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蘿拉・馬克罕(Laura Markham)
譯|賴敬云 諮商心理師
但總有一天我會長到九歲,然後我就會比你大,到時候就換我贏了!」
—一個五歲小小孩這麼說。
身為那個年紀較小的孩子似乎不太公平,因為無論你多大了,哥哥姊姊總是早你一步。從弟弟妹妹的角度看起來,哥哥姊姊好像總是完美的,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做到小小孩所渴望的一切。
年幼的弟弟妹妹常常崇拜並想去模仿他們的哥哥姊姊們。但是,在普遍情境下年紀較小常意味著他們無法贏過哥哥姊姊,
較年幼的孩子可能常常在「跟不上」的嘗試中感到沮喪。
當小寶感到挫敗時,該如何支持他呢?還有,當看到那個年紀小的弟弟妹妹,被他所崇拜的哥哥姊姊推來推去時,該如何幫助他呢?
1.教導年幼的孩子用正向的方式獲取哥哥姊姊的關注。
「你用講的告訴姊姊,她上學時你很想她,但是不要這樣掛在姊姊身上好嗎?你可以跟姊姊說 『我很想念你,我們下午可以一起玩嗎?』(延伸閱讀:什麼時候該開放孩子自主選擇?什麼時候該設限?—當我們無法果斷與平靜,小孩可能更不知所措(上))
2.協助小寶堅定地表達他們的需求。
「你們兩個一起玩得開心嗎?如果你不想玩了可以跟姊姊講。」
「我聽見你說的了,我想哥哥也會需要知道你想說的話,你想要我陪你一起告訴他嗎?」
3.表達同理。
你不能改變大寶可以跳比小寶更高的這個事實,但你可以理解他感受到的悲傷和挫敗。有時,這麼做就已經足夠。(延伸閱讀:「這樣做讓你和孩子溝通無時差!」—給孩子同步的理解跟回應,能幫助提升親子關係的健康度。)
4.當小的覺得他永遠比不上哥哥姊姊時…
鼓勵弟弟妹妹以目前自己能力的最佳水平為目標,
不用以他的哥哥姊姊做到的為標竿。
「我棒球就是沒有哥哥打得好。」
「你就是你呀,你不用一定要做到像哥哥一樣。如果你很喜歡棒球也繼續努力練習,總有一天你也可以好好展現自己的實力,這才是重要的。」
5.讓哥哥姊姊教弟弟妹妹一些技能
弟弟妹妹可能很多事情無法和哥哥姊姊並駕齊驅,但如果有哥哥姊姊的指導會減輕孩子的挫折感。年幼的孩子將可以預見,終有一天他也可以做到自己想做的。
而哥哥姊姊們也會在互動過程中,
開始對弟弟妹妹的發展展現出興趣,
這會讓他們的關係更融洽。
6.當弟弟妹妹抱怨為什麼哥哥姊姊有某些特權時
表達同理並理解弟弟妹妹的需求。
「這不公平!為什麼哥哥可以坐飛機去看爺爺,我卻要留在家裡?」
先聽懂弟弟的在意—「能坐飛機獨自去看爺爺是刺激而成熟的冒險」然後你可以在想像中陪孩子實現它:
「你也希望能去看爺爺嗎?獨自坐飛機聽起來很刺激,對吧?那聽起來很有趣。也許等你再大一點就能去了,我知道你真的很希望今年能去。」
同時,請記住,弟弟妹妹可能會把哥哥姊姊的的特權視為爸媽更愛他們的證據,
所以要記得找到方法,以適齡的方式滿足年幼的孩子,給予他愛和連結。
「我聽到你渴望冒險,也許更希望能更獨立。讓我們想一些我們可以一起做的特別冒險,只有我和你好嗎?哇,也許你現在也準備好獨自冒險了!」(延伸閱讀:一打二的生存日記—避免分化的語言,防止負面觀點的惡性循環。)
7.講故事時提供和出生順序有關的參照點。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你叔叔史蒂夫是我的弟弟。我比較大,如果我們吵架,我總是能贏。但是很快的他就長高很多了,所以一段時間後我就再也打不贏他。有一天隨著你們長大,你也會長的跟哥哥一樣高,你甚至可能會長的比他更高喔!」
8.鼓勵家中排行中間孩子追求自己的熱忱,特別是那些還沒被哥哥姊姊涉足的領域。
老么通常會因為是家中的寶寶而備受關注,但排行中間的孩子也需要感覺自己能在某些方面表現出色。
要與年長的孩子競爭是困難的,
因此如果你的小孩有一些完全屬於他的領域,這會是有益的。
9.確保你不是在培養孩子的「無助感」。
訓練小孩堅持自己的立場,但不要讓大的總時要無條件讓小的,否則會讓哥哥姊姊在成長過程中心生怨恨。(延伸閱讀:「為什麼都要大的讓小的!?」(上)—手足衝突時,爸媽做到這9點能幫助孩子學習健康的寬恕)同時,也請確保弟弟妹妹在家庭外也有其他的社交互動機會,這樣他們就能在不同的互動中感覺到自己更有力量,而不是只能屈從於年紀較長的哥哥姊姊。
10.繼續努力
大多數爸媽對他們的長子長女的要求最為嚴格,老大通常會顯得比較努力,但也會更焦慮。當最小的孩子出生時,許多爸媽跟生老大時相比已經放鬆許多了,這可能是一件好事,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不期待小寶也有好的發展,也不意味著你不再對孩子設定界限。
身為家裡的小小孩,他仍應該感覺到和被看重和被珍視,
這意味著你需要繼續積極地育兒,即使你對育兒的想法在演變。
你可能還會想看…
「因為你是哥哥、姊姊啊,所以你應該…」—如何支持大寶當一個快樂的哥哥姊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