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萊因哈德.溫特
譯 | 任潔, 王皓潔
「到底怎麼講才會聽?」—幫助男孩從混亂到穩定的4個陪伴關鍵(上)
「你就是這樣」是爆氣NG句
有一點非常重要:不要輕易給男孩貼標籤或下定論。
例如:「這個男孩就是這樣,沒什麼希望了,他根本適應不了社會,以後也好不到哪裡去。」事實並非如此,所有的不足和問題都可以彌補。(延伸閱讀:幫助男孩離開羞恥感,長出行動力(上))
父母也應該不斷學習與成長,當情況有所改善,男孩自然會繼續進步,即使「晚熟」一些也無妨。
總結來說,家長和老師之間互相推卸責任毫無意義,互相抱怨與指責也無法解決問題。真正需要的是改善彼此的關係,給男孩清晰而穩定的引導。
事實上,所有的孩子天生都有完成任務的能力和渴望,儘管一開始可能能力不足或缺乏動力。
但是,若父母的領導能力夠強,對男孩的成長無疑是很大的加分,男孩想要「自己來」的初衷,會激發他們對成功的渴望。家長們大可放心,只要安靜、放鬆、充滿耐心的陪伴就好。
他不是中二,只是高估自己
男孩對自己智力與能力往往過度自信,這種過度樂觀的態度,使得男孩在學校裡不夠努力,甚至搞不清楚什麼時候該緊張。因此,常常讓人覺得他們聰明但懶散。
另一個導致男孩高估自己的原因,是父母很少表揚他們的勤奮(對女孩卻不一樣),過度強調成績和結果。
此外,完美主義和父母的時間壓力(例如「讓我來做吧,我做得又快又好!」),也是導致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延伸閱讀:11個理由,讓你願意為生活慢下來(上))
最近,有一位老師惋惜的說,馬克思在第三堂課上寫了一篇非常棒的故事,老師非常欣賞,還特地誇獎了他。然而,回到家後,馬克思的母親卻撕掉寫故事的那一頁,因為她認為馬克思寫得不夠好,要求他必須重新抄一遍。這在老師看來毫無意義。一開始,馬克思的母親也感到困惑與煩惱,但後來她才意識到,自己這種過度的要求,反而壓抑了馬克思的學習興趣。
重要的是,男孩必須在各年齡階段逐步完成相應的任務和要求。在這個階段,他們通常能做得很好。他們努力學習,很多男孩都能學到很多東西,他們喜歡學習,學起來也輕而易舉——因此,他們也有不錯的成績。
然而,有兩種情況會讓男孩拿不到好成績:一是缺乏興趣,二是力不從心。
無論是哪一種,父母都應積極幫助或鼓勵他們克服困難,不要輕易放棄。
家長要給男孩支持,協助他們擺脫困境。(延伸閱讀:「你會放棄我嗎?」— 我願意陪伴守候,讓你變回你自己。(上))
當父母發現孩子在學習上越來越消極,越早介入效果越好。許多父母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這也是為什麼很少有孩子會真的放棄學業,這種問題也不會拖到青春期才爆發。
幸運的是,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機會(例如刷牙、收拾房間、掛好浴袍、洗澡、擺好餐桌、從洗碗機中取出碗盤等),可以藉此向男孩提出適當的要求,幫助他們克服問題。
(延伸閱讀:「小孩不想做家事!」、「做家事要不要給獎勵?」—掌握關鍵心態,養出家務小幫手!)
本文摘自: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 教兒子真的和女兒不一樣!德國最知名專家30年實踐:順著天性對他說指令,他會成為有勇氣、韌性、溫度的男人。
出版社:大是文化
博客來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20693?srsltid=AfmBOoq4WGakW-Z4fiBCLnOFS9svWjZxRnmoknlJUMuQH4BUuehzJq4l
「到底怎麼講才會聽?」—幫助男孩從混亂到穩定的4個陪伴關鍵(下)
從「小王子」到負責任的男孩—父母角色如何影響男孩的成長(上)
「爸爸媽媽,我還需要你們的帶領。」—不要太早把孩子當成夥伴(上)
作者介紹
萊因哈德.溫特(Reinhard Winter)
德國知名男孩教養專家、德國杜賓根大學(Eberhard Karls Universitaet Tuebingen)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在男孩和男性問題諮詢、研究以及社工從業資格評估方面具有豐富經驗,並長期為學校或社會機構提供青少年、性別議題的諮詢。同時也是暢銷書作者,備受家長、兒童心理諮詢師、教育工作者的好評。