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好孕40週
  • 初生12個月
  • 專業選文
  • 會員中心
    • 會員登入
    • 會員註冊
  • 加入Line好友
  • 登入
  • 註冊會員
  • 會員中心
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每周孕事
    • 生產故事
  • 好孕
  • 初生
  • 專業選文
  • 影音課程
    • 嬰幼兒課程
    • 生產準備
  • .
  • .
  • .
  • 心理師媽咪系列

心理師媽咪系列|成為母親這件事

  • 2019 年 5 月 7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Total
21
Shares
21
0
0
0
0
Like
Line
Tweet
Pin it
Share
Share
Like

文|宇晴  諮商心理師

 

成為母親,是件神奇也神秘的過程。

在那之前,也許你只是喜歡幼孩,偶爾幻想著日後兒女的面貌與個性。又或者事業心旺盛的你,相信職場比起家庭更能點綴人生;你很難理解怎麼有人摸著嬰兒的屎尿,讚歎著,歌頌著。但直到確定懷孕的那一刻起,你的世界出現變化了。

「母親」的概念逐漸清晰,是你花了點時間接受身體住進了一個根本無法命名的生命體;已經開始調整的日常習慣,仍總跟不上所有的計畫;捨棄了喜歡的零食飲料,只牢記著醫生說要多吃或少吃什麼;刻意控制飲食,但屁股還是變寬了,皮膚也有些粗糙。但依然感到自己正發著光,因有個不知名的小東西仰賴著你,他的全宇宙就在你的子宮裡。

 

有個不知名的小東西仰賴著你,他的全宇宙就在你的子宮裡。

 

他的到來彷彿也引領著你將注意力由外轉移到內在,諸多發生在內心的活動,即使是電光石火的瞬間,卻都能深深撼動你。他的存在感變得極其強烈,還未見到面,已隨時都有人關切著。他們會問著:「你吃葉酸了嗎?」、「你有孕吐嗎?」、「你先生半夜幫你買宵夜嗎?」、「現在多大了呀?」問句包裹對胎兒的好奇,對家庭動力改變的疑惑與對母親的關懷。你瞧,嬰孩的力量何其強大,不僅為媽媽帶來天翻地覆的身體改造計畫,偶時刻意或不經意地在肚中翻個身、踹個腳、打個嗝,確保自己能被注意到。

漸漸地,莫名的焦慮襲上心頭,你聽聞誰因為某項考量自費做了檢查,誰因身體不適難以入睡或是整理著生產包包等,這些儼然與你的狀況相似,卻又不完全一樣。你渴望能參考別人的經驗,化解你對懷孕的緊張,卻也得忙碌地掏選出重要且適用的資訊。這些疲於解惑的狀態,是否讓你忽略了真實的感受呢?

 

這些疲於解惑的狀態,是否讓你忽略了真實的感受呢?

 

你與寶寶有段旁人從未參與的旅程,你們彼此需要,也對話著。你花時間定義他,你發覺他的與眾不同,也擔憂著要餵養什麼;你氣他壓到你的胃或膀胱,使你食慾不振或尿意連連,卻也藉此感受到他逐漸增長的體積與重量;他的好動或寧靜成為你判斷他個性的依據,也讓你感到安心與踏實…種種母體與胚胎間的連結,只屬於你們。

諸多研究指出,懷孕期間母親的身心狀態都影響著胎兒的狀態,這使你對心情起伏都十分謹慎,但也感到疲憊,就像是用盡全力控制住未知的事。你渴求周圍的人,尤其是伴侶能夠體貼與分擔你難以言喻的辛苦,往往最終發現只有你獨自承受著。

 

…種種母體與胚胎間的連結,只屬於你們。

 

身份轉變成母親,辛勞與心酸總是多的,甚至遠遠超過原來想像的,但也發覺肚中的寶寶像是能夠理解你般,偶能回應或在你需要休息時安靜一會。他仰賴你的養分輸入,你也留意著他的動靜。你們以臍帶相連,卻也對彼此充滿期待。

你愈來愈了解,或許所謂的「母親」,就是那個用盡力氣觀察嬰兒,也清楚自己漸漸產生變化的女人。生命的到來與成長,許多值得關注和留意的,只有母親才有機會觀察到細微的進展,並且述說著那些甜蜜又略帶苦澀的經驗。

        唯有你,能成為他的母親。

 

你可能還會想看…
心理師媽咪系列|父母衝突下孩子的身心反應
媽媽們,相信妳的直覺吧!
順利哺乳的第一步:認識寶寶的天性
妳也可以順利哺乳!

 

Total
21
Shares
Like 21
Line 0
Tweet 0
Pin it 0
Share 0
Share 0
Like 0
個人頭像
愛兒學編輯部

相關主題
  • 孕婦
  • 心理師媽咪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
  • 成為母親
  • 成為母親這回事
  • 母親
  • 自我照顧是家庭快樂的關鍵
Previous Article
言語暴力對孩子帶來的影響、症狀及因應,可以如何面對言語暴力
  • 正向教養
  • 親職看版

言語暴力對孩子帶來的影響、症狀及因應

  • 2019 年 5 月 6 日
  • AMY WRIGHT GLENN 艾咪•萊特•葛倫
繼續閱讀
Next Article
與寶寶的肢體接觸會影響她的基因表現
  • 嬰兒
  • 嬰兒照顧

抱或不抱?來看與寶寶的肢體接觸如何影響他的基因表現

  • 2019 年 5 月 8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 寫給爸爸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親職看版

心理師媽咪系列|「就是妳這樣寵孩子!不想管你們了!」—幫助爸爸解鎖擁抱脆弱的自由,才能回到合作的親職角色。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4 年 7 月 21 日
繼續閱讀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熱門專題

專業選文系列 | 從自戀到他者—母親身份的轉化歷程(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4 年 5 月 8 日
繼續閱讀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熱門專題

專業選文系列 | 從自戀到他者—母親身份的轉化歷程(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4 年 5 月 8 日
learning-from-childrens-loss-of-control-and-trouble
繼續閱讀
  • 寫給爸爸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親職看版

「當小孩闖禍時,我好像也成了一起挨罵的孩子…」—在每次的失控與麻煩中學習。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4 年 3 月 20 日
parenting-rest-or-finding-yourself
繼續閱讀
  • 幼兒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親子關係

「當母親的自己,到底是誰呢?」— 育兒,休息,還是找到自我?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2 年 12 月 14 日
「你的孩子都很優秀嗎?」---比起優秀,我更希望孩子成為能為自己找到方向,且能對自己負責的人。
繼續閱讀
  • 幼兒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親子關係

「你的孩子都很優秀嗎?」—比起優秀,我更希望孩子成為能為自己找到方向,且能對自己負責的人。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2 年 11 月 29 日
心理師媽咪系列 |「神隊友的定義不是事必躬親。」---面對育兒的酸甜苦辣,更需要和伴侶一起找到補位的平衡。
繼續閱讀
  • 帶養難題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親職看版

心理師媽咪系列 |「神隊友的定義不是事必躬親。」—面對育兒的酸甜苦辣,更需要和伴侶一起找到補位的平衡。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2 年 8 月 17 日
繼續閱讀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熱門專題

心理師媽咪系列 |現代疫情下的父母,該如何調節面對未知的恐懼?心理師指出以下5點調適建議(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2 年 6 月 15 日
熱門主題
  • General
  • 你的童年
  • 哭泣
  • 單親家庭
  • 嬰兒
  • 嬰兒按摩
  • 嬰兒照顧
  • 嬰幼兒課程
  • 寫給爸爸
  • 專業選文
  • 帶養難題
  • 幼兒
  • 幼兒發展
  • 影音課程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手足感情
  • 正向教養
  • 母乳與餵食
  • 每周孕事
  • 準備懷孕
  • 溫柔生產
  • 熱門專題
  • 生產故事
  • 生產準備
  • 睡眠
  • 親子關係
  • 親職看版
最新文章
  •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下)
  • 從「你要改」到「我們一起」:夫妻如何用探索問句打開對話(上)
  • 「難道我不是為了孩子好嗎?」—從一位母親帶養女兒的反思,看見孩子自由成長的力量
  • Podcast|為什麼我總要控制一切?談女性的「控制慾」與無法接受幫助的孤單
  • 是孩子控制力差?還是選擇性配合?
人氣文章
  • 「我的小孩脾氣不太好…」別擔心!讓專家告訴你10招調節情緒小秘訣,輕鬆面對親子教養問題。
    生氣的情緒是有功能的,在我們恐懼、傷害、失望、痛苦或悲傷令我…
  • 哺乳應該間隔多久呢?研究指出「順應餵養」有助媽媽充足泌乳(上)
    「順應餵養」(responsive feeding)是順應育…
  •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你知道要維持關係健康,每一個負向互動都需要額外五個正向互動來…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如果我們老是容許小孩生氣,他們會有辦法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嬰幼兒心智健康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嬰幼兒心智健康跨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愛兒學|英國精神分析學…
愛兒學
  • 關於我們
  • 合作專家
  • 愛兒學推薦心理師
  • 會員中心
  • 客服信箱
  • 隱私權聲明
  • Facebook
  • Instagram

Love-Parenting Inc ©

Site BY IMAGINARY ZEBRA

加入好友

填入關鍵字後請按Enter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