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蘿拉・馬克罕(Laura Markham)
譯|林愛媛
編|王姿雅
沒有爸爸,孩子也能好好長大嗎?—愛,比父母的性別更重要(上)
4. 男女都有陰性與陽性能量
研究顯示,父母在教養方式上各有不同,而這種差異對孩子是有益的。
例如,爸爸們常常會「打鬧式玩耍」,這對孩子的發展非常好。但其實,女性也完全可以做到這樣的互動。
同樣地,媽媽們常被認為比較有「撫育性、滋養性」,但其實只要爸爸積極參與教養,他們體內也會產生更多催產素「促進撫育行為的荷爾蒙」。(延伸閱讀:爸爸到底是怎樣的存在?—脫下既定的角色,身為父親的自己才能真正被看見(上))
要有健康的情緒狀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擁抱自己的全部,包括那些文化告訴我們的「那是另一個性別才有的特質」。
沒有人可以樣樣俱全,我們都只是盡力給予孩子我們所能給的。
如果你發現孩子需要一些你無法給的東西,也許你能夠向內挖掘,找到一些你沒發現過的自己;亦或者,你可以尋求外部支援。
舉例來說,你的兒子可能會在攀岩社團遇到一位導師,那位導師能提供孩子某些你無法給予的陪伴與啟發。(延伸閱讀:「陪伴」孩子,就是培養自己跟孩子同在)
5. 讓孩子受傷的不是離婚本身,而是「處理方式」
事實上,每一個父母離婚的孩子都會受到某種程度的傷害,因為他們失去了曾經熟悉的家庭與生活。(延伸閱讀:需要被療癒的童年創傷症候群—帶孩子前,先好好照顧你內心的孩子)
這是一種真實的失落,不該被否認。但就像所有的失落一樣,它是可以被療癒的。
而且,相較於生活在父母天天交戰的環境中,離婚本身反而不是最糟的情況。(延伸閱讀:「爸爸媽媽決定要分開了…」—離婚後,夫妻雙方可以怎麼合作、共同育兒呢?)
離婚真正造成深層創傷的,是以下這些情況:孩子覺得被某一方拒絕、被迫在父母之間做選擇,或是繼父/繼母對他們抱持負面態度。這些,才是真正嚴重且難以癒合的傷口。
重點是:如果離婚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你有責任盡一切努力讓親子關係保持和諧。這不僅對孩子極有幫助,也能夠大大提高前伴侶願意正向參與孩子人生的可能性。
6. 同性伴侶也能養育出很棒的孩子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回顧了三十年的研究後得出結論:同性伴侶的孩子在情緒健康上,與其他孩子一樣良好。
這證明:重要的從來不是父母的性別,而是他們的愛。
(德州大學在 2012 年曾發表一份相反的研究,但那份研究中的大多數孩子,其實並未與同性父母共同生活。這樣的研究設計無法反映同性家庭的教養效果。)
那爸爸們是否值得在父親節被致敬?這一點毋庸置疑。
那麼,沒有爸爸在身邊,孩子也會沒事嗎?會的,絕對會——只要你願意多扛一些重擔。
人生本就不公平,但你早就配得上一雙天使的翅膀。
到頭來,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愛。
愛,從來都在。
【看更多實用的育兒文章,請見蘿拉博士的教養經典】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與孩子的情緒對焦二部曲》
【購買情緒對焦1】
博客來: https://pse.is/QCWX5
TAAZE: https://pse.is/SPHS8
金石堂: https://pse.is/UPR3Z
心靈工坊: https://pse.is/RQ6UV
【購買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
博客來: https://pse.is/x3hr2
TAAZE: https://pse.is/txsey
金石堂 :https://pse.is/ts92y
心靈工坊: https://pse.is/wynz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