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簡亦成諮商心理師
「爸爸,你的存在好重要。」—獻給每一位認真又努力的父親(上)
面對父職焦慮的協調方針
1.體認自己的限制並定位目標
不同階級位置的父母運用資源有所不均,也形塑不同的親職投入和教養重點。例如:經濟資本充足的看中孩子的國際競爭力,父職包括投入安排課程和連結人脈。較缺乏的家庭可能為了其看重升學而投入補習費的準備,讓孩子提升競爭力(藍佩嘉,2014)。
爸爸們不用焦慮於自己沒有滿足
所有專家或文化期待的父親角色,
可以先認識自己目前扮演角色的獨特性。
2.與另一半討論彼此的角色期待
許多男性習慣行動,不習慣表達感受。而親職角色焦慮和親職實行是兩個人的事情。有研究發現,伴侶的支持有助於新手父親在過渡期獲得有益的調適(Baldwin et al., 2018)。
可以試著跟伴侶或者其他照顧者
一起溝通彼此的角色期待,
可以一起承擔焦慮,討論出教養共識。
在這個共識下,進一步溝通期待對方可以做些什麼,也會幫助彼此協調辛苦的親職工作。(延伸閱讀:「我也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爸爸的。」—生產隊友的醞釀(上))
3.看見自己的獨特重要性
身為新手爸爸,你們扮演的什麼角色呢?你是否覺得自己不像主要照顧者那樣與孩子有更多的相處與重要?
Lamb(2004)提醒了我們,
父職角色從「經濟支柱」(bread-winner),
轉變為包含朋友、照顧提供者、配偶、 保護者、
示範者、道德引導者、教導者等多種而重要的角色。
養育小孩、經營家庭甚至協調外在世界的考驗,需要一個功能多元,能扮演不同角色的家長。父親的角色是如此豐富和重要,爸爸不是第二個媽媽!
4.尋求支持
Baldwin等人 (2018)的研究發現,
父親們常以否認或逃避來因應角色限制的壓力。
父親們可以停下來感受自己的焦慮和思考所欠缺的資源,並尋求支持。
每位父親都有其角色的重要,其中的承擔與辛苦未必是他人能夠認同和理解的。(延伸閱讀:「要當好一個現代爸爸到底有多難? 」—萬事屋爸爸的修行之路。)
父職也非單一人可以完成,也需要母職,以及其他家人的協助。祝福父親節快樂,祝福每位父親可以能在這角色中調適,並找到與隊友一起分工執行親職方式。
你可能也會想看…
給爸爸的照顧指南—爸爸不是媽媽不在時的代打,而是促成健康母嬰關係的要角。
心理師媽咪系列 | 為什麼老婆要抱怨又不討論怎麼解決問題?—新手爸爸求生須知
新手爸爸攻略(上)-當爸爸提供孩子這樣的陪伴時,CP值最高!
作者介紹
簡亦成諮商心理師,溫和、溫暖卻深具批判性的矛盾個性。我從學校工作跨到社區工作,持續關注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一起發掘孩子的生命力以及親子之間的愛。我也深知家庭互動深深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希望透過文字發掘我們對於社會文化與性別的自覺力與反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