現。
而體重過重、久站, 和懷雙胞胎的孕婦更容易有這個問題。
不過這在產後會大幅改善。
以下幾點能夠幫助產婦預防靜脈曲張:

  • 每天運動,增加血液循環
  • 保持健康體重
  • 有空的時候把腳抬高與心臟同高。坐著的時候把腳抬到稍微高一點的凳子上;
    躺下時在腳踝處墊個枕頭
  • 坐下時避免翹腳
  • 避免久坐與久站。過一段時間變換姿勢。

 

這週的自我照護-抬腿

為防止靜脈曲張,每天睡前以及活動完腳部覺得腫脹時,
可以面對牆壁躺在地板上,雙腳抬高用牆壁支撐,讓血液回流。
請注意,剛吃飽時不適合這個動作。

妊娠六月中醫怎麼說?

情緒與養生:
此時是比較舒服的懷孕中期,媽媽可以多從事戶外活動,
做一點輕鬆的運動,
例如舒展筋骨的展拉筋活動。

食法:
此時養脾胃原則,維持七八分飽就好,讓自己均衡的享用美味,
跟妊娠五月的狀態一樣,切勿過飽 。
建議可以挑黃色系列食材,健脾胃。
譬如如米、麥、豆類、雞、牛、豬、羊,
另外可以吃一點紅色的食物,
例如山楂、紅葡萄、胡蘿蔔、甜菜、紅豆等等。

孕期第6個月

高嘉霙

助產師給媽媽的一封信

高嘉霙 助產師

專家介紹

從平凡簡單的生活開始
一路走向助產師之路
也從女人逐漸轉變成母親
體會懷孕的各種感受,深嚐生產育兒的衝擊

路途上,感謝一切的滋養
讓自己持續成熟,朝著信念前進

期許自己能夠一本初心
帶著一路走來所汲取的知能及歷練
陪伴家庭們經歷重要的人生階段

上一週,我們提到了在懷孕、生產的過程中協助婦女的專業人員,
有婦產科醫師、護理師、助產師,都是受過專業訓練且具備合格證照的。
而不同的專業角色,也會大大影響我們的生產經驗及方式。
這一次,我們來聊聊有關生產的地點。

 

生產的地點?除了醫院或診所,還有其他的選擇嗎?
是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選擇在醫院生產、在婦產科診所生產、
在助產所生產、在居家生產、在自己所希望的地方生產──
我們可以依自身的情況不同,而選擇在不同的地方生產。有些人聽到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
而有許多問號及驚嘆號冒出來。

 

「不是大家都到醫院生產嗎?」

「這個年代還有人在家生產?」

「這樣不是很危險嗎?!」

「還是到醫院生產比較安全吧!」

「現在還有助產師嗎?就是以前說的產婆嗎…」

 

是的,你會有的疑問,大部份人也都會有,
因為在我們的世代及環境,成長的經歷及周遭給予的資訊,告訴我們的就是這些;
大部分的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及想法,是很普遍的。

 

的確,在現階段的國內,大部份的生產會在醫院發生,
懷孕時在診所或醫院產檢,生產時也順理成章到機構內待產與生產,
聽起來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了;醫院以外的生產地點及方式,好像成為一種另類的選擇。
但如果我們能把眼光放遠一些,看看其他國家的狀態,就可以發現:
我們的許多疑惑可以被解開、想法可以被更新。

 

事實上在許多生產體制成熟的國家,不論是生產的地點、協助接生者、生產的方式、以及機構的分工都是相當多元的。
大部份的懷孕生產是自然、低風險、須避免不必要的醫療介入,
助產師會是產家主要的照護者;產家們可以依自身的情況不同而選擇在居家、生產中心(Birth Center)、私人診所、或是醫院進行生產。

 

在待產過程中,助產師是產家主要的照顧者,會隨時評估產婦及胎兒的情形,
若有需要時,會適時轉介到醫院並與婦產科醫師共同照護產家,以讓生產順利進行下去。
也就是說,如果一位產婦是在醫院由婦產科醫師照護的話,
那就表示她或是胎兒的情況可能不是那麼正常,才會需要受到儀器的監控、藥物的治療或是手術協助生產。

 

這樣的分工是相當需要的:助產師的專業是以自然的方式、協助產家發揮本能順利生產;
醫師的專業是使用藥物或手術的方式、協助有需要醫療介入的產家順利生產。
他們都是產婦及胎兒相當重要的守護者,以各自的角色盡力協助生產能夠平安進行。

 

回到國內的情況,因為交雜著許多歷史、政策、教育、醫療制度的因素,
實際執業的助產師數量並不多,婦產科醫師與助產師分工合作的模式也相當稀少,
所以大部份的人還是會到醫院進行生產;
這樣的狀況下,容易造成產家被制度限制住、個別自主性降低、醫療過度介入、剖腹產率過高等情形。

 

可幸的是,我們想要尋求不同的生產方式,還是有許多的可能。
雖然國內的助產師在目前並不是主流,但仍然有一群助產人員持續在為母嬰健康努力著。
我們仍然能夠蒐尋資訊、找到與我們契合的專業人員,一起為期望的生產模式努力。

signature2
mission_retinaV3

你們的任務

伴侶可以做的事

產檢時透過超音波看到寶寶的樣子,
是讓許多爸媽感動的時刻。
如果準媽媽同意的話,你可以用手機錄下寶寶的心跳聲,
當作最難忘的回憶。
新生兒會需要的電子產品,像是嬰兒監視器,
白噪音機等等,就交給你來研究採購了。
她也許會比較想研究直接用在寶寶身上的產品。

少量頻繁的喝水

製造羊水很需要水分,
所以懷孕時要攝取比平常更多的水。
一般人一天喝1500cc的水,
孕婦可能要喝到1500-2000cc左右。
如果你有燒心或是噁心的狀況,
一次喝太多水會導致不舒服或是淡化胃液,
因此記得頻繁的補充水分,但是不用一次喝太多。

在口渴之前就要喝水

懷孕時新陳代謝很活潑,所以媽媽會更容易流汗。
如果陷入脫水狀態可能導致血流變差,有倦怠感,
罹患膀胱炎等尿道感染疾病,
有可能造成早產,所以記得感到口渴前要頻繁的補充水分喔。

考慮使否儲存臍帶血

如果您想在出生時收集
或儲存嬰兒的臍帶血或將其捐獻出去,則需要盡快進行安排。

懷孕23週
全週瀏覽
懷孕25週

延伸閱讀

是孩子控制力差?還是選擇性配合?

我的孩子為什麼總是對於大人的指令,出現不一致的配合度?例如在家裡,爸爸說的話一定按部就班,立即配合;媽媽交代的事就想做再做。在學校,導師課能遵守常規與要求;科任課則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一副老師對他無可奈何的模樣。設限,的確有必要。設限,能讓孩子懂得社會的規範在哪裡。

閱讀更多

「怎麼讓孩子學得深?」—探索和觀察,是孩子最好的學習起點

想要好好說明,得先好好觀察;沒有觀察,就無法記述,更無法說明。對於孩子們來說,觸摸、觀看、嗅聞、品嚐和搓揉等行為都是觀察的方法。當觀察得太淺略,就無法記述和說明,也無法產生新的發明和發現。孩子要熟悉某個事物,與之愉快相處,最終才能產生喜愛之情。

閱讀更多

Podcast|當「鑰匙」不再只屬於他人:學會擁有自己的女性

有沒有那麼一刻,你明明有能力、有才華,卻總覺得自己需要「靠著」誰才有價值?或在某段關係裡,明知道自己委屈,卻仍然說服自己「這樣比較好」?這些矛盾的情緒,其實都與我們如何看待「女性」這個身份有關。在《女性經驗》第十三章〈寶箱與鑰匙〉中,有位女性的故事,揭開了這種內在衝突的核心。

閱讀更多

「為什麼孩子就是不把食物吞下去?」—父母全心全意的關愛,在孩子眼中竟成了控制(下)

「我從來沒有不愛他。」那晚回家的路上,艾美坐在副駕座望著窗外低語。她開始理解:她的愛之所以讓人窒息,不是因為太少,而是因為太密、不留縫隙。她記得萬叔說過一句話:「控制的背後,是恐懼;而恐懼,來自我們曾經被忽略的地方。」

閱讀更多
愛兒學
  • 關於我們
  • 合作專家
  • 愛兒學推薦心理師
  • 會員中心
  • 客服信箱
  • 隱私權聲明
  • Facebook
  • Instagram

Love-Parenting Inc ©

Site BY IMAGINARY ZEBRA

加入好友

填入關鍵字後請按Enter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