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岳羚羚諮商心理師
作為母親,我們要溫良恭儉讓,要為母則強,要犧牲奉獻,要全然接納,
好似,成為母親的那一天起,我們沒有了名字,只剩下誰誰誰的媽媽。
我來自一個傳統的大家庭,小的時候,廚房裡總是擁擠忙碌,外婆和家裡的女性長輩們,每天為了端出三菜一湯的菜餚,在悶熱而狹窄的廚房裡,火力全開地備著飯菜,那份擁擠和炙熱,再更大一點,上了小學,我的母親每天都頂著正午的大太陽,從工作地方奔波回家幫我準備中餐,然後再揮著汗馬不停蹄地趕回去上班,望著那幅光景,我總有著好奇,是不是做了媽媽,就要承擔這些?
就好像產後肚皮上的妊辰紋,人生,
再也沒有了自己。
假設一位走入婚姻與家庭的女性,
沒有辦法成為一位理想的母職角色,那會是什麼樣子?
當你看著懷裡的孩子,你沒有感覺,當他跌倒開始哭鬧,你覺得煩躁,當他徹底成為你的全部人生,你再也沒有為自己而活的理由,但你感到窒息,你想逃離,當你看見鏡子裡蓬頭垢面的樣子,你找不到曾經的光彩和自信,當孩子生病了,你彷彿打碎了無價的花瓶,你開始強忍著痛楚和傷心,可是全世界都為你歡慶,因為你是母親,你應該要感到開心。(延伸閱讀:「當母親的自己,到底是誰呢?」— 育兒,休息,還是找到自我?)
當你發現,你無法全職擔任好家務和照顧者的角色,
無法在育兒和照顧者的角色裡感到幸福,
如果,這些無法,不是能力不足,
而是心裡面的抗拒與痛苦,
成為你說不出口、
無法承認的那句話:「我不快樂。」
你不快樂,而你,無法承認,你不快樂。
所以,母愛是本能嗎?
颱風來襲前的週六上午,有幸陪伴一群熱忱的家長在親職教養的課程講座裡探索關係,聊聊孩子、伴侶也聊聊自己,不意外地,問題從原本對與孩子、伴侶溝通的困難,轉移到自己是怎麼樣長久以來壓抑和讓這個困難影響自己。在講座裡,我請家長們書寫下生命中的角色,包括作為兒女的身份、手足的身份、父母的身份以及作為工作角色裡的身份等等,透過角色,來探索目標期待與壓力失落。有趣的是,許多女性學員們寫下在作為女兒的角色上希望可以重來,另外,最困擾或感到壓力的角色,是作為媽媽,而也有學員寫下希望再次努力做到的角色,就是做一個理解與陪伴先生/太太的伴侶。
作為父母親的我們,同時也是別人的兒女,更是另一半的伴侶,在關係裡,我們深深羈絆,我們繼承來自原生家庭中,爸爸媽媽的那份愛與傷害,從生命中最重要的男性與女性身上,學習成為男人/女人,然後當成為父親/母親,(延伸閱讀:童話故事裡的教養智慧|當父母如何讓我們自我成長?)
我們害怕繼承原生家庭中的痛苦和挫敗,
但我們複製貼上這份孤單,
你所畏懼的,往往來自於你所抗拒面對的。
你可能還會想看…
「母愛是本能嗎?」—成為母親的那一天起,我們彷彿沒有了名字。(下)
童話故事裡的教養智慧|被母職擊潰時,我們有機會蛻變成不一樣的自己
媽媽寶寶專欄 | 「從伴侶變成新手爸媽,那些難以言說的心情。」—媽媽篇
作者介紹
岳羚羚諮商心理師,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藝術治療畢業,創立有感藝術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