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嘉鈴社工師
編|Leah
如果沒有發生什麼特別事件的話,針對每天例行的上班生活,
你很有可能就會用「還好、普普通通、沒什麼特別的」作為回應,
很難進一步去了解細節,話題可能就此中斷,而孩子當然也不例外。
想關心孩子的校園生活這個心意很重要,但是爸媽如果問過於廣泛的問法,可能會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分享,尤其是在跟低年級的孩子互動時,問題更需要聚焦。(延伸閱讀:「這樣跟孩子聊天,越聊越聰明!」—想引發孩子的創造力,談話其實有訣竅!)
當爸媽們想關心孩子在學校過得如何時,或許可以參考學校適應的4個面向同儕關係、師生關係、學業適應和合宜行為,來更具體的提出問題,以幫助孩子順利回答。
1.同儕關係
根據弗洛依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和艾瑞克森社會心理發展階段,六歲以後的兒童,發展重點皆從家人,轉移到同儕身上,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同儕關係是孩子們的重要課題。
對兒童來說遊戲是最自然的
溝通與互動的媒介,
因此遊戲是一個不錯的話題切入點,
可以透過詢問孩子的遊戲狀況
來了解其人際互動情形。
- 「今天玩了什麼遊戲呢?」
- 「今天在學校好玩嗎?」
- 「你今天跟誰一起玩?」
- 「今天誰讓你過得很開心?」
- 「你今天跟誰一起打球?」
- 「打得怎麼樣呢?」
除了玩的內容外,孩子的聊天內容也是值得關注,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孩子,透過了解孩子們聊些什麼,不僅可以知道孩子的互動情形,也可以了解他們的次文化。(延伸閱讀:「除了傾聽孩子、教孩子拒絕,你還可以這麼做…」—保護孩子遠離身心虐待及傷害。)尤其是現在的網路世代,手機遊戲和社群媒體已是許多孩子打發時間的工具,亦成為他們人際交友的一部分,與同儕間的連結更從學校延伸至網路,甚至有些人際衝突問題是從網路延燒至現實生活中,因此也值得爸媽關心。
- 「你們聊天都在講些什麼啊?」
- 「你喜歡跟誰一起聊天?」
- 「你IG有追蹤誰?」
- 「他都po些什麼啊?」
- 「同學間有沒有什麼有趣的貼文可以跟爸媽分享呢?」
此外爸媽可以透過加孩子社群媒體好友或追蹤,了解孩子在網路上與同儕的互動情形,也可從中發掘與孩子聊天的話題,讓親子間的談話變得更加多元。
2.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對於孩子的適應、學習與身心發展皆有重要的影響,也是很多家長關心的重點。
爸媽可以試著從老師的教學方式、
內容以及老師與同學的相處方式進行了解。
- 「你喜歡哪個老師的上課方式?」
- 「老師今天講了些什麼?」
- 「你不喜歡哪個老師?」
- 「你最喜歡那個老師呢?」
- 「當同學吵架的時候老師怎麼處理?」
- 「老師的口頭禪是什麼?」
3.學業適應(課業學習)
孩子的學業適應相較於人際關係容易觀察,有時候可以簡單的從測驗分數或作業完成情形來掌握孩子的狀況,因此可以將重心擺在關心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困難為主。(延伸閱讀:怎麼教孩子分享和禮貌?若你想好好與孩子溝通,最好放下「父母話」)
- 「你最喜歡上哪堂課?」
- 「今天講了什麼新的內容?」
- 「有什麼課是你聽不懂的呢?」
- 「你聽不懂的時候怎麼辦?」
- 「你聽不懂的時候會有什麼感覺?」
根據兒福聯盟「2016年台灣兒少心願與煩惱調查」,兒童的5大願望,依次為「功課進步」、「身體健康」、「交到好友」、「爸媽常陪伴」、「有足夠的玩樂時間」;5大煩惱則是「課業」、「交友」、「外表」、「家庭經濟狀況」以及「自己或周遭人生病」。
其中「課業壓力」是兒童的5大煩惱之首,有8成以上的孩子感到煩惱。
很多時候孩子不論是心願或煩惱
都和學業有關,
因此在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時,
爸媽可能要留心自身的期待
或問法是否造成了孩子過大的壓力。
4.合宜行為(遵守規定、教師的指示)
合宜行為的面向主要包含遵守規定和教師的指示,規定包含了校規、班規等,是學生在學校內,須遵守的相關規則與規律。通常在剛升上小學一年級或者是重新分班更換導師時,才會容易在此部份上有些適應的問題。(延伸閱讀:孩子開學後要入小學了,爸媽如何幫孩子預備進入小一新生活?)不過有些較大的事件可能會影響學校的規定,例如學校施工限縮了孩子的活動範圍,可能會讓孩子不能去操場活動,無法好好的玩樂和放電;新冠肺炎使得同學間要保持社交距離、吃飯要使用隔板且不能交談等,也可能會造成孩子需要點時間適應,對此爸媽們也可多加關心。
- 「你們班的班規有那些?」
- 「新舊導師有哪些要求不同呢?」
- 「老師有沒有什麼要求你覺得很困難達成?」
- 「防疫期間有沒有什麼規定呢?」
- 「被記名字會怎麼樣呀?」
下篇文章中將與爸媽們討論如何讓孩子更願意與你分享的小技巧。「今天在學校還好嗎?」—除了這樣問,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跟孩子聊聊在學校的狀況?(下)
你可能也會想看…
花點時間跟孩子好好聊天吧!研究指出與孩子聊天可以促進其腦部及語言發展
開學之際如何調整步調再出發?—輔導老師給孩子的 5招無痛開學守則。
「誇獎小孩是有技巧的!」—這樣讚美能增強孩子的內在動機跟自尊心。
作者介紹
蘇嘉鈴學校社工師,喜歡把各種喜好融入在與孩子的工作中,喜歡遊戲的有趣、喜歡貓咪帶來的療癒,便試著透過遊戲與貓咪來和孩子互動,透過與孩子們不斷彼此學習與成長,迸出心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