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好孕40週
  • 初生12個月
  • 專業選文
  • 會員中心
    • 會員登入
    • 會員註冊
  • 加入Line好友
  • 登入
  • 註冊會員
  • 會員中心
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每周孕事
    • 生產故事
  • 好孕
  • 初生
  • 專業選文
  • 影音課程
    • 嬰幼兒課程
    • 生產準備
  • .
  • .
  • .
  • 帶養難題
  • 幼兒
  • 正向教養
  • 熱門專題
  • 親職看版

「只是想讓小朋友乖一點。」—當我們盲目要求對權威順從,被犧牲的很可能就是孩子(上)

  • 2023 年 6 月 14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Total
0
Shares
0
0
0
0
0
Like
Line
Tweet
Pin it
Share
Share
Like
文|方可廷諮商心理師
最近社會上幼兒園餵毒事件鬧得沸沸騰騰,
一個本應是給予孩童滋養、溫暖與安心學習的環境,
竟藏著潛在風險與毒害,其實無論是否身為父母,
我們的內心都一起經歷了巨大的衝擊與恐懼。

漠視孩童權利的毒害

在2018年台灣公視播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影集,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作品,透過不同故事演出了很多值得反思的議題。吳曉樂表示「第一個『你的』跟第二個『你的』,是不一樣的意思。先是表達關係,才是表達從屬,而關係跟從屬本就不平等。」

權力不對等的壓迫可能對弱勢者和孩童的心理健康產生長期的影響,例如:產生無助感、恐懼、和抑鬱等負面情緒,甚至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心理狀況。在《兒童權利公約》中提及孩童都是獨立個體,既不是任何一個人的財產更不是附屬品。每個小孩都有基本人權,且每個人都須尊重孩童的權益。(延伸閱讀:如何尊重、不磨滅孩子自在的天性,又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東西呢?)

其中我們最容易忽略孩童的「遊戲權」與「參與權」。

《兒童權利公約》:
孩子們在符合正當與健康的情況下,
快樂且安全的享有休閒活動的樂趣,
不讓他受到欺負與傷害,
並擁有自己的行動空間與時間。

例如:當孩子在進行團體遊戲時,未依照本來老師規定的方式投入活動,但其實不影響他者時,我們能否發揮些創造力,讓孩子使用自己的方式參與活動。

權力位階的意識是需要練習的

身為諮商心理師,
同時也補教業與學齡前兒童和青少年相處的我,
覺得在權力位置上
如何敏銳的覺察
並意識到自己容易不小心
壓迫孩子的權利是很重要,
且需要有意識練習的
。

我常反問自己:「剛剛為何突然那麼生氣?為何今天特別受不了孩子的吵鬧或不配合?我知道孩子課前有什麼未完的情緒在延續嗎?我的目的到底是要孩子聽話,還是要讓他們在課堂上有學習?」有時即便不惡意傷害孩子,權威者仍然會不小心壓迫或霸凌到孩子,這時權威者也需要有停頓與反思,練習反問自己,才可能與孩子有不同的學習經驗。(延伸閱讀:到底什麼是適當的管教?什麼是虐待?爸媽該如何區辨管教與虐待?(上))

孩童的身心發展很關鍵,他們的世界正在被形塑中,需要一個足夠好的照顧者,讓孩子感受到被保護與可依賴,才能建立安全依附的關係經歷分離,然後向外探索。

在擁有足夠好的經驗與感受下,也才有足夠的內在資源來面對往後的挫折與困難。除了保障孩子生理健康,心理上的脆弱性也是同等重要。

被壓迫的孩子
可能內化壓迫者對他們的貶低和批評,
認為自己可能是不乖、
不值得或無價值而被懲罰,
感到內疚和負罪。

當孩子無助地在權威者面前感受到無法表達真實的情感或需求,且無法改變現狀或保護自己時,他們會感受到壓抑、憤怒、沮喪或憂鬱,導致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產生扭曲的認知,引發內心劇烈衝突。(延伸閱讀:「我小時候被打現在還不是好好的!」—體罰到底是教養的必要之惡還是一種暴力?)

「有效與好」的毒害 ,為了你還是滿足我?

「有效學習、一致整齊的規範、好的表現與服從」,
是孩子真的需要的?還是權威者,
需要滿足自己「有能教導、管理與好」的表象,
而犧牲了孩童的獨特性與發展空間?

在權力不對等的關係與環境中,弱勢者和孩童常常被剝奪了自主性和自我表達的權利。值得思考的是,在團體中有多少「彈性」能夠接受孩子的個別需求與獨特性。他們可能被迫順從權威者的意願,例如:必須在時間內吃完午餐、午休、參與特定活動。還記得在我幼稚園小班時,因胃口小且吃飯速度太慢,幾乎每天要吃到同學都午休了,我還被罰站,老師說要吃到完才能能去睡覺。這看似小事,但小班的我開始擔心午餐時間的來臨、吃不完的壓力到最後在升中班時抗拒上學。

你可能還會想看…

「只是想讓小朋友乖一點。」—當我們盲目要求對權威順從,被犧牲的很可能就是孩子(下)

如果孩子堅持己見只是自我發展的一部分,為什麼還要對孩子設限制呢?(上)

「迎接開學,怎麼幫小孩重拾常規與紀律?」—專家表示掌握以下3重點,有效促進親子合作

「小孩固執、脾氣硬爸媽好苦惱。」—其實固執、高堅持的小孩有這些優勢。


作者介紹

方可廷諮商心理師,一個不斷想從限制中找自由的人兒。身兼美語老師與諮商師,在教育與諮商的路上,想給孩子更多的彈性與自主,讓他們除了學習之外更是培養自我價值與創造力。
從醫院實習、在校輔導、社福機構到精神科診所的經驗中,深刻感受到我們都在衝突與矛盾中渴望被理解。願為心靈留一隅空間,好好被聽,好好訴說。讓文字成為青鳥,傳遞滋養給你。

 

Total
0
Shares
Like 0
Line 0
Tweet 0
Pin it 0
Share 0
Share 0
Like 0
個人頭像
愛兒學編輯部

相關主題
  • 保護孩子
  • 兒虐
  • 區辨管教與虐待
  • 合理的限制該怎麼拿捏
  • 尊重孩子
  • 小孩不聽話
  • 小孩有主見
  • 小孩脾氣硬
  • 小孩講不聽
  • 幼兒叛逆
  • 幼兒園餵毒事件
  • 設限制
Previous Article
「爸爸媽媽陪我玩!」---炎炎夏日,0-6歲居家避暑感覺統合小遊戲(下)
  • 幼兒
  • 幼兒發展
  • 熱門專題

「爸爸媽媽陪我玩!」—炎炎夏日,0-6歲居家避暑感覺統合小遊戲(下)

  • 2023 年 6 月 14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Next Article
  • 帶養難題
  • 幼兒
  • 正向教養
  • 熱門專題
  • 親職看版

「只是想讓小朋友乖一點。」—當我們盲目要求對權威順從,被犧牲的很可能就是孩子(下)

  • 2023 年 6 月 14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30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30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難道我不是為了孩子好嗎?」—從一位母親帶養女兒的反思,看見孩子自由成長的力量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9 日
繼續閱讀
  • 你的童年
  • 帶養難題
  • 正向教養

Podcast|為什麼我總要控制一切?談女性的「控制慾」與無法接受幫助的孤單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7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是孩子控制力差?還是選擇性配合?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5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怎麼讓孩子學得深?」—探索和觀察,是孩子最好的學習起點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3 日
繼續閱讀
  • 你的童年
  • 專業選文
  • 親職看版

Podcast|當「鑰匙」不再只屬於他人:學會擁有自己的女性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20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為什麼孩子就是不把食物吞下去?」—父母全心全意的關愛,在孩子眼中竟成了控制(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19 日
熱門主題
  • General
  • 你的童年
  • 哭泣
  • 單親家庭
  • 嬰兒
  • 嬰兒按摩
  • 嬰兒照顧
  • 嬰幼兒課程
  • 寫給爸爸
  • 專業選文
  • 帶養難題
  • 幼兒
  • 幼兒發展
  • 影音課程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手足感情
  • 正向教養
  • 母乳與餵食
  • 每周孕事
  • 準備懷孕
  • 溫柔生產
  • 熱門專題
  • 生產故事
  • 生產準備
  • 睡眠
  • 親子關係
  • 親職看版
最新文章
  •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下)
  •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上)
  • 「難道我不是為了孩子好嗎?」—從一位母親帶養女兒的反思,看見孩子自由成長的力量
  • Podcast|為什麼我總要控制一切?談女性的「控制慾」與無法接受幫助的孤單
  • 是孩子控制力差?還是選擇性配合?
人氣文章
  • 「我的小孩脾氣不太好…」別擔心!讓專家告訴你10招調節情緒小秘訣,輕鬆面對親子教養問題。
    生氣的情緒是有功能的,在我們恐懼、傷害、失望、痛苦或悲傷令我…
  • 哺乳應該間隔多久呢?研究指出「順應餵養」有助媽媽充足泌乳(上)
    「順應餵養」(responsive feeding)是順應育…
  •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你知道要維持關係健康,每一個負向互動都需要額外五個正向互動來…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如果我們老是容許小孩生氣,他們會有辦法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嬰幼兒心智健康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嬰幼兒心智健康跨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愛兒學|英國精神分析學…
愛兒學
  • 關於我們
  • 合作專家
  • 愛兒學推薦心理師
  • 會員中心
  • 客服信箱
  • 隱私權聲明
  • Facebook
  • Instagram

Love-Parenting Inc ©

Site BY IMAGINARY ZEBRA

加入好友

填入關鍵字後請按Enter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