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愛卓恩•勒芙蘭絲(Adrienne Lafrance)
譯 | 婉禎
藝術家莎拉•沃克(Sarah Walker)曾經告訴我,成為母親就像在你的房子裡突然發現一間新房間。比起大家一般會說生孩子後「一切都變了」,我更喜歡她的說法,感覺更加精確。
很多事的確會變,但對新手媽媽來說,某些最劇烈的改變卻也是最私密的,像是情緒轉變,而這其實大多與神經系統有關。(延伸閱讀:心理師媽咪系列|成為母親這件事)
懷孕後大腦中控制同情心、焦慮、以及社交互動的區域會更活躍
有幾位神經科醫生告訴我,在女性懷孕之後,即使還沒生產,大腦就已經開始起了變化。幾世紀以來科學家持續觀察懷孕婦女的行為變化,最近才確定大腦裡前額皮質、中腦、頂葉及其他區域的活動會產生何種影響。女性懷孕時,大腦灰質會變得更集中,使得大腦中控制同情心、焦慮、以及社交互動的區域更活躍。簡言之,大量分泌的荷爾蒙促使大腦發生改變,目的是要讓媽媽情不自禁地被新生兒吸引。
也就是說,
媽媽的強烈母愛和保護欲,
以及無法停止的擔憂,
其實都是大腦
對懷孕的反應。
科學家相信,分析懷孕時的大腦,可以瞭解許多新手媽媽為何陷入嚴重焦慮和憂鬱。大約六分之一的女性會經歷產後憂鬱症,也有不少人會出現強迫症狀,像是不斷洗手和重複確認寶寶的呼吸。
「媽媽產後幾個月內,常可能會出現這類強迫性、焦慮的行為。」孕婦大腦金研究員(Pilyoung Kim)告訴我,「根據報告,媽媽很容易去想她們無法控制的事情。她們會不停想到寶寶:寶寶健康嗎?有沒有生病?飽了沒?」
「媽媽懷孕後,很多腦部區域都會產生變化。」金說,
「除了腦部情緒調節和同理心相關的區域會成長之外,所謂『母性動機』(maternal motivation)的區域也會增長,我認為這個區域跟強迫行為出現有很大關聯。從動物和人類上都可發現,產後媽媽會出現強烈想照顧孩子的渴望。」
大腦有許多相互連結的區域,是會促發母性行為和情緒的。(延伸閱讀:媽媽們,相信妳的直覺吧!)
杏仁核活化會讓媽媽對寶寶的需求非常敏感
其中,研究者特別關注大腦裡的杏仁核,因為杏仁核幫助處理記憶,也會引起像是恐懼、焦慮和攻擊等情緒反應。在正常狀況下,媽媽產後幾周到幾個月間,杏仁核會有更多活動。研究者相信,媽媽的行為和杏仁核活化有關,杏仁核活化會讓媽媽對寶寶的需求非常敏感。
杏仁核越大受體就越多,
越能形成正向回饋迴路、
引發母愛行為。
許多研究都發現,光是盯著寶寶,媽媽腦內的回饋系統就會活化。這樣的迴路讓媽媽對寶寶說出甜膩膩的話、對寶寶全神貫注,甚至像是迷上寶寶。同理可證,若杏仁核受損,媽媽就比較容易陷入產後憂鬱。
如果是寶寶的杏仁核受損,也會影響親子連結。2004年《神經科學期刊》(Joural of Neuroscience)有篇研究發現,杏仁核有病變的幼猴比較不能發出痛苦叫聲,也難以從其他成猴中辨認出自己的母親。因此我們得知,新生兒辨認自己母親的能力與杏仁核有關。
媽媽對自己的寶寶有特別強烈的情感,對其他寶寶不會,這也是因為杏仁核。
2011年,某項關於新生兒媽媽杏仁核反應的研究發現,讓媽媽看寶寶們的微笑照片,當照片是自己寶寶時,媽媽會有更多正向情緒。看著自己寶寶照片時,科學家在媽媽腦內杏仁核、丘腦、和其他區域中記錄到更強烈的反應。
新生兒媽媽的大腦變化
除了讓她會照顧自己的寶寶,
也有助緩解自己的情緒。
研究者也發現,若媽媽看見自己小孩時,腦內杏仁核有較大反應,則較少有產後焦慮和抑鬱症狀。接下來我們將探討投入育兒的父母,他們的大腦將會出現哪些反應。
你可能還會想看…
「懷孕後情緒起伏變得更大了?」(下)—科學研究發現大腦變化有助增強親子連結
一孕真的會傻三年嗎?專家告訴我們媽媽腦是真的,但是這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媽媽
作者介紹
愛卓恩•勒芙蘭絲(Adrienne LaFrance)是美國《大西洋》雜誌的執行編輯,以及TheAtlantic.com的前任編輯。勒芙蘭絲畢業於密歇根州立大學新聞系碩士,並有波士頓大學的新聞學博士學位。她是Digital First Media的Thunderdome項目的全國記者。此外還擔任Nieman新聞實驗室的撰稿人,並在檀香山Civil Beat華盛頓分社擔任記者。她也是夏威夷公共廣播電台的記者和新聞主播,以及波士頓NPR分支機構WBUR的新聞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