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昭娫
譯| 馮燕珠
但結交新朋友是比想像中需要更多技術的高難度課題。
每到開學,觀察孩子之間的交流,
很容易發現與新同學溝通仍存在著巨大落差。
有些孩子認為與朋友交流像呼吸一樣自然,但也有不少孩子需要很長的時間來熟悉、應用社交的規則。在教導孩子如何與新同學交談時,可以從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切入,如果話題枯竭,那麼對話就很難一直延續下去。除此之外,關於如何解讀社交訊號並正面回應,都需要大量嘗試、失敗的經驗累積,才能熟悉、應用人際關係所需要的規則。
在這個過渡時期,
父母能為孩子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在家中感受到「歸屬感」。
與同儕相處不好的孩子,往往會陷入這樣的想法:「其他人都玩得很開心,只有我是唯一一個沒有朋友的人。」因此,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家庭這個重要群體裡的寶貴成員,對於克服這些壓力源有很大幫助。
要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可以安慰孩子:「還沒有遇到合得來的朋友,一定很不好受吧?不過你是個好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也會成為某人的好朋友。」(延伸閱讀:「是玩笑還是霸凌?」—陪孩子面對霸凌,老師的行動指南(上))
理解孩子的不安,
並撫慰他們可能因同儕關係壓力而受損的自尊,
是幫助孩子朝著社交生活邁出第一步的最佳助力。
方法1─牽線搭橋
有時孩子需要牽線搭橋(matchmaking)的幫助。要交到好朋友,首要的條件就是認識一個能產生共鳴的人。如果孩子無法自行建立好的同儕關係,父母就必須透過對話擴大孩子的視野。要注意的是,這並非是由父母設計、操縱孩子的交友關係。差別在於,父母不是透過考慮自己希望孩子擁有什麼樣的朋友來培養關係,而是從努力了解孩子想要什麼樣的朋友開始。
問問孩子,「擁有朋友有什麼好處」,
這個問題就是一個機會,
可以了解孩子何時最需要朋友。
當我們明白孩子的考量時,例如「中午可以一起吃飯」、「下課有人可以一起玩」或「坐公車就不會無聊了」等,就能夠一同構想主動出擊的方法。
美國小學每學期初都會舉辦的「友誼特質」(quality in friendship)活動,也是家長了解孩子想要什麼樣的朋友的好機會。在這項活動中,列出了我們通常認為在人際關係中重要的元素,例如誠實、幽默、聰明、領導力、可靠、靈活、具備共同愛好、善良和富有道德感,並按照對每個人的重要性排序。當然,這些能力都是建立正向人際關係的絕佳條件,但每個人喜歡的個性一定有差異,(延伸閱讀:當小孩老是用不聽話來得到負面關注時,父母該怎麼辦?)
因此,透過孩子的答案,
可以了解孩子理想中的朋友類型,
也可以據此觀察孩子周遭發展新關係的機會。
童年時期的同儕關係,往往是隨著孩子發現自己與對方的相似處而自然萌芽的,所以如果班上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增加適合孩子感興趣的課外活動。或者,也能問問孩子:
「○○有沒有和你一樣的地方?」
「○○也帶著足球,他下課時間也會去踢足球嗎?」
「○○有穿寶可夢的T恤,他也喜歡寶可夢嗎?」
本文摘自《SEL社會情緒學習,讓孩子成為人生贏家:做好自我管理、學習人際溝通、培養責任感》
你可能還會想看…
「交朋友其實沒有想像中簡單。」—幫助孩子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照顧同儕關係(下)
「沒關係,這都沒什麼好難過的。」—當你著急安慰孩子,可能會錯過真正的理解。(上)
作者介紹
金昭娫
◆ 華盛頓州立大學初等教育碩士
◆ 擁有美國華盛頓州初等學校/ELL(ESL)教師資格證
◆ 曾在西雅圖的小學和資優班擔任班導,栽培眾多資優生
也在韓國推廣 SEL 課程,舉辦「新世界 ON 學院 2022 父母:自我主導學習、語彙力、社會情緒教育」、「美國教室裡萌芽的我家的閱讀理解力」等專業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