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好孕40週
  • 初生12個月
  • 專業選文
  • 會員中心
    • 會員登入
    • 會員註冊
  • 加入Line好友
  • 登入
  • 註冊會員
  • 會員中心
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每周孕事
    • 生產故事
  • 好孕
  • 初生
  • 專業選文
  • 影音課程
    • 嬰幼兒課程
    • 生產準備
  • .
  • .
  • .
  • 嬰兒
  • 懷孕生產
  • 溫柔生產
  • 生產故事

「我的身體,正在為新生命鋪路」—孕期不適與健康行為選擇

  • 2025 年 6 月 14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Photo by John Looy on Unsplash
Total
1
Shares
1
0
0
0
0
Like
Line
Tweet
Pin it
Share
Share
Like
文|林郁晴助產師
編|王姿雅
懷孕是一趟身心經歷許多變化的旅程。
當身體產生變化或不適,都顯示著妳的身體正在盡力為新生命鋪路。
過程中,除了補充足夠且均衡的營養,最重要的是在對自己信任和他人的支持中,聆聽身體的需求並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行為。

孕媽咪們,我是郁晴助產師,在產科單位服務了超過十年,是妳們的陪伴者,歡迎妳們來到這段特別的旅程!懷孕期間身體經歷許多奧妙的變化,同時也可能帶來疲勞、噁心、腰痠等令人不適的症狀。(延伸閱讀:Podcast|懷孕是重返童年的一場旅程)

如何在這樣的狀態下,依然能好好照顧自己、維持健康的飲食和其他生活習慣,對您和腹中的寶寶都很重要。

為自己和寶寶攝取足夠且均衡的營養

充足的養分能確保胎兒健康發育。

研究強調補充葉酸和其他建議維生素的重要性,這與胎兒的健康息息相關,建議如果可以,從孕前或孕早期就開始攝取。到了孕期中後期,別忘了補充鐵劑。

均衡飲食是基本原則,這代表要選擇對自己有益的食物,並避免不好的。例如,如果想增加蔬菜攝取,

成功的經驗顯示,可以將蔬菜優先安排在主餐和點心裡,並透過事前的計劃、採買與準備來支持。

同時,也應注意控制咖啡因的攝取量,了解其影響有助於您做出調整。(延伸閱讀:Podcast|「孕婦的飲食禁忌其實沒有你想的多? 」—營養師指出最棒的飲食方針就是用真食物種一個寶寶(上))

郁晴助產師訪談孕婦的經驗是「想吃什麼就吃,身體會告訴你所需要的,讓自己開心就好,但也會有所節制…」。

這反映了,

在經歷孕吐或食慾不振等不適時,不必強迫自己遵循僵化的飲食規則,而是可以根據身體當下的接受度來選擇食物,
以確保基本的營養攝取並維持身心愉悅,這是一種基於身體感受的實際調整。

(延伸閱讀:媽媽寶寶專欄 | 「知道自己懷孕時,其實心情很複雜…」一封心理師寫給孕媽咪們的信)

彈性的調整運動策略

在運動方面,孕婦大多會受到孕前有無運動習慣的影響,也容易因腹中胎兒狀況而影響運動種類的選擇,絕大多數孕婦會傾向溫和的瑜珈動作,也有些孕婦喜歡到戶外健走,多以有氧運動為主。(延伸閱讀:懷孕更要動起來?孕婦可以做什麼運動?—「孕動」的重點是跟自己的身體在一起(上))

郁晴助產師訪談孕婦的經驗是「做你覺得舒服的…不要過度,做你覺得有幫助的」。這意味著女性會根據孕期不同階段的身體狀況(如疲勞程度、背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類型和強度,避免過於劇烈或造成不適的活動。這種方式,

讓運動成為支持身體的方式,而非另一項必須達成的「任務」。

孕期身體的變化和不適是自然過程

在社會文化環境中,您可能接收到來自媒體或他人的壓力,要求符合特定的孕期體形或產後迅速恢復「好身材」的不切實際期望。

這些壓力可能讓您對身體形象感到焦慮。

但請記得,來自親友的保護性影響非常重要,他們鼓勵您聆聽自己身體的需求(例如感到疲憊時就多休息)、欣賞身體為了孕育生命所展現的功能,並對孕期變化抱持彈性態度。

這種對身體的覺察和靈活性,正是你在面對不適時,能夠調整飲食和活動方式、選擇最適合自己當下狀態的健康行為的關鍵。(延伸閱讀:愛兒學線上課程|懷孕生產大哉問-10堂課解答孕產疑問)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行為

支持健康行為的具體策略,例如攝取足夠蔬菜的孕媽咪會透過優先安排、計劃、採買和準備等方式來實現。這些都是需要一定自我組織和執行能力的行為。

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這些步驟,就是自我效能的展現,而親友的社會支持也是維持健康習慣的重要力量。

總而言之,健康行為自我效能也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維持健康行為和習慣,能增強你面對孕期各種挑戰的信心。(延伸閱讀:「我要當爸爸啦!」- 給新手爸爸的良心建議)

在面對孕期身體變化和外部壓力時,具備較高的健康自我效能,可能幫助您採取更為彈性且貼近身體需求的健康行為,例如根據身體感受調整飲食和運動,並有效運用如計劃、準備等策略來支持健康習慣。增加相關資源措施(如孕期助產師諮詢)也可能間接影響您的健康行為,這其中可能包含了提升其自我效能的面向。

結語

親愛的孕媽咪,面對孕期不適,請對自己溫柔並傾聽身體的聲音。專注於獲取所需營養、彈性看待身體變化、相信自己的能力,並連結身邊的支持。

這些健康的選擇,會陪伴您和寶寶健康度過孕期,享受這段特別的時光。

你可能也會想看…

無關本能—我們並非生來就知道怎麼當媽媽(上)

Podcast|「我也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爸爸的。」—生產隊友的醞釀(上)

帶小孩前,先跟自己和解—療癒受傷的心,終結代代相傳的家庭暴力。


作者介紹

林郁晴助產師,擁有16年區域醫院與4年助產所的專業經驗,現任三峽周玉惠助產所生產業務部主任。她秉持溫暖與支持的態度,專注於低風險居家生產與高風險醫院陪產,致力於尊重每一位孕產婦與新生家庭的需求,也期待更多助產師被看見。

Total
1
Shares
Like 1
Line 0
Tweet 0
Pin it 0
Share 0
Share 0
Like 0
個人頭像
愛兒學編輯部

相關主題
  • 孕婦營養攝取量
  • 孕婦運動好生
  • 孕婦飲食指南
  • 孕期禁忌
  • 懷孕
  • 懷孕不適
  • 懷孕初期壓力大
  • 懷孕初期運動禁忌
  • 懷孕期間
  • 懷孕生產大哉問
  • 支持媽媽
Previous Article
  • General
  • 正向教養
  • 親子關係

感覺統合X情緒調節—協助孩子從身體感受中培養調節情緒的能力(下)

  • 2025 年 6 月 13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Next Article
  • 嬰兒
  • 睡眠

寶寶睡不好,不是爸媽的問題,而是沒有人告訴你:「好好睡覺,是一種習慣」(上)

  • 2025 年 6 月 16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 嬰兒
  • 幼兒
  • 睡眠

「拍睡戒不掉怎麼辦?」—好眠師給哄睡爸媽的四個小建議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嬰兒
  • 嬰兒照顧
  • 幼兒
  • 幼兒發展
  • 正向教養

教養需要一點小聰明:用小策略化解每天的親子攻防戰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9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嬰兒
  • 嬰兒照顧
  • 幼兒
  • 幼兒發展
  • 正向教養

「怎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從動起來開始!—0~6歲孩子專注力的關鍵養成(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4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嬰兒
  • 嬰兒照顧
  • 幼兒
  • 幼兒發展
  • 正向教養

「怎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從動起來開始!—0~6歲孩子專注力的關鍵養成(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0 月 4 日
繼續閱讀
  • 嬰兒
  • 幼兒
  • 睡眠

帶孩子旅行也能睡飽飽?好眠技巧送給你(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9 月 21 日
繼續閱讀
  • 嬰兒
  • 幼兒
  • 睡眠

帶孩子旅行也能睡飽飽?好眠技巧送給你(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9 月 21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嬰兒
  • 幼兒
  • 正向教養

「面對寶寶的跌跌撞撞, 父母該怎麼做?」—在界限與探索之間,陪伴 0-2 歲寶寶(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9 月 16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嬰兒
  • 幼兒
  • 正向教養

「面對寶寶的跌跌撞撞, 父母該怎麼做?」—在界限與探索之間,陪伴 0-2 歲寶寶(中)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9 月 16 日
熱門主題
  • General
  • 你的童年
  • 哭泣
  • 單親家庭
  • 嬰兒
  • 嬰兒按摩
  • 嬰兒照顧
  • 嬰幼兒課程
  • 寫給爸爸
  • 專業選文
  • 帶養難題
  • 幼兒
  • 幼兒發展
  • 影音課程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手足感情
  • 正向教養
  • 母乳與餵食
  • 每周孕事
  • 準備懷孕
  • 溫柔生產
  • 熱門專題
  • 生產故事
  • 生產準備
  • 睡眠
  • 親子關係
  • 親職看版
最新文章
  • 「小小孩小責任,大孩子大責任」—從適齡任務開始,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下)
  • 「小小孩小責任,大孩子大責任」—從適齡任務開始,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上)
  • 從閱讀、提問到情緒表達:打造孩子自信學習的關鍵能力
  • 「原來你眼中的我是這樣。」—親子共演的角色互換遊戲:換位一下下,親密大升級!
  • 「親愛的,讓我們好好吵架吧。」—別讓伴侶間的四騎士,影響親子關係(下)
人氣文章
  • 「我的小孩脾氣不太好…」別擔心!讓專家告訴你10招調節情緒小秘訣,輕鬆面對親子教養問題。
    生氣的情緒是有功能的,在我們恐懼、傷害、失望、痛苦或悲傷令我…
  • 哺乳應該間隔多久呢?研究指出「順應餵養」有助媽媽充足泌乳(上)
    「順應餵養」(responsive feeding)是順應育…
  •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你知道要維持關係健康,每一個負向互動都需要額外五個正向互動來…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如果我們老是容許小孩生氣,他們會有辦法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嬰幼兒心智健康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嬰幼兒心智健康跨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愛兒學|英國精神分析學…
愛兒學
  • 關於我們
  • 合作專家
  • 愛兒學推薦心理師
  • 會員中心
  • 客服信箱
  • 隱私權聲明
  • Facebook
  • Instagram

Love-Parenting Inc ©

Site BY IMAGINARY ZEBRA

加入好友

填入關鍵字後請按Enter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