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彼得.格雷博士(Peter Gray Ph.D)
譯|馮彥翔 諮商心理師
但有小孩的人(或者每個曾經是小孩的人)都知道,
小孩子喜歡用一些很高風險的方式遊玩—這種方式結合了
自由的喜悅與恰到好處的恐懼感,混合成興奮刺激的感覺。
事實上,為了保護我們的孩子,我們需要允許他們以一些看來很「高風險」的方式遊玩。
六種高風險遊戲的類型
挪威特隆赫姆瑪格麗特皇后大學的艾倫·桑塞特(Ellen Sandsete)從各地的兒童遊戲方式中辨識出六種類型的吸引他們的高風險遊戲,包含:
1.很高的高度。
小孩子會爬到樹上,或者爬到其他有點恐怖的高處,
來獲得一種鳥瞰的視野,以及興奮刺激的感覺:我做到了!
2.很快的速度。
小孩子會在藤蔓上或者繩子上擺盪,或者玩盪鞦韆,
滑雪橇、雪板、冰刀,或溜滑梯;在獨木舟或小船上順流而下;
騎腳踏車、滑板,或者其他的方式,
來體驗高速中幾乎(但不會真的)失控的刺激感。
3.危險的工具。
在不同文化中,小孩子會玩刀、弓箭、
農具(可能結合了工作與玩樂)或者其他有潛在危險的工具。
被信任可以掌握這些工具,是一種很大的滿足,
另一方面知道一個不小心就會造成傷害,也帶來在控制時的刺激感。
4.危險的元素。
小孩喜歡玩火,或者在很深的水中或者水邊玩耍,
而這都帶有危險性。
5.打鬥與打鬧。
小孩會彼此追逐,並遊戲性地打鬥,
還通常喜歡讓自己陷入弱勢的位置─成為被追趕的人,
或者摔角時被壓在下面的人。
這些位置較有可能受傷,而且需要較多技巧來克服。
6.消失/走失。
小小孩會玩躲貓貓,體驗暫時與同伴分離的刺激感。
比較大的孩子會自己從大人的身邊溜走,
進入對他們來說新奇且在想像中充滿危險的地方,包含走失的危險。
高風險遊戲的演化價值
其他年幼的哺乳類也喜歡玩高風險的遊戲。年幼的山羊會沿著陡峭的山坡嬉戲,並跳到空中,這可能他們難以順利著地。小猴子會在樹枝間擺盪,樹枝間的距離可能遠到有挑戰性,而且是在摔下來可能會受傷的高度。年幼的黑猩猩會從較高的樹枝上落下,並在摔到地上前抓住低處的樹枝。(延伸閱讀:讓寶寶光腳丫!有益促進一連串正向發展)
並非只有人類,
而是大多數的年幼哺乳類,
會花很多時間追趕彼此、互相打鬥,
而且他們也通常喜歡讓自己處於弱勢位置。
從演化的觀點來看,有個很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為何這種高風險的遊戲會存在?它可能造成受傷(即便較少重傷)甚至(罕見的)死亡,那為何在天擇中沒有排除這種行為?想必這種行為帶來的好處超過它的風險。這種行為會有什麼好處?實驗室中的動物研究給了我們一些線索。
研究者在小老鼠的某個重要發展階段中,設計一些方法讓他們無法遊玩,但沒有阻止他們有社交活動。在這樣的狀況中長大的老鼠會在情感上有缺陷,當把牠們放到陌生的環境時,他們會過度恐懼,無法像一般的老鼠那樣去適應並探索新環境。把牠們和不熟悉的同類放在一起時,牠們會因恐懼而動彈不得,或者出現過度的攻擊性、毆打他人。在先前的研究中,被剝奪遊玩的猴子也出現相似的結果(即便在這些研究中所做的控制不如後續的老鼠實驗這麼好)。這些研究結果指出了遊戲的情緒調節理論─
遊戲的主要功能之一
是要教導年幼的哺乳類動物
如何調節恐懼與憤怒。
在高風險的遊戲中,年幼者讓他們自己暴露在適量的恐懼中,並且在面對這些恐懼時,能夠保持思考並且做出適當的行為。(延伸閱讀:「陪小孩玩到快沒招了嗎?」—掌握讓孩子自得其樂的6訣竅,做個安靜陪伴的大人)
刺激的遊戲幫助學習如何調節情緒
小孩在刺激的遊戲中
學會如何調節恐懼、
克服它、並且維持活力。
在打鬧遊戲中,他們可能會不小心傷害到其他人,也可能會經驗到憤怒。但為了要繼續遊戲,他們必須要學會克服憤怒。如果他們真的暴怒了,遊戲就結束了。(延伸閱讀: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因此,基於情緒調節理論,
遊戲,與其他事物一樣,
是年幼哺乳類學會
控制恐懼和憤怒的方式。
這幫助小孩能面對真實生活中的危險,以及與他人密切互動,而不會被負面情緒所控制。
在當代文化中,剝奪玩樂造成有害的後果
基於這樣的研究,在2011年演化心理學期刊的一篇文章中,Sandseter寫到:
「如果小孩子被禁止玩一些
適齡的高風險遊戲,
我們可能會看到當代社會
有越來越多的神經質
或心理病理現象。」
她寫得像是對未來的預言,但我回顧一些資料之後,發現她所描寫的未來其實已經存在一陣子了。(延伸閱讀:電子產品大危機:它們對孩子的大腦和感官處理能力有何影響?)
簡單來說,證據如下。在過去六十年中我們看見了在我們的文化之中,小孩子不受大人掌控、自由玩樂的機會漸進式大幅地下降,尤其是他們從事這些高風險遊戲的機會。在同樣的六十年間我們也看到小孩子的精神疾患,尤其是情緒疾患漸進式,而且也大幅地上升。(延伸閱讀:我們都是「兒童文化」殺手)
回顧上述提到的六類高風險遊戲。在1950年代,就算很小的小孩也都在用這些方式玩遊戲,大人可以預期到,也允許他們這樣玩(即便有時不太喜歡)。現在放任小孩這樣玩的家長可能被指控疏於照顧,就算沒有被公權力介入,鄰居可能也會舉發。
在下篇文章中,我們將繼續探討高風險遊戲跟心理發展的關係。(延伸閱讀:「太危險了!快下來!」—為什麼小孩總喜歡玩一些刺激又危險的遊戲?(下))
你可能也會想看…
「不同年齡的小孩,分別可以使用多久時間的電子產品? 」—關於2-5歲的3C使用管理建議
作者介紹
彼得·格雷(Peter Gray),美國心理學家,目前在波士頓學院心理學系任研究教授。他經常被邀請去給父母們,教育者們和研究者們演講,講述孩子們在自由的玩方面的需求,以及自然選擇的設計是如何使得我們的孩子擁有可以掌控他們自己的教育的能力。他是一本廣泛採用的心理學教科書《心理學》[1]的作者,該書現在已經是第七版。這本書的發表(1991年)開拓了新的領域,是第一本引入達爾文進化論的通用心理學入門教材。他也是《玩耍精神:會玩的孩子真的有出息》的作者,以及Psychology Today雜誌上著名博客「Freedom to Learn」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