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蘿拉‧馬克罕(Dr. Laura Markham)
譯|馮彥翔
重點不是要改變孩子的性情。
重點是要尊重並且重視他們的性情以及獨特性,
並協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探索世界。」─Dr. K.R. Merikangas
家長常常問我,怎麼幫助「害羞」的小孩。
但到底「害羞」指的是什麼呢?
有些被認為很「害羞」的小孩是高敏感族群,對周遭環境很警覺,並且會強烈地被影響。其他的可能是較內向,他們需要一些時間遠離人群,才能充電、恢復能量。有些小孩沉浸於自己的想像和想法裡面,因此單純覺得社會互動比較無趣。另外有些小孩在他們的「依附對象」沒有在身邊作為後盾時,會感到比較焦慮。(延伸閱讀:「我不要去上學…」—想降低分離焦慮,爸媽可以這樣做讓孩子感覺安心(上))
而大多數人說的「害羞」,通常是指在社交情境中,會覺得不舒服或者焦慮。美國心理健康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在2011年有個大型研究,發現在美國有半數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害羞」。事實上,也有半數的成人覺得自己「害羞」,並且有更多人說他們小時候很「害羞」。這數量其實很多。另一方面大多數成人認為自己有辦法應付大多的社交場合,至少大多數時間是這樣。即便有時候一開始他們會有些擔憂,但之後也有辦法應付,經過這些經驗他們越來越有自信。
所以回到這篇文章的目的,假如你讀這篇文章是想要幫助你的孩子,在社交場合更舒適自在。
也許你很正向地欣賞你的孩子的獨特性,他們會留意到其他小孩不會注意到的微小細節。
但若孩子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容易感到焦慮,會擔心也是很正常的。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交朋友、在學校自在發問、為自己發聲。
好消息是大多數小孩可以學會因應社交焦慮,能夠快樂地與他人交流,加入新的團體,為自己說話。有些小孩只需要一點點額外的支持。
1.在養育孩子時,留意到他的需求並回應這些需求
在研究中發現,高敏感的年幼猩猩,在極度滋養的母親照顧之下,能夠成為團體中的領導人物,但若是給回應性較低的母親撫養長大,便可能會一輩子比較焦慮跟恐懼。
回應性高的母親會幫助高敏感的孩子
學會如何安撫自己、並調整因應方式。
這會讓他們的高敏感度變成一種資產,讓他們更能夠覺察到同儕的需要,並且更擅長協商團體事務。
2.同理孩子的擔心,避免羞辱他們
認可孩子的感受,不要有負面評價,這會讓他們對自己有正向感受。讓他們覺得自己有哪裡做不好或者有什麼問題,只會讓他們對自己感覺很糟,因此有更多的不安全感。同理你的孩子也會幫助他發展同理心,這能增進他們的社交技巧,幫助他與他人連結。(延伸閱讀:「並不是感覺丟臉才能學到教訓。」—5個尊重孩子又能幫助他學會自我控制的教養原則)
3.教你的孩子信任他們的內在指引─讓他們知道不舒服是OK的
大多數的人會覺得當我們不舒服時,我們應該換個做事方式或方向。但當面對新事物時,感到不舒服也是很正常的,並且這也是我們成長的方式。
讓你的小孩知道感到不舒服是OK的。
當他感到不舒服時,他需要去留意這些感受,
並且試著安撫自己,才能更清晰地思考。
之後便是評估狀況。真的會有危險嗎?如果有的話,要請孩子去尋找可信賴的協助者。(延伸閱讀:「只是想讓小朋友乖一點。」—當我們盲目要求對權威順從,被犧牲的很可能就是孩子(上))
但只有極少數狀況是會有真的危險的。大多數時候,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只是對於新的情境的反應。在這些狀況下,也許會有一些新的東西要去學習,或者他會遇見一些有趣的人。這些時候,孩子的工作便是告訴自己,去留意當下的情境,鼓勵自己一小步一小步去適應新環境。隨的時間過去,會累積一些正向經驗,他可能會開始享受並且重視這個探索的過程。
【看更多實用的育兒文章,請見蘿拉博士的教養經典】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二部曲》

【購買情緒對焦1】
博客來: https://pse.is/QCWX5
TAAZE: https://pse.is/SPHS8
金石堂: https://pse.is/UPR3Z
誠品: https://eslite.me/UG2WE
心靈工坊: https://pse.is/RQ6UV

【購買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
博客來: https://pse.is/x3hr2
TAAZE: https://pse.is/txsey
金石堂: https://pse.is/ts92y
誠 品: https://eslite.me/urtsr
心靈工坊: https://pse.is/wynz2
你可能也會想看…
「我的小孩很內向又容易緊張。」—14個幫助孩子克服社交焦慮的小技巧(中)
「當我設限制,孩子就發脾氣怎麼辦?」—限制不合理的行為,但允許小孩擁有自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