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朴美愛
譯 | 邱麟翔
當孩子對「性」感到好奇時,就是進行性教育的最佳時機!父母不用刻意壓抑孩子的好奇心,而是該適當給予回應。這就是為什麼日常對話很重要。
所謂對話,是基於信任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想法。敢在對話中談「性」的孩子並不多見,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從小就練習在日常對話中談「性」。
談「性」之前,先談關係
如果你尚未拉近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在孩子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還是要避免讓孩子不自在或有壓力,不要貿然越界、一下就切入「性」的話題。
可以先從「今天在幼稚園做了什麼」、「和朋友玩了什麼遊戲」、「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嗎」等日常話題,開啟和孩子的對話。只要先培養日常對話的習慣,後續就能更自然地切換到「性」相關的話題。(延伸閱讀:「別害羞,跟幼兒談性可能比你想的更重要。」—談性不用等,請從小就開始(上))
你可以在和孩子談「性」的時候問孩子很多不一樣的問題,但切記不要用追問或審問的語氣。那樣可能讓孩子退縮,甚至永遠關上心門,不願意再和父母談「性」。無論孩子說什麼,請正面看待,即便他說的內容可能令你有點吃驚,也要用心傾聽。
讓孩子願意對你打開話匣子,進而談到你特別關心的部分。父母要做的,是營造出能讓孩子放心說話的環境和氛圍。
從日常話題展開性教育
父母們可以從旁觀察孩子的狀態,從「性」相關的日常話題來展開性教育。
例如和孩子一起去游泳時,你可以和孩子聊聊媽媽會有月經來潮的現象,孩子自然會了解到,女生在游泳前必須留意月經週期,這些日常對話就是性教育的起點。而且在談論這些的過程中,也能和孩子分享、交流很多事情。
和孩子一起逛超市時,可以帶他走到衛生棉專區、聊一聊月經,讓孩子感受到,月經是女性會經歷的自然生理現象,沒什麼需要不好意思的;和孩子一起去看診時,則可以和孩子說明,在什麼情況下能夠在別人面前脫掉衣服,在什麼情況下不可以。孩子就會理解在看診時脫掉衣服,與在朋友面前脫掉衣服,這兩者是有差別的。(延伸閱讀:凡事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如何學習社會規範?—與其要孩子聽話,不如讓教他獨立思考。)
孩子感到好奇時很喜歡問問題,就連「性」相關的事也會毫不猶豫地問出來。父母不要因為孩子提出某些問題就訓斥他,也不要不予回應。
要是孩子看到父母迴避回答,只會更好奇。孩子的疑問,是進行性教育的好時機。
依照孩子的狀況調整表達方式
和孩子談「性」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從大人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語及表達方式也要依據孩子的年齡調整。爸媽也許會問:「那麼我究竟該向孩子解釋到什麼程度呢?」(延伸閱讀:「小孩好像對自己尿尿的地方很有興趣,該怎麼辦?」—「自主權」和「界限」是性教育重要的基石(上))
我建議盡量以自然、不讓自己感到難為情的方式向孩子解釋。因為父母的態度比正確答案更重要。
要是不清楚答案是什麼,就誠實地告訴孩子,或直接說你不好意思談,也沒關係。
本文摘自:性教育,教孩子前先教自己:專業講師寫給怕尷尬的父母,健全觀念╳實例示範,讓性教育自然融入親子生活!
作者:朴美愛
出版社:時報出版
你可能還會想看…
作者介紹
朴美愛
因為被兒子問道:「為什麼我的小雞雞長高了?」、「為什麼小雞雞旁邊長出了頭髮?」讓他深刻感受到性教育的必要性,抱著期待兩個兒子能成為擁有正確性觀念的人,成為一名性教育專業講師,至今已超過10年。
於KakaoTalk經營「朴美愛講師性諮詢中心」官方帳號,每個月回答超過100個孩子充滿好奇心的問題,孩子可以隨時提問,而且完全保密。除此之外,也為性暴力被害人提供諮詢與協助,並致力於向所有父母及成年人傳達「性」的意義,希望幫助社會大眾建立對「性」的正確態度,了解人際界線。
資歷:
價值成長研究所所長
韓國性學會會員
韓國性別平等教育振興院預防暴力教育特聘講師
京畿道婦女家庭基金會守護孩子宣傳大使
韓國多所公家機關性相關申訴專家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