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茲納.格拉夫(Azine Graff) 博士
無論是對父母或孩子而言,童年皆是充滿挑戰的時期。當孩子正在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時,父母也正在學習如何幫助家中的小小孩。當孩子失控的時候,父母也同樣很難保持鎮定,更不用說還要想出一些話來幫助孩子度過這種情緒了。(延伸閱讀:感覺自己快爆炸了嗎?5個步驟,幫妳變身「溫和媽媽」)
但是,孩子並沒有太多能夠幫助他們控制強烈感受的方法,而父母為了要給孩子一些新的方法,必須用點時間和語言來向孩子表示自己會陪在他們身旁,幫助他們度過一切。當父母自己也缺少某些方法時,這甚至可能會是更大的挑戰。我們可能會在無意中承襲我們自己父母的一些習慣,但只要我們自身與孩子都能做點改變,我們就有機會改變下一代的未來。(療癒父母受傷的心:代代相傳的家庭暴力)
3個幫助孩子培養情緒智商(情商)的技巧
一、反映(說出)孩子的情緒
說出你從孩子身上注意到的感受,這能幫助他們辨認自己的感受,之後就更容易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
丹尼爾.席格(Daniel Siegel) 博士建議父母「說出感受,感受就能夠被消化」。他解釋道,感受的辨識有助於活化腦中較理性的部分,同時讓腦部的情緒中心冷靜下來。一旦孩子也學會辨識自己內在的感受,就比較有可能察覺並理解他人的感受,進而能夠體會並知道如何回應這類情緒。
我們確實無法完全知道孩子心中真正的感受,但我們可以說一些話來幫助孩子:
- 「我在想你是否快氣炸了。」
- 「你看起來很難過。」
- 「我知道你現在有多心煩。」
- 「現在這樣真的很難。」
二、說明與確認
我們可以幫忙陳述剛剛發生的情形,藉此確認孩子的體驗。分散注意力或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孩子的經驗(如「站起來吧,你沒事的」)可能在短時間內有效,但長遠來看,孩子長大後可能將很難學會如何因應這種強烈的感受,我們都知道分散注意力只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管用」。(延伸閱讀: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7個功課)
另外,我們有時可能會在無意間大事化小孩子的感受,因為光是看到孩子經歷如此強烈的感受就已經很令人難受了,或是當這種事發生在公開場合時,我們可能會擔心他人認為孩子所遭遇的困難是源自自身育兒技能不足。
孩子有強烈的感受並不代表我們的育兒能力不足,我們可以講出剛剛發生的情形,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並藉此瞭解孩子的感受,這有助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發展其應對能力。
父母或許可以這樣說:
- 「你跌到了,而且膝蓋有擦傷。哎喲喂呀!」
- 「你很想要在公園玩久一點,但現在天色很暗了。」
- 「如果我們能夠玩一整個晚上,一定會很有趣。」
- 「你也很想要那個玩具。」
三、處理
幫助孩子學習處理強烈的感受,是給予孩子一個餘生都能繼續使用的方法,他們可能不知道該如何立即運用這方法,因為這跟學習任何事物一樣,都是需要練習的。
孩子剛開始甚至可能不會接受我們提供的因應方法,且可能需要一點空間(同時仍受到監督),但這是因為他們仍在試著開始理解自己的感受。
你會明白孩子需要什麼的,但仍可以跟孩子這麼說:
- 「我們可以一起做點深呼吸,這能幫助你感覺好一點。」
- 「當你準備好後,我們可以試著一起將積木塔放回去。」
- 「我會挪到沙發上,當你需要抱抱時,我會在你身邊。」
- 「我會幫你清理擦傷的膝蓋。」
- 「你要不要問問他,看他能否在玩完那個玩具之後給你玩?我們可以在等待的時候玩這個。」
透過反映、說明及處理的技巧,你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習得管理情緒的基本技能。但最重要的是,記得要在發現自己感到煩悶或困擾的時候,能夠健康的應對處理情緒,並給自己平靜下來的空間,這跟學習任何事物一樣,都是需要練習的。(延伸閱讀:想為孩子成為完美父母?專家告訴你「足夠好就行了!」)
作者介紹
阿茲納.格拉夫博士(Dr. Azine Graff )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家,也是和諧教養中心(Harmony in Parenting)的共同創辦人。和諧教養中心位於洛杉磯,根據兒童發展最新研究提供團體、課程、治療和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