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娜.迪拉胡克 博士(Dr. Mona Delahooke)
譯|賴敬云 諮商心理師
編|Leah
台灣目前的疫情狀況上上下下,
你跟孩子的生活可能還沒有步入以往的常軌,
最近,總覺得小孩的表現大不如前嗎?
你覺得親子關係的衝突變多、
變得更「具挑戰性」嗎?
有時候,並不是孩子故意不聽話,
兒童心理學家發現,
這段時間的變化,
很有可能跟現在環境的劇變大有關係。
身為一名兒童心理學家,我每天都接到家長們的電話和電子郵件,這些爸媽遇到許多教養上的困難,因為他們發現最近小孩可能比以往更不守規矩或是執行一些簡單的要求跟指令。
例如,我曾看過一個小男生原本可以在晚餐前好好的寫一小時的作業,現在卻連專心半個小時都做不到。另一個小女孩平常合群而且活潑開朗,現在卻常常跟人起衝突。這時爸媽該怎麼做?
我們應該更嚴格的要求小孩嗎?或是給孩子設更多的限制?警告小孩不乖的後果,然後要他們因著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在這樣的時刻,記住「期待落差」這個概念。(延伸閱讀:你常為幼兒的不願配合感到氣餒嗎?是「期待落差」讓爸媽們感到挫敗不已)
斯蒂芬·波格斯博士(Dr. Stephen Porges)描述人腦內建的安全感知系統,這個系統存在在人的潛意識運作中。
當大腦感知安全的系統被壓力啟動了,
便會產生一個現象,
就是「我們理想中想做的」和
「目前身體大腦可以做到的」
形成了一個差距。
我們的頭腦可能願意去做,但身體與心靈間的聯繫(我們的自主功能)不夠強大,不足以支持我們。(延伸閱讀:如何更瞭解我們的孩子?小兒科醫師帶我們解讀行為背後的意義)
我們在生存上投入了如此多的精力,以確保我們自己跟孩子的健康與活力,以至於我們很難完全發揮我們的最佳潛能。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人的大腦和身體間的反饋系統是針對生存的基本的需求設計的,目的是保護我們的安全。
我們的大腦最早發展的部分是腦部的邊緣系統,也就是大腦中潛意識去偵測危險和安全的部分。
隨著現在疫情在你我周圍肆虐,我們所有人——不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感受到了致命威脅的信號。
就算你沒有看電視或上網,就算是往窗外一看,你可能也會感受到某種有威脅性的氛圍,我們可能會看到冷清的街道,路上人人戴著口罩,彼此保持著距離。被這些危險指標影響讓我們幾乎不可能用習以為常的方式生活或是思考。
儘管如此,腦神經科學研究還是提供我們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幫助所有人度過未來幾週的疫情大流行時期。
第一個重點就是:「對自己和你的孩子放鬆一點」。
請記住剛剛提到的重點:「我們想做的」跟「我們現在可以做到的」,存在著期待上的落差。
其他的建議如下:
1. 在非常時期,請降低你的期待與目標。
你的孩子現在可以達到的專注力、追蹤進度的能力以及生產力可能比平時要低,你自己可能現在也是這樣。然而,這是有充分理由的!(資源推薦:疫情期間限定|視訊媽媽支持團體)
我們的腦力現在都貢獻到生存本上了,所以,對你的孩子跟你自己多一點同理心吧。
2. 投入遊戲可以幫助我們的大腦恢復精力。
現在投入遊戲中可能看起來並不重要,但事實上它幫助我們回到一個可以思考、組織和規劃的大腦狀態。不論是對大人小孩來說都是如此。
3. 找到你喜歡的音樂,隨之搖擺吧!
讓你的身體動作正好讓你的頭腦有休息的機會。韻律和音樂是我們的大腦跟身體最好的盟友。即便你不喜歡跳舞,只要擺動你的身體,不論你人在房間、公寓或是你家後院都很有用。
你可以做原地開合跳或是仰臥起坐,反正,動起來就對了!
4.允許你的脆弱存在,不要害怕它。
就如BrenéBrown透過她的研究指出的:「面對自己的弱點是人類所能做的最勇敢之事。」現在的景況肯定是前所未見的,每一天我們都感到沉重跟具挑戰性。
但是,當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勇氣時,
我們就是傳達出正面的訊息給孩子,
讓他們知道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中,
我們仍能夠生存,
甚至茁壯成長。
你可能還會想看…
如何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每個孩子都該具備的情緒管理能力
「出現校園群聚感染了嗎?」心理師告訴爸媽怎麼做讓孩子勤洗手、戴口罩。
作者介紹
莫娜.迪拉胡克博士(Dr. Mona Delahooke)是一名與兒童及家庭工作經驗三十餘年的臨床心理師。他也是Profectum基金會(一個致力於支持自閉症兒童、青少年及成人的組織)的資深教職會員。他同時也是洛杉磯心理衛生部門的講師。他是美國心理學協會的成員,作為一名反思實踐講師,他在加州嬰幼兒心理健康領域受到高度的認可。他也經常為家長、組織機構、學校和公部門提供演講、訓練及諮詢。莫娜.迪拉胡克博士的職涯致力於推廣為發展、行為、情緒和學習差異的孩子,提供同理性、關係取向式,以及神經發展觀點的治療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