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志恆
可以預見,未來AR或VR等虛擬實境的穿戴裝置會更加普及。
人們早已慣常使用網路來解決生活中的大小事,
孩子自然不可能永遠不碰觸這些數位玩意兒。
早在學齡前,孩子已是這場數位盛會的參與者,
大人不可能永遠讓他們置身事外。
問題是,年幼孩子的自我控制與訊息篩選能力均不足,大人該如何幫助孩子開始接觸數位科技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得從「內容用途」「使用方式」與「載具形式」等三個面向來談起。
手機是工具還是玩具?
「3C網路是工具,而不是玩具!」
請務必把這句話記在心底,
也時時刻刻讓孩子理解這樣的觀念。
這句話的意思是,3C網路是用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增進生活便利的途徑,而不是拿來消磨時間的娛樂產品,更不該是填補生活空虛的安撫物品——即使現今大多數人都在3C網路中尋歡作樂。(延伸閱讀:「當孩子抱怨你太沉迷滑手機…」—低頭族爸媽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
所以,在什麼契機下可以開始讓孩子接觸到數位工具或網路呢?答案是:當生活中有需要時,任何時候都可以起步。例如,孩子對某事物感到好奇,需要解答,而身旁的紙本書籍等參考資料不足以滿足孩子時,大人可以陪孩子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資訊,透過閱讀更多的文字或影像,拓展視野、滿足好奇心。
舉個例子,我的女兒剛滿兩歲時,初次聽到遠方煙火轟隆作響時,感到害怕不已,於是我就帶著她在 YouTube 頻道中搜尋關於煙火的影片,觀賞煙火的絢爛與美麗,同時告訴孩子為何會伴隨巨大聲響。於是,她對於煙火就有多一份的認識。(延伸閱讀:「你怎麼又分心了?」—與其規定孩子要專心,不如幫助他建立有益維持專注力的環境。)
當然,你也可以刻意給孩子任務,讓孩子透過3C網路來完成。例如,讓孩子試著規畫三天兩夜的家庭旅行,在有限的時間與金錢下,又要滿足不同家庭成員的期待,該如何安排路線、住宿、交通和飲食呢?
試著讓孩子主導,而大人在一旁提醒,
與孩子對話討論,是相當有意義的。
在學習上,也可以讓孩子透過網路平臺補強學科,
例如「均一教育平臺」就是現今許多中小學老師,
個別化地幫助孩子跟上學習步調的重要媒介。
別擔心孩子不會使用數位工具,因為現代人再也不需要閱讀使用說明書,就能使用各種新的科技產品。對孩子而言,不論是自己摸索或者觀摩大人示範,都能很快上手。也正因為如此,不能只是把電腦、平板或手機,直接丟給孩子自己使用就沒事了。(延伸閱讀:從挫折的經驗中,和孩子一起發展出接納情緒的勇氣。 (上))
使用方式:陪著孩子一起使用
越小的孩子,不論用途為何,
越需要大人全程陪著孩子一起使用3C產品,
或接觸網路內容。
一直以來,在許多公共場合,隨處可見大人在幼兒吵鬧時,把手機丟給孩子看影片換來片刻的寧靜。變相地讓數位裝置成了保母或安撫物,是相當不妥的。可以的話,在孩子剛接觸數位科技的頭幾年,父母最好是陪在一旁,一方面引導孩子如何正確運用豐富的數位資訊,一方面,也與孩子一同討論與檢視內容的適切性。於是,使用網路或數位裝置成了親子之間的共同體驗,而這個過程提供親子之間對話與交流的素材。在這裡,使用網路是其次,共同體驗和對話交流才是重點。
「何時可以給孩子自己的手機?」—這樣陪伴孩子,養成健康的3C使用習慣(下)
作者介紹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長期為青少年工作的心理助人者。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巡迴各地心理成長講座/課程累積上千場。在經歷近十年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遠大的助人夢正在開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