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瓦萊利・史特勞斯
譯 | 傅雅群 諮商心理師
「住手!」一個小女孩扯著嗓子吼道。
「對嘛!」另一個小孩吼,「你退後!」
我從遠處的樹林間看著這一切,一群小女孩手牽著手、在她們剛搭好的圓帳篷前方圍成一堵圍牆,一個小男孩滿臉通紅地站在她們面前,他渾身顫抖。
「我才不要!」他吼回去,「你們必須讓我完!這是規則!」,他惡狠狠地朝她們逼近。
同樣也在遠處旁觀著這些小孩的大人們開始擔心了起來,紛紛轉頭看向我,我指示他們繼續躲在附近的樹叢裡、按兵不動地觀察,其實我心裡也暗自忖度此刻是不是應該要介入,但是我心裡的直覺告訴我要等待。
那個小男孩走到帳篷旁邊、扯下帳篷的一小角,其中一個小女孩立刻大叫「住手啦!」,她們不僅絲毫不退讓,又有幾個小女孩也圍了上來、加入她們的陣容。不過,小男孩一個箭步衝進她們的帳篷,一把抓起她們藏在裡面的「寶藏」便跑走了。
小女孩們放開彼此的手,追了上去,他們繞著樹木跑,一圈又一圈地窮追不捨。小男孩終於停下腳步,轉身面向她們,他伸出雙手、說「算了!你們通通拿回去啦!」,他把偷來的寶藏都交還給她們,怒氣沖沖地走開了,最後他坐到一棵老橡樹下,自己生起悶氣。小女孩們回到帳篷裡繼續玩著小家的遊戲。
不出兩分鐘,有一個小女孩從帳篷裡走了出來,直直朝小男孩走去,她做了一件令在場所有大人都驚訝無比的事,她坐在小男孩身旁,盯著小男孩的雙眼、輕聲地對他說了幾句話,但小男孩又激動了起來,她耐心地舉起手、靜靜等待他停止大吼大叫,小男孩陷入沉默,幾分鐘過去後,他們一起起身,小女孩牽起他的手、把他領進帳篷裡加入其他小女孩。他向她們說了幾句話,她們則邀請他加入遊戲。
為什麼大人不應該輕易介入化解衝突?
想想看,如果剛才那些旁觀的大人立刻出手介入,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我們在接收到衝突徵兆的那一刻便跳下去主持一切,會發生什麼事?也許我們會說「你們要做個好女孩,讓他玩吧」,或者我們會叫小男孩別再叫了、向他解釋要怎麼做才能加入遊戲,不過這麼一來,我們究竟做了什麼?
才幾分鐘的時間,這些小孩們便學到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一課——社交情緒技能。
成長過程中,摸索如何與人相處往往相當艱辛,而這項能力無法直接由大人教導給小孩。
透過真實的生命經驗,
小孩學會如何為自己挺身而出、
如何處理憤怒與挫折,
以及最重要的是,
他們將懂得同理。
我們無法在角色扮演中練習同理、或教小孩為什麼讓其他小孩一起加入遊戲是很重要的,小孩需要透過親身實踐來學習這些事情,而且需要透過大量的親身實踐來練習!最好的學習,就是一般生活中與其他小孩玩的經驗,特別是戶外遊戲,在戶外,小孩可以遠離大人所給的世界,亂晃亂逛、盡情探索與玩樂。
現今,大多數小孩幾乎都待在室內,並時時受到大人的指揮,每天一睜開眼,小孩每分每秒要做什麼都得被大人所決定,不論在學校、或出了學校皆然。就連他們玩樂時間往往也被大人規畫得好好的、被決定要去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被縮減成二十分鐘,並只能做一些有規則的事。(延伸閱讀:「天氣熱爆不想出門,又不知道要帶孩子玩什麼…」—你知道嗎?其實「無聊」對孩子是有益的)
當我們給孩子明確的指導、更多的限制,事情有變得更好嗎?
小孩被告知什麼是可以玩的、什麼則被禁止,有許多傳統遊戲,例如鬼抓人、樂樂棒球等,現在都已不復見,連可以跟誰玩都是被大人安排好的,大人主要是為了確保小孩愉悅、安全而開心。在以前,社區裡的小孩往往會各自走到當地的水源處,在結冰的池子上溜冰,現在的小孩則變成是全副武裝地參加溜冰旅遊團,並且會因為自己溜冰的技術而受到評分與論斷。
同時,老師們也紛紛反應在學校中,越來越多小孩有情緒調節的困難,經常無法分辨自己是否可以擁有某些權利,並且每當遇到任何困難總是急著尋求大人的確保與認可。
「他們老是互相告狀」一位老師這麼說道,
另一位老師則說「現在,很少有小孩可以不要一直尋求大人的指引」。
沒錯,很諷刺,我們不斷搜尋資訊,為小孩報名了一大堆據說能讓他更聰明、更友善、更有自信、更能適應社會的制式課程。(延伸閱讀:「您跟孩子的生活已經被緊湊的行程跟學習塞滿了嗎?」-想要增加生活的幸福感,我們必須從「簡化」開始)
事實上,不受大人干涉的活動才對小孩最好。
這些活動不會去「教給」小孩什麼技能,小孩需要切身經驗與學習如何與其他人互動,如何在遇到新挑戰時仍擁有自信與能力,如何發展出某些堅強的人格特質(例如慷慨與友善),這很像是在學騎腳踏車,小孩透過「小孩作主」的遊戲經驗有越多練習,他們將能在變化莫測的社會處境下越自在自得。
不論在學校內或學校外,
如果小孩每天能有
充裕的時間與朋友自由玩耍,
他們將能學習基本的人際能力。
例如協商、交換、衝突解決、同理、友善待人、分享、惻隱之心等等都是需要透過經驗學習。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停止控制小孩之間每一個互動所將導致的每一個結果,是時候我們該退後一步,讓小孩自己去玩,因為這正是他們學習因應真實世界的重要途徑。
你可能還會想看…
「怎麼引導小小孩發展出處理衝突的能力?」—RIE教養法實戰篇
「要排隊、輪流玩、不可以搶、拿來給我沒收!」—除了把爭吵的孩子拉開,我們還可以怎麼做?
作者介紹
瓦萊利・史特勞斯 是一名教育與國外事務新聞的資深記者,她是一名兒科職能治療師、同時也是TimberNook 創辦人,TimberNook是一項新英格蘭以自然為基礎的發展計劃,主要著力於促進創造力與戶外獨自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