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衛,尼爾德(David Nield)
譯 | 馮彥翔 諮商心理師
小嬰兒接收到的擁抱和親密安撫,不只能提供他們溫暖、舒適和愛。
一篇2017年的研究指出,肢體接觸會在分子生物的層次影響小嬰兒,並且可以持續多年。該研究顯示,在嬰兒期有較少肢體接觸以及較高壓力的寶寶,之後會在影響其基因表現。(延伸閱讀:「新生兒延遲斷臍有哪些好處?」讓婦產科醫生為您解答!)
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in Canada)的研究團隊表示,這仍是非常初期的研究,而且尚未明確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但這個結果仍然給科學家們一些啟發,關於身體接觸如何影響表觀基因組(epigenome)─在生物化學的層次影響體內的基因表現。
在該研究中,94個嬰兒的家長,自出生五週後開始,每天記錄接觸以及擁抱嬰兒的狀況,以及嬰兒的行為表現─睡覺、哭泣等等。四年半以後,再從這些幼兒身上採取DNA樣本,檢測名為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的生化改變。
甲基化是一種表觀基因學的機制,讓染色體的某個部分附著上炭和氫原子,通常會改變基因的運作,以及影響他們的表現。DNA甲基化也可以作為生物發展狀況以及其歷程的標記,並且也會被外在環境因子影響。
受到較多接觸跟安撫的寶寶,免疫系統跟新陳代謝系統的發展較好
研究者發現,「高接觸」組的寶寶與「低接觸」組的寶寶相比,在五個DNA位置上的甲基化有差異,其中有兩個在基因裡:一個與免疫系統有關,另一個與新陳代謝系統有關。
研究團隊測量基因表現的年齡,以及從血液和身體組織中測得生物體的年齡。在嬰兒時期沒有得到太多接觸以及經歷較多壓力的寶寶,他們基因上的標記低於其年齡的預期值。
團隊人員邁克爾·科伯(Michael Kobor)表示:「在兒童身上,我們認為較緩慢的基因表現年齡可能代表比較不良的發展歷程。」
事實上,2013年有個研究,觀察小鼠在幼年期接收到的照顧和關注的量,發現類似的研究結果。基因表現的年齡與實際生理的年齡之間的差距,在過去被認為與健康問題有關。但仍要提醒,目前要下結論仍太早了。科學家承認他們仍不知道,這樣的結果在日後會怎麼影響孩子。
但他仍讓我們看見,親密的接觸與擁抱,可能會在基因的層次上影響身體。(延伸閱讀:認識與安撫新生兒情緒 )
當然我們早就知道與人類接觸對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發展在很多層面都有好處,但這是第一個研究,去觀察這如何在表觀基因學上影響人類嬰兒。未來仍需要更多研究來找出其中的機制,以及研究這樣的改變是不是會造成更長遠的健康狀況影響。
一位研究員莎拉·摩爾(Sarah Moore)說:「我們計畫追蹤看看那些『生物上的不成熟』會怎麼影響兒童的健康,尤其是心理發展部分。」(延伸閱讀:「壓力真的對孕婦跟胎兒有影響嗎?」—研究指出壓力影響層面廣泛且深遠!)
這個初期的發現,
讓我們更正視提供
身體接觸的重要性,
尤其是處在壓力中的嬰兒。
該研究發表在《發展與心理病理》(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你可能也會想看…
「聽到嬰兒爆哭心好慌!」—當你越能辨識寶寶的哭,越能形成正向的互動循環。
「嬰兒睡眠訓練真的有效嗎?(下)」—要孩子學會自我安撫,其實你要做的是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