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怡秀 諮商心理師
會爬著煙囪來到家門給我們想要的禮物,
然而在小時候父母忙碌的年代,不見得每年都可以幫我們準備聖誕襪,
更別說得到想要的禮物了。而在現在的年代裡,因應少子化的緣故,
以及資源的取用方便,爸媽常常準備著許多活動與禮物,為的就是看見孩子開心的笑容。
但想想除了物質上的滿足之外,我可能更希望孩子可以因這個節日能更感恩身邊的人事物,這些從來不是理所當然,但可能因為父母不斷地給予而讓孩子忘了學會感謝,此外對於大人本身,我想需要去思考的是,這一年我到底花了多少時間陪伴孩子呢?以下針對聖誕節除了送禮物還可以做的事,我有以下小建議:
1. 親子共作一本屬於孩子專屬的倒數月曆
市面上有許多各式各樣的聖誕倒數降臨月曆,但有時候留意身邊的小事物,例如孩子平日的畫作、一起共讀的小書、這一年記得的小點滴、平日出遊的照片…等。藉由這些素材,再重新回憶起親子一起創造的回憶,小孩的童言童語與親子的討論,日後回想起來都是美好的回憶。透過倒數月曆的創作也可以帶入孩子珍惜時間、學習感恩等概念。(延伸閱讀:如何建立和樂家庭促進親子關係?「營造家庭文化」是好方法。)
2.收集屬於聖誕節的氣氛與味道
隨著節慶腳步逐漸接近,聖誕氣息也越來越濃烈,帶著孩子走出戶外,感受家門外的聖誕氣氛,或許是裝飾滿滿的聖誕樹、或許是漂亮的雪花裝飾、又或者走路大自然採集地上的落葉與松果,著重在孩子的感受與觀察到的細節。有時或許我們只是走過去覺得很漂亮,但其實細細地品嘗,牽著孩子的手與他訴說聖誕節的故事、裝飾上的意涵,回去共讀相關的繪本,藉由繪本的圖像引導孩子思考節日的意義。(延伸閱讀:「過年過節,我們家都會…」—建立家庭儀式感,創造關於家的溫馨回憶。)
讓孩子多留意身邊的人事物,
對於日後性格和心性的影響皆是重要的。
3.學會感恩與反省
一年將至,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在父母心中皆是重要的,有時候隨著日常生活繁瑣的事物充斥,日子就匆匆的過去了。趁著年末,我們可以陪伴孩子先從感恩做起,而第一步就是父母先以身作則,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心中的仿效對象因此身教非常重要。
從自己做起,做到關心、關懷、感激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傳達感恩的概念,
並從日常的點滴做起,把感恩化為行動。
除了感恩也可以列出這一年印象深刻的事物,陪伴孩子去看到,父母與自己的感受,引導孩子去正視自己的情緒,以及經過時間的洗禮再重新去看待同樣的事物,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呢?
4. 放下手機,關懷與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處在資訊爆炸的社會,手機幾乎人人不離手,深怕著遺漏些什麼?不管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育兒心情的分享、育兒好物的資訊交流、又或者是要幫孩子買些什麼?這些資訊往往透過手機皆能快速便利的得到,然而回過頭看著自己獨自玩耍的孩子,有時候會感到心一沉,這些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有時候孩子看到的往往是我們滑手機的背影,而長大之後我們希望再他們心中留下的印象又是什麼呢?因此良好品質的陪伴是最好的禮物,也是孩子從我們身上學到最真實的互動,小改變可以引來大改變,仔細的去思考哪些事情需要優先處理?哪些又是不必要的呢?除了帶孩子去反省生活,身為父母的我們也要以身作則去思考,這一年花了多少時間在陪伴孩子呢?(延伸閱讀:你也經常滑手機嗎?研究指出「低頭父母」容易教出「小搗蛋」)
比起琳瑯滿目的物質,與節日渲染的氣氛,
最好的禮物就是牽起孩子的小手,
陪伴他們去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好事物。
當他們感受到父母的用心陪伴,自然而然也會用愛與關懷去面對周遭的人,而讓人溫暖也是傳遞幸福與美好的一個象徵,也是在節日過後我們可以留在心中的回憶。
你可能還會想看…
「好無聊到底可以做什麼?」—引導孩子這樣做,孩子就能自己「終結無聊」
作者介紹
林怡秀諮商心理師,現任職於芯語心理治療所,一直以來對於兒童及親職教養有興趣,在法院擔任程序監理人以及家扶中心、小學等場域後,更深感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力,我們的一言一語對孩子來說都是他們默默學習的點點滴滴,在育兒路上你不孤單,讓我們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