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珍娜.蘭斯柏(Janet Lansbury)
譯|李景惠諮商心理師
我們已經試過解釋、哄騙、賄賂、責罵…等,也嘗試給予選擇的空間、
陪她玩遊戲等有品質的關注與互動方式來滿足她,
甚至嘗試稍微同理她:「我知道你不想走,但我們必須…」,但皆無濟於事。
挫折、自責、懷疑等感受洶湧而來,是我們選錯地方導致她不喜歡學校?或是她太小、根本還沒準備好,我們卻強迫她要接受?如果是這樣該怎麼辦?就連在工作時,我們也會擔心是否應該在家陪她。這些都是合理的問題,但我們沒時間一一考慮了。
最終,不論我們如何乞求、拜託,甚至懲罰她,孩子依舊不退讓,這真的很令人抓狂。(延伸閱讀:「高需求、超敏感的小孩好難帶!」—當你感覺孩子固執又情緒化,可能來自以下原因)
然而,有件事我們還沒做:就讓感受發生。
我們還沒給孩子她所需要的時間、
空間與寧靜,
在我們平靜接納下,
讓她有機會分享她的狀態,
並感覺被聽懂而有安全感。
真的嗎?這難道不會打開閘門,並摧毀一切嗎?我們擔憂、非常擔憂,像是:這需要花太長的時間。但實際上完全相反,接納只需要一點時間,最終幫助我們省下許多與孩子拉扯的時間和力氣。(延伸閱讀:「孩子情緒安撫不下來但我需要他合作怎麼辦?」—專家表示:給幼兒簡單的選擇能幫助孩子明白怎麼做。)
讓感受發生,意味著即便有其他事務和孩子需要照顧,
當她心煩意亂時,我們必須與她同一陣線。
這時,只需做一點全然接納就會大有幫助。在我們冷靜地與她眼神交流,並真心地傳達:「妳今天真的不想去」後,告訴她:「我需要去處理…事,但我很快會回來照看你」絕對不會錯。接納是一種被動的實行法,這表示我們不需刻意做什麼,或必須等到孩子感覺好一些為止。
這種方式難道不會讓孩子以為大人屈服了,從此就不需再去學校嗎?
不會。當我們積極地感知、釐清,穩定地承接孩子的感受,視這些困難的時刻為珍貴的轉機:
是讓孩子從壓力與緊繃中釋放的時刻,
是讓孩子體會到她的感受是健康、
安全且可掌控的時刻,
是讓孩子能信任大人和自己的時刻,就不會如此。
海瑟的故事:
我想與你分享一個成功故事!我與丈夫替4歲女兒報名公立幼兒園,一天上課兩個半小時,一週五天。這不是我們的首選,但身邊的朋友沒有年齡相仿的孩子,為了讓她與同齡孩子有互動機會,我們花了幾週去評估這個地方長期而言是否合適她。
第一週極度艱難。過去大部分時間我總是在家陪她,所以去學校對她而言是極大的改變。昨天是整週中最糟的一天,她巧妙地把所有鞋子藏起來,我足足花一小時去找。而當我終於找到並幫她穿上,她不斷把鞋子踢掉並重複尖叫著:「我不想去!」
到車上她再次踢掉鞋子,整趟路都從後座往我身上吐口水。吐口水不是平時她會做的事,所以我知道她肯定覺得極度不舒服。
那晚我重複閱讀多篇你的文章,意識到雖然我明瞭她的恐懼,卻是在一個相當粗淺的層次—只是說話而沒有先與她連結,這本質上沒什麼意義。我也發現自己試圖要「說服」她好好過一天,我會說:「但你會做很多有趣的東西啊!你可以為我做一個嗎?」我現在知道,即便我帶著善意地說這些話,仍是無效的。
今天,我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當她開始尖叫著不想去學校,我蹲在她面前,看著她的眼睛說:「妳今天真的不想去學校」她繼續尖叫,我便如此重複回應。她停下了尖叫,開始幫我整理她的書包並放到車上,我們有些時間在車道上奔跑一下,接著她便跳上車、坐進她的汽車座椅。
當我們到達學校,她走進門口前的隊伍中,與其他孩子一起等待老師,我與她親吻道別便離開了。我清楚知道她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拒絕去學校,但現在我知道如何處理了,謝謝!
這是另一則故事,當我在寫這篇文章,我收到瑪莉安的訊息(我認為這是個要我分享這則訊息的徵兆)她的女兒瑪洛近期從我RIE幼兒輔導班「畢業」,下面這段經歷讓我比以往都更想念她:
我想快速地感謝在您RIE課程中學到的一切。今天是瑪洛上幼兒園的第三天,我坐在她身旁,在我們離開前,目睹她哭泣並牽著她的手,我沒有試圖去改變她的沮喪感,只給她一塊濕毛巾。哭了20分鐘後,她站起來說:「好的,媽媽我們走吧。妳離開後,我會去畫張圖送給妳。」
你可能還會想看…
「怎麼強化孩子理解自己情緒的腦迴路?」—與孩子的情緒對焦,是形塑大腦的重要方式。
「經驗情緒就像火車過隧道,除了通過別無他法。」—當你這麼做,有助培養孩子的情緒韌性。
「崩潰小孩一出現,我的理智就斷線…」—一起學小孩人生中的大功課:情緒的自我調節(上)
作者介紹
珍奈特.蘭絲柏芮(Janet Lansbury)曾是一名演員和模特兒,她對親職教育的熱情是從她成為一位母親後,向嬰兒專家瑪格達·戈貝爾尋求指導時便開始了。她深受瑪格達的啟發,也相當感激她,於是她開始跟著瑪格達接受專業訓練。在過去的20年裡,珍奈特在洛杉磯教授RIE的育兒課程,在許多兒童早期研討會上擔任演講嘉賓,也撰寫育兒文章,並在嬰幼兒教育資源理事會(RIE)任職。 她鼓勵父母和與兒童工作的專業人員把嬰兒看作是獨特的、有能力的人,具有自然的學習能力,不需要特別教就能學會、也能發展運動和認知技巧、溝通、面對該年齡會有的挣扎、發起和指導獨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