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好孕40週
  • 初生12個月
  • 專業選文
  • 會員中心
    • 會員登入
    • 會員註冊
  • 加入Line好友
  • 登入
  • 註冊會員
  • 會員中心
愛兒學
  • 嬰兒
    • 哭泣
    • 嬰兒照顧
    • 母乳與餵食
    • 睡眠
  • 幼兒
    • 親子關係
    • 幼兒發展
    • 手足感情
    • 帶養難題
  • 親職看版
    • 你的童年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每周孕事
    • 生產故事
  • 好孕
  • 初生
  • 專業選文
  • 影音課程
    • 嬰幼兒課程
    • 生產準備
  • .
  • .
  • .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熱門專題
  • 親職看版

愛兒學專訪 | 「男同志家長沒有錯,是未完善的體制辜負了我們。」—把眼光放回家庭,找到關係跟育兒的平衡 (上)

  • 2023 年 9 月 11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Total
0
Shares
0
0
0
0
0
Like
Line
Tweet
Pin it
Share
Share
Like
 編整|愛兒學編輯部
圍爸與喵爸在一起好多年,想要透過收養程序,一起當肉肉的爸爸,
但當時在法律制度不夠完善的狀態下,
身為男同志伴侶要透過收養成家,在評估的過程,
常常會因為社會對家庭有某些既定的想像,被迫只能在孩子、婚姻二選一,
此時要站在孩子的最大利益去著想,卻抹滅了身為伴侶的權利,
這其實非常荒謬。
在過程中他們摸索出支持彼此、找到資源的方式,構築出更堅實的伴侶及家庭圖像。

問:當初「成為家長」的心理歷程跟掙扎可能有哪些?

圍爸:我們雖然是在大學期間就想要有小孩成家,但是工作穩定後才決定要收養小孩,但我們那時候其實經歷了一兩年的心理掙扎,因為對我來說我會自我懷疑我有沒有辦法成為一個夠好的家長,我錢夠嗎?我沒有養過小孩,沒有經歷過會很害怕,所以有一個掙扎是「有沒有準備好?」

但那時候我也是為了回應社會的質疑,
有人會說『同志有辦法當好家長嗎?』
我會有一個心理壓力是,
我要當家長,那我要當更好的家長。

我們家沒有生理上的媽媽的角色,所以我既是爸爸也是媽媽,那我要承擔的就是「怎麼樣才是好爸爸、好媽媽?」既然都要收養小孩讓小孩有一個家,那是不是要更準備好一點?反而會更仔細的討論。(延伸閱讀:「爸爸,你的存在好重要。」—獻給每一位認真又努力的父親(上))

我跟喵剛決定要收養的時候看到有小孩在歡、在鬧,我們就會討論應該要怎麼處理?有時候在職場我可能也會看到一些家長滿不講理,我也會想以後自己照顧小孩會不會也變這樣?或是會不會以後變成小孩要照顧我?如果有一天我身體有病痛,會不會拖累了這個小孩?有些時候我真的心理壓力滿大的。

喵爸:我自己覺得評估流程中有一個部分真的壓力滿大的是要經過6次的評估,一次三小時,前面在評估跟同志收養有關的問題的時候真的問得好細喔,可能會被問:「你會允許孩子吃飯吃多久?或是你知道六個月的孩子發生什麼事情?八個月呢?兩歲你們真的可以嗎?」其實要準備回答這個問題都不太容易。(延伸閱讀:「當我設限制,孩子就發脾氣怎麼辦?」—限制不合理的行為,但允許小孩擁有自己的感覺)

第五次被問跟同志收養有關的問題,剛好又遇到2018年同婚公投,當被過度放大同志的身份的時候甚至一度想說是不是就不要收養了,因為真的會覺得「為什麼自己生的都不用這樣被嚴厲的考驗,還要符合別人的期待?」,其實要面對這樣的挑戰還滿不容易的。

另外心理壓力大的時候可能是社會在反同,有一些對同志的誤解跟迷思在網路上流傳,但身為社工問可能是:「小孩如果受到老師同學的影響,也反對同志,那你要怎麼辦?」我那時候真的覺得傻眼,小孩有這種歧視的觀點,這個脈絡下同志不是被社會霸凌的人嗎?那你怎麼會問被霸凌的人要怎麼辦?怎麼會回來問一個被欺負的人你要怎麼自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當時我很崩潰,也請社工給我一點時間調適,當然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真的覺得這個問題很殘忍,是一個很有壓力的情境。

本來身為收養人就會一直被評估,
又有好像身為次等人的負面心情,
這一系列的問題真的讓我很想放棄。

另外一個壓力很大的部分是社工要我們在結婚跟收養二選一的時候,我不想要「明明同婚過了我卻不能跟你結婚」,或是「你們結婚了那你就不是好爸爸,我們會把孩子帶走」。(延伸閱讀:愛兒學專訪 | 「雖然不會有準備好的一天,但是你的期望和心念很重要。」—我們是兩個母親, 一起走上血淚交織的人工生殖路 (上))

我們是在同婚法通過前就走收養流程,最後因當時法律的關係,我們知道最後一定只有一個人可以先拿到親權,本來我們是想透過釋憲闖看看,就被社工阻止,因為他是說不知道法律會怎麼認定解讀,然後他們說為了站在兒童最佳利益,避免不當的親權的轉移,怕有訴訟,所以就阻止我們結婚,但是我們認為兒童最佳利益應該是要讓他有雙親才是最佳利益啊,當時我們就跟社工有不同的意見,社工就說如果要結婚可能會影響我們收養的過程。

但是當時小孩都已經進到我們家6個月了,
我們明明就是站在兒童的最佳利益,
居然是跟收出養機構有衝突的?

我們會需要社工幫我們說話,所以立場不一致是很挑戰的,我們當時是選擇遵從他們的建議。事過境遷我們可以稍微知道社工的為難,但是對我來說「我都要」。我不想要在先生跟孩子之間被迫做選擇,或是我們要跟出養方討論「我們要不要結婚」,這對我來說好荒謬,充滿疑惑。後面就算是我拿到親權之後,陪伴其他類似的家庭跟團體也覺得壓力很大。(延伸閱讀:媽媽寶寶專欄 | 「從伴侶變成新手爸媽,那些難以言說的心情。」—爸爸篇)

問:當時面對這些壓力,你們是怎麼度過的?

圍爸:當時我們兩個彼此支持,兩個人去聊,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然後也跟評估社工好好的談,
把我們的感受、心結講出來,
彼此做出一些澄清都是滿有幫助的,
那是滿坦承的對話,即便困難,
在我們兩個之間也沒有因此不談,
或當作沒發生,

我們也有跟社工直接講在過程中感受到的不舒服。我們沒有覺得這是不可以說的,因為我那時候覺得社工其實是評估我們的角色,我們面對的都是社會跟體制的壓迫,社工也只是被迫執行不合理裡的法令。所以我覺得坦承很重要的,本來會誤以為對方是不認同我們的,但是後來跟對方講以後發現,對方其實認為我們是準備好的家長。

其實有時候專業人員
如果可以給收養家庭多一點肯定
是可以幫忙家長想要準備得更好的。

不過我們也有找其他的支持系統,跟相關的家庭、社運團體、朋友訴說,另外也把眼光放回孩子身上,把力氣放回孩子身上,告訴自己「不是我們有錯,而是這個體制辜負了我們。」

喵爸:不過我也有一個調適方式是「壓抑或忽略」,因為我是走了四五年才拿到小孩的親權,伴侶有親權我沒有,所以我不能一直想「我沒有」,體制不能改變我想了也沒用。(延伸閱讀:心理師媽咪系列 |「神隊友的定義不是事必躬親。」—面對育兒的酸甜苦辣,更需要和伴侶一起找到補位的平衡。)

這樣的忽略跟壓抑的影響
是隱隱地對我的身心造成負面影響吧,
變得比較不自我肯定,
因為我們煩惱一直沒有被解決,只能接受。

但是其實我很生氣:「憑什麼我一樣的角色,也把小孩當自己的女兒帶養,卻不能有親權?」,但是生氣也沒有用。

最後直到我拿到親權的時候這件事才真的解決了,我終於可以放下這個憤怒、不公平的感覺,我拿到親權其實對我的身心健康是滿大的幫助的。

你可能也會想看…

愛兒學專訪 | 「男同志家長沒有錯,是未完善的體制辜負了我們。」—把眼光放回家庭,找到關係跟育兒的平衡 (中)

「該怎麼撫平痛苦?」—寫封信給情緒吧!明確表達內心痛苦有助情緒的緩解。

愛兒學專訪 | 「我們是因為愛聚在一起的一家人。」—台灣同志繼親家庭的伴侶與育兒(上)

Total
0
Shares
Like 0
Line 0
Tweet 0
Pin it 0
Share 0
Share 0
Like 0
個人頭像
愛兒學編輯部

相關主題
  • 伴侶合作
  • 伴侶關係
  • 台灣同婚通過
  • 同志伴侶領養
  • 同志繼親家庭
  • 同志親職
  • 圍爸喵爸
  • 安全依附
  • 家庭分工
  • 男同志伴侶收養
Previous Article
  • 正向教養
  • 熱門專題
  • 親職看版

愛兒學專訪 | 「雖然不會有準備好的一天,但是你的期望和心念很重要。」—我們是兩個母親, 一起走上血淚交織的人工生殖路 (下)

  • 2023 年 9 月 11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Next Article
  • 寫給爸爸
  • 正向教養
  • 熱門專題
  • 親職看版

愛兒學專訪 | 「男同志家長沒有錯,是未完善的體制辜負了我們。」—把眼光放回家庭,找到關係跟育兒的平衡 (中)

  • 2023 年 9 月 11 日
  • 愛兒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繼續閱讀
  • 帶養難題
  • 幼兒
  • 熱門專題

「小小孩小責任,大孩子大責任」—從適齡任務開始,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24 日
繼續閱讀
  • 帶養難題
  • 幼兒
  • 熱門專題

「小小孩小責任,大孩子大責任」—從適齡任務開始,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24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從閱讀、提問到情緒表達:打造孩子自信學習的關鍵能力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24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原來你眼中的我是這樣。」—親子共演的角色互換遊戲:換位一下下,親密大升級!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21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親愛的,讓我們好好吵架吧。」—別讓伴侶間的四騎士,影響親子關係(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8 日
繼續閱讀
  • General
  • 幼兒
  • 正向教養

「親愛的,讓我們好好吵架吧。」—別讓伴侶間的四騎士,影響親子關係(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8 日
繼續閱讀
  • 帶養難題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熱門專題

當孩子在餐廳吵鬧時:我在不同文化中感受到的眼光與寬容(下)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5 日
繼續閱讀
  • 帶養難題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熱門專題

當孩子在餐廳吵鬧時:我在不同文化中感受到的眼光與寬容(上)

  • 愛兒學編輯部
  • 2025 年 11 月 15 日
熱門主題
  • General
  • 你的童年
  • 哭泣
  • 單親家庭
  • 嬰兒
  • 嬰兒按摩
  • 嬰兒照顧
  • 嬰幼兒課程
  • 寫給爸爸
  • 專業選文
  • 帶養難題
  • 幼兒
  • 幼兒發展
  • 影音課程
  • 心理師媽咪系列
  • 懷孕生產
  • 手足感情
  • 正向教養
  • 母乳與餵食
  • 每周孕事
  • 準備懷孕
  • 溫柔生產
  • 熱門專題
  • 生產故事
  • 生產準備
  • 睡眠
  • 親子關係
  • 親職看版
最新文章
  • 「小小孩小責任,大孩子大責任」—從適齡任務開始,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下)
  • 「小小孩小責任,大孩子大責任」—從適齡任務開始,建立孩子的生活能力(上)
  • 從閱讀、提問到情緒表達:打造孩子自信學習的關鍵能力
  • 「原來你眼中的我是這樣。」—親子共演的角色互換遊戲:換位一下下,親密大升級!
  • 「親愛的,讓我們好好吵架吧。」—別讓伴侶間的四騎士,影響親子關係(下)
人氣文章
  • 「我的小孩脾氣不太好…」別擔心!讓專家告訴你10招調節情緒小秘訣,輕鬆面對親子教養問題。
    生氣的情緒是有功能的,在我們恐懼、傷害、失望、痛苦或悲傷令我…
  • 哺乳應該間隔多久呢?研究指出「順應餵養」有助媽媽充足泌乳(上)
    「順應餵養」(responsive feeding)是順應育…
  • 想跟孩子感情更好嗎?10種好習慣讓你增進親子關係
    你知道要維持關係健康,每一個負向互動都需要額外五個正向互動來…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如果我們老是容許小孩生氣,他們會有辦法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嬰幼兒心智健康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嬰幼兒心智健康跨專業人員訓練(初階) 愛兒學|英國精神分析學…
愛兒學
  • 關於我們
  • 合作專家
  • 愛兒學推薦心理師
  • 會員中心
  • 客服信箱
  • 隱私權聲明
  • Facebook
  • Instagram

Love-Parenting Inc ©

Site BY IMAGINARY ZEBRA

加入好友

填入關鍵字後請按Enter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